文档详情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固定化酿酒酵母生产乙醇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39.83KB
约5页
文档ID:20464547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固定化酿酒酵母生产乙醇_第1页
1/5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固定化酿酒酵母生产乙醇 杨文娟,朱敏莉,齐智涛,刘博,薛伟明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 要 针对酿酒酵母细胞发酵生产乙醇存在的产物抑制,细胞利用率低,发酵效率低等主要问题,以壳聚糖、 海藻酸钠为微载体制备材料,采用脉冲电场液滴工艺制备载细胞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以细胞生长量和乙醇 产量为检测指标,对微囊化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囊化酿酒酵母呈现“s”型生长,生长 代谢规律与游离培养相似;经过批次培养,最大细胞生物量2.9 X l0 个/mL显著高于游离培养样品1.9 X 10 个/mL,乙醇产量12.6g/L高于游离培养工艺产量10.2g/L正交设计试验表明,壳聚糖分子量是影响微囊化 细胞乙醇产量的显著因素,优化条件组合为壳聚糖分子量5万、壳聚糖浓度2.0 mg/mL、成膜反应时间15 min及 培养基pH 6.0,在此条件下获得乙醇产量为13.5 g/L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酿酒酵母,乙醇 酒精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食品、化工、橡胶、油 漆涂料、电子、造纸、香料与化妆品等工业行业应用广 泛…酒精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类:微生物发酵法和 化学合成法 ,其中,采用酿酒酵母发酵生产酒精是 相对经济的方法。

由于酒精是酵母细胞的强毒性代 谢物,发酵液中酒精产物累积将严重抑制酵母细胞的 生长代谢,进而限制酒精产量的提高 ,因此如何 使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保持较高生长速率、提高酒 精产量,是众多企业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酵母细胞固定化生产乙醇 可以解决传统游 离发酵工艺中机械搅拌对细胞损伤、细胞利用率低、 产物抑制明显、生产能力低等问题 实现细胞 固定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共价交联、凝胶包埋 等 ,但它们的主要问题在于:(1)固定化载体尺寸 过大(通常大于3mm),难以在发酵容器中稳定悬浮, 营养物和代谓f产物传质效率低;(2)吸附或包埋工艺 制备的固定化细胞,细胞包封率低且易脱落,而共价 交联技术易导致细胞损伤问题本文拟采用脉冲电 场液滴工艺制备载细胞微胶囊,工艺特点为制备条件 温和、工艺简便、固定化细胞活性与包封率高、微米尺 寸载体在发酵容器中可稳定悬浮,更为重要的是,半 透性微囊膜不但为固定化细胞提供了保护性屏障,使 细胞免受发酵过程的机械搅拌损伤,而且还为囊内细 第一作者:硕士(薛伟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3046);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 研计划资助项目(07JK386);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 目(07YZZ23,08YZZ49);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 技专项(2008ZDKG一58);陕西省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9—03—13,改回日期:2009—05—25 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长微环境。

在浓度梯度推动 下,一方面,培养基中营养底物通过微囊膜中微孔向 囊内传递,为细胞生长提供营养;另一方面,囊内细胞 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囊膜不断向外环 境扩散,有效减轻了产物积累对细胞生长代谢的抑 制 本文以天然多糖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微胶囊制备 材料,以酿酒酵母为细胞模型,制备包封酿酒酵母的 壳聚糖/海藻酸盐微囊化体系,研究期望在于减轻细 胞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提高微囊化细胞的稳定 性,提高发酵效率,为微囊化酿酒酵母的工业应用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184,购自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1.2原料和试剂 海藻酸钠(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采购站);壳聚 糖(食品级,浙江金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蛋白胨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酵母膏(北京奥博星生物 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葡萄糖(分析纯,郑州派尼化学 试剂厂);麦芽汁(自制);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3主要仪器与设备 脉冲电场微球制备仪(自制);WZ一50C2型注射 泵(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BCM型生物洁净 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XDS一1B型 倒置生物显微镜(重庆光电仪器总公司);722型可见 笙蔓 鲞蔓旦塑(篁蔓 鱼 塑2 J 25 光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HA—B型数显气浴恒温振荡器(江苏金坛市宏华仪 器厂);H18314便携式微电脑pH测试仪(北京哈纳 科技有限公司);HV一5型立式高温蒸汽灭菌锅(日 本HIRAYAWA Manufacturing公司);5415D Eppen— dorf离心机(北京博益伟业仪器有限公司);GC7890 型气相色谱仪(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4 培养基 斜面保藏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 摇瓶发酵培养基:蛋白胨3g/L,葡萄糖30g/L,酵 母膏5g/L,pH5—6 1.5 实验方法 1.5.1 种子培养 挑取斜面保存的酿酒酵母,接种到装有100 mL 种子培养基的250 rnL三角瓶中,30~C、150 r/rain培 养24h 1.5.2 栽细胞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制备 移取5 mL酿酒酵母种子培养液,5 000 r/rain离 心10 rain,收集菌体并加入5 mL、20 mg/mL海藻酸 钠溶液,混合均匀后经脉冲电场微球制备仪滴人100 mL、20 mg/mL CaC1 溶液中,固化15 min制得载细胞 海藻酸钙凝胶珠采用1%(v/v)醋酸溶液配制黏均 分子量5万、2.0 mg/mL壳聚糖溶液,将载细胞凝胶 珠与壳聚糖溶液按体积比1:10混合并反应15 min, 制得载细胞微胶囊实验均在无菌条件操作5.3 酿酒酵母游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将5 mL酿酒酵母菌种子液接人摇 瓶发酵培养基中,30~C、l50 r/min培养,隔时取样测 定菌浓、耗糖量及乙醇产量 1.5.4酿酒酵母菌微囊化培养 无菌条件下,将载酿酒酵母的壳聚糖/海藻酸盐 微胶囊接入摇瓶培养基中,30℃、150 r/min培养。

隔 时取样,在倒置物显微镜下观察微胶囊形态及囊内细 胞生长情况,读取若干微胶囊粒径,测定菌浓、耗糖量 及乙醇产量 1.6分析方法 1.6.1 细胞浓度测定 游离细胞浓度测定采用光电比浊计数法” ,在 入 测定培养液吸光度值4 利用标准曲线方程 A560=0.016 3×C菌浓一0.013 3(R =0.997 7)计算细 胞浓度测定微囊化细胞浓度时,先采用化学破囊方 法使微胶囊解聚并释放囊内细胞¨ ,再采用光电比 26 I 2 !:曼曼 Q:璺f! ! ! 鱼 2 浊计数法测定 1.6.2微胶囊膨胀度Sw测定 微胶囊膨胀度Sw定义为:Sw=Dt/Do,其中,Do 为微胶囊在发酵初始时刻的平均粒径, 为发酵进 行至t时刻的微胶囊平均粒径,绘制微胶囊膨胀度随 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 1.6.3耗糖量测定 隔时采集发酵液样品,采用DNS法 测定培养 基中葡萄糖含量 1.6.4 乙醇含量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乙醇含量色谱 条件:毛细柱SE一54,柱温80cI=,气化室和检测器温 度为120℃,载气流量(氮气)58 mL/min 1.6.5微囊膜扩散性能测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空白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 置于目标组分初始浓度为C 的扩散介质中,在30℃、 150 r/min恒温摇床中考察目标组分在微囊膜中的扩 散行为。

定时测定t时刻扩散介质中目标组分浓度 c 以ct/c为纵坐标,扩散时间t为横坐标,绘制扩 散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囊化对酿酒酵母生长特性的影晌 图1为酿酒酵母游离培养与微囊化培养生长曲 线结果表明,2种培养方式的细胞生长规律相似, 均呈现“s”型生长规律,表明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 囊培养体系能够维持酿酒酵母的正常生长,具有良 好的生物相容性微囊化细胞生长的对数期略滞后 于游离培养样品,但在稳定期后期,游离培养的细胞 浓度下降,而微囊化培养的细胞浓度在较长时间范围 维持稳定 0 10 20 30 40 50 6O 培养时间/h 图1 游离培养与微囊化培养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由于多孔结构的海藻酸钙微球及其表面的微囊 膜对物质扩散具有阻力,与游离培养样品相比,微囊 化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向囊内扩散速率及 6 2 8 4 一 .IE. 一、 三×卿鐾器 细胞代谢产物向囊外排出速率减小,同时微球内部结 构对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空间限制作用,使微囊化细 胞进入对数期的时间略为滞后,最大细胞生长量较 小但是,在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在浓度梯度推 动下,囊内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乙醇不断向囊外主体 溶液扩散,使囊内微环境中乙醇累积浓度始终维持在 较低水平,有利于酿酒酵母的长期稳定生长和生产。

2.2微囊化酵母培养对微载体形态的影响 在酿酒酵母微囊化培养过程中,微胶囊粒径随培 养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果表明,新 鲜制备的载细胞微胶囊粒径及囊内细胞密度较小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囊内细胞密度逐渐增大,微囊粒 径增加,在48h培养时间范围内,微囊形态保持完整, 未见细胞从囊中泄漏 1.30 1.25 1.20 1.15 l·10 1.O5 O l0 2O 30 40 50 培养时间/h 图2微囊化细胞培养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一一一一 图3微胶囊内酿酒酵母菌的生长状况(100 x) 在微囊化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于海藻酸钙多孔 囊内部扩散,随着扩散时间延长,主体溶液中葡萄糖 凝胶囊芯中的细胞数量增加,囊芯孔结构扩张,导致 浓度变化趋于稳定 微囊表观粒径增大但是,由于壳聚糖/海藻酸盐微 胶囊具有良好的黏弹性和柔韧性,细胞数量增加导致 的微囊粒径增大并未引起微囊结构破损,表明本工艺 制备的微胶囊系统适于固定化细胞的长期稳定培养 2.3微囊化培养对细胞代谢特性的影响 微囊化酿酒酵母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葡萄糖消 耗量及乙醇生成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 结果表明,与游离培养方式相比,微囊化培养具有相 似的糖耗与乙醇代谢规律,但糖耗速率与乙醇生成速 率较低。

培养时间/h 三 越 藿 图4游离培养与微囊化培养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图5考察了葡萄糖在微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在初 始浓度差的推动下,主体溶液中的葡萄糖迅速向微胶 O l0 20 30 40 50 扩散时间/min 图5 葡萄糖在壳聚糖/海藻酸盐微胶囊中的扩散 作为酿酒酵母生长代谢的微载体,微胶囊表面具 有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膜中微孔结构允许葡萄糖、乙 醇等小分子通过膜自由扩散,实现这些物质跨膜扩散 的推动力为膜两侧组分浓度差在培养过程中,培养 基中葡萄糖浓度高于微囊内部浓度,而囊内细胞代谢 产生的乙醇浓度高于囊外培养基浓度,因此,在浓度 梯度推动下,小分子营养物和代谢产物能够通过微囊 膜传递,保证了囊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尽管微囊膜对 物质传递具有一定阻力,导致微囊化培养体系的葡萄 糖消耗量和乙醇产量都略低于游离培养,但传质规律 与游离培养一致,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能够 作为细胞固定化载体进行发酵生产应用 笙蔓 曼鲞蔓 塑(篁蔓 塑 27 l 0 O 0 0 0 ∞ ∞ 加 m 5 一 . 越蛙罄精糖 2.4微囊化酿酒酵母的批次培养 批次培养条件下,微囊化酿酒酵母最大细胞生物 量和乙醇产量如图6所示。

结果表明,经过连续4个 批次培养后,微胶囊形态完整,最大细胞生物量达到 2.9×10 个/mL,明显高于游离培养细胞量1.9×10 个/mL相应地,第1批次至第4批次培养基葡萄糖 消耗量达到99%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6、6、3和3 h, 表明逐渐增加的微囊化细胞数量导致批次培养中底 物消耗速率加快 游离批次1批次2批次3批次4 l6 一 l2=j ● 8 、 4让 O 图6批次培养对酿酒酵母最大细胞生物量 和乙醇产量的影响 图6可见,批次培养时乙醇产量高于游离培养方 式,乙醇产量随培养批次增加而增大第4批次培养 的发酵液中,乙醇浓度达到1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