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护技术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91KB
约3页
文档ID:405053497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护技术_第1页
1/3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护技术钢筋混凝土是人类使用的大宗建筑结构材料,由于受到各种环境条件,如 大气、水、气候等物理或化学的侵蚀作用,即使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正确,也 往往发生劣化、不能达到预期寿命而破坏随着我国的基本建设全面开展,混 凝土结构后期的维护、修补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国外,对大型的混凝土结构已 经广泛采用表面防护技术预防优于修补,对混凝土结构采取有效表面防护技 术以防止混凝土的环境侵蚀,对保证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表面防护体系的性能特征综合混凝土结构各种劣化机理可知,几乎所有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化 学和物理过程都涉及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水及其在混凝土孔隙和裂缝中的 迁移对混凝土结构采取表面防护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水密性,是保证并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环境侵蚀机理与混凝土结构劣化原因来看,尽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 表面防护体系的性能要求不同,但一般来说,表面防护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基本 性能特征:(1)、高水密性、高抗渗防水性可防止水及有害介质,如各种盐类的渗入(2)、良好的水汽渗透性表面防护体系的良好水汽渗透性既能阻止水的 渗入,又不妨碍水汽向外扩散,保证混凝土内部干燥平衡;(3)、高抗钢筋锈蚀性,表面防护体系必须具有高抗二氧化碳渗透性,防 止混凝土碳化。

4)、良好的裂缝桥联性裂缝产生后,一般要求表面防护体系有足够的 防护厚度和柔韧性来联接并控制裂缝的发展另外还应具有改善混凝土的表面 强度与微观结构以及防护体系本身应具有的高抗化学侵蚀性、高耐磨性、高耐 久性等特殊性能二、表面防护技术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防护技术可以根据应用环境条件、防护体系的材料种类 及应用厚度等进行分类从应用厚度来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表面防护技术 可分为:渗透型密封技术、表面膜层密封技术、表面涂层技术、接缝密封技术 等1、渗透型密封技术渗透型密封技术主要包括:渗透型密封剂、增强密封剂两大类1)、渗透型密封剂 渗透型密封剂一般是在施工之后渗入混凝土基层内的密封材料渗透深度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密封剂分子的尺寸和混凝土的孔结构尺寸这类产品具有良好 的憎水性、透气性、耐化学侵蚀、极深的渗透性和高耐久性的特点,主要包括 煮沸亚麻油、硅烷、低聚合度的硅氧烷、某些环氧树脂以及高分子量甲基丙烯 酸酯等渗透型密封剂对污染物以及以前应用在基层上的密封剂非常敏感,因而适 当的表面处理对成功应用渗透型密封剂非常重要,其抗紫外线和磨损的能力也 较好但不能联接新的或是现有的裂缝,且有一定的防护使用周期。

目前,国 外普遍应用此类材料进行混凝土表面防护2)、表面增强密封剂表面增强密封剂主要指无机硅酸盐类材料,应用在水泥混凝土表面时,无 机硅酸盐能渗入硬化水泥混凝土表面孔隙和微裂缝中,并与水泥水化的碱性物 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得混凝土表面增强、密实、耐磨性也大大提高 这类材料能起到较高的增强、密封作用2、表面膜层技术表面膜层密封技术指表面防护层厚度小于6mm的防护技术根据涂层的厚 度,这类密封技术主要分为表面密封剂、浆型涂层、表面成膜材料以及电化学 表面修复与涂覆技术等1) 、表面密封剂表面密圭寸剂是指涂覆于混凝土表面,厚度0.25mm或更薄的防护材料这种 材料包括各种环氧树脂、聚亚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湿固化型聚氨酯橡胶、 丙烯酸树脂以及一些油基或乳胶基涂料等涂层干膜厚度在 0.33~0.25mm一般,表面密封剂将降低表面抗滑性,且不能联接活动性裂缝,但可密闭 小的、非活动的裂缝许多这类材料会受紫外线的影响,且在表面受磨时会发 生磨耗然而,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好的耐磨性,而且比这类产品 中的其它材料的性能更好2) 、浆型涂料浆型涂料是应用于混凝土表面且干燥厚度在0.25〜0.75mm的一种防护材料。

包括常用的聚合物如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酯、多乙酸乙烯酯、氯化橡胶、 聚氨酯、聚酯以及环氧树脂等在正常的环境下,这类材料必须能抗氧化、防 紫外线和红外线,用于地面环境,抗磨、抗冲以及耐适度化学物质侵蚀也非常 重要非弹性浆型涂层一般不用来联接活动性裂缝,但可用来填塞小的、非活 动性裂缝这些材料比其它更薄的防护体系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3) 、表面成膜材料表面成膜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水泥、聚合物混凝 土、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以及沥青等材料这些材料能大大改变外观、 遮盖混凝土表面污染物,一些弹性膜和厚型涂料也归入这一类大多数膜层能 抗渗防水,并能联接小的活动或非活动裂缝在交通条件下,刚性聚氨酯砂浆 膜或环氧树脂砂浆膜层能提供合适的抗滑和耐磨性能在长期受到重载交通的 区域,可能要求对成膜体系进行经常的维护4) 、电化学表面修复与涂覆技术 国外研究了用新型的电化学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结构裂缝与表面涂覆的技 术电化学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特性 与水环境条件,以水或海水中各类矿物化合物作为电解质溶液,并以混凝土结 构中钢筋为阴极,施加一定的弱电流,通过电化学沉积作用,在混凝土结构裂 缝、表面生长,并沉积一层化合物等填充、密实混凝土的裂缝,封闭混凝土的 表面,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这些无机化合物的膜层不仅提供了一种物理上 的保护层,而且也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气液介质的迁移3、表面涂层技术涂覆层一般指粘结在混凝土表面且厚度不小于6mm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混凝土、还氧树脂、某些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聚合物改性砂浆等涂覆层可以采用浇注、抹平、刮平、喷洒等方式分单层或多层施工在混凝 土表面,也可以采用一些附加增强构件,如焊接金属织物、钢筋或纤维等进行 增强厚涂覆层能改善混凝土板上表面的排水特性,可以联接非活动性裂缝常用的涂覆层系统包括: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涂覆层;乳胶改性混凝土覆盖 层,其除了含有乳胶和更少的水外,其余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环氧树脂涂覆层 环氧树脂具有非常好的粘结和耐久性特性,且能与骨料混合制成适合于作涂层 和覆盖层应用的环氧树脂砂浆或混凝土,环氧树脂砂浆或混凝土覆盖层适用于 酸性水或是含化学物质的水等腐蚀性环境侵蚀区域4、接缝密封技术接缝密封技术包括裂缝密封、收缩接缝、膨胀接缝以及施工接缝等密封技 术密封接缝的方法包括注射技术、镂铣、粘结、安装预成型的密封材料或是 安装合适的表面防护体系目前,广泛采用的密封材料包括硅酮密封胶、环氧 树脂密封材料等三、表面防护技术的选择 混凝土结构表面防护材料的选择应从其使用环境条件、结构荷载、建筑结 构的功能等几方面来考虑。

环境因素主要考虑:环境潮湿度、气候条件等;环境冻融循环情况;环境 中二氧化碳浓度;去冰盐使用情况结构荷载主要考虑:机械荷载大小及连续性情况;荷载的类型以及可能的 交通荷载建筑结构的功能方面主要考虑:结构的外观要求;其他特殊功能要求等 确定混凝土结构受到的主要环境侵蚀类型,并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 与各类表面防护材料的性能特征,从技术、经济与环境角度综合考虑,来选择 合适的表面防护材料及技术表面防护技术的选择应建立在对环境侵蚀原因的 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必须考虑环境、材料与结构的兼容、施工工艺以及 维护成本,并应合理设计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