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书,即书信二、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jΛc.Qr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相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土相比肩之情8、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四、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五、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③乃丹“书”帛日:动词,书写来自《陈涉世家》司马迁《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动静结合,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亳不雕琢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