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基础》1、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了解:A、《中华人民XX国计量法》B、《中华人民XX国计量法实施细则》C、《中华人民XX国认证认可条例》D、《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厅质监字[2009]183号E、《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办法〔试行》〔厅质监字[2011]229号F、《关于印发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要点的通知》〔厅质监字[2012]200号G、《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交质监发[2013]114号H、《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一起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质监综字[2013]5号〔2熟悉:A、《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B、《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定》C、《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考试实施办法》D、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决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0号E、《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F、《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及换证复核工作程序》〔交质监发[2017]113号G、《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交质监发[2009]318号H、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评审程序、现场评审的主要内容I、公路水运工程标准体系的要求J、试验检测标准、规范、规程的分类及使用原则K、信用评价标准要求L、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的基本要求〔3掌握A、试验检测机构专业、类别、等级划分B、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条件、有效期C、《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中对试验检测活动的规定D、等级评审程序内容规定E、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的程序和基本要求、现场核查的主要内容F、信用评价办法适用范围、标准及信用等级划分G、工地试验室管理要求H、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资格管理、专业设置、继续教育、技术职责、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2、试验室管理〔1了解A、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的基本概念B、《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C、《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D、检验和校准试验室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的基本内容E、通用计量术语及试验检测的术语F、公里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的安全管理〔2熟悉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准则》有关管理体系的要求B、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层次划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其他质量文件〔3掌握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准则》中关于组织、人员、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特殊要求六方面规定的内容B、组织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C、人员的录用、培训、监督、管理规定D、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的相关要求E、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配置、管理、使用、维护、标准物质、仪器设备计量溯源方式计区别F、计量溯源结果确认、修正因子的使用、期间核查等要求G、管理体系的组成内容、文件受控、内审、管理评审、合同评审、分包、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服务呵护、投诉和申诉处理、不符合工作的出来、偏离、改进和预防措施、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管理、方法确认、测量不确定度、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抽样及样品管理、检验检测报告〔含印章的使用等方面内容H、《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配套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的通知》〔国认实[2015]50号中未修订的有关附件I、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检验检测结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J、《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要求》的通知〔国认实[2016]33号K、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国认实[2017]10号3、试验检测基础知识〔1了解A、法定计量单位、数字修约规则、统计技术和抽样技术及误差的基本概念〔2熟悉A、总体、样本、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随机事件及其概念、正态分布的基本改变B、常用数理统计工具种类C、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3掌握A、试验检测常用术语B、国际单位制〔SI和我过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C、能力验证的基本概念及结果和评价D、数值修约规则的运用E、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运用F、测量误差计算G、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及应用H、抽样技术及应用I、常用数量统计工具运用J、设备检定校准结果的确认及运用二、《道路工程》1、土工〔1基本概念A、了解〔a土的形成过程〔b粒度成分及其表示方法〔c司笃克斯定律〔d土样的采集、运输和保管B、熟悉〔a土的三相组成〔b土中水的概念〔c土的五里性质指标及换算C、掌握〔a图的工程分类及命名〔b土样制备〔2颗粒级配A、了解〔a土颗粒继配指标〔b土粒大小及粒组划分B、掌握〔a颗粒分析试验〔3界限含水率A、熟悉〔a粘性土的液限wL、塑限wP、缩限wS及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B、掌握〔a含水率试验〔b界限含水率试验〔4击实试验A、了解〔a击实的工程意义及原料B、熟悉〔a击实方法〔b影响击实〔压实的因素C、掌握〔a击实试验〔b粗粒土、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5天然稠度A、了解〔a天然稠度试验目的〔b天然稠度基本概念B、掌握〔a天然稠度试验方法〔6土的压缩性与土的力学指标A、了解〔a压缩试验原理〔b有效应力概念〔c与强度有关的工程问题〔d三轴压缩试验〔e黄土湿陷试验〔f回弹模量试验B、熟悉〔a室内压缩试验与压缩指标〔b先期固结压力PC与土层天然固结状态判断〔c强度指标c、φ和CBR试验C、掌握〔a固结试验〔b直接剪切试验〔c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dCBR试验〔7土的化学性质试验与水理性质试验A、了解〔a膨胀试验〔b收缩试验〔c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d渗透试验B、掌握〔a酸碱度试验〔b烧失量试验〔c有机质含量试验〔8土的物理性质A、了解〔a密度试验的目的和意义〔b砂土相对密度试验目的、适用范围B、熟悉〔a密度试验原理〔b各种密度试验方法适用条件〔c相对密度的概念〔d砂土相对密度试验方法C、掌握〔a不同密度试验方法〔b相对密度试验2、集料〔1基本概念A、了解〔a集料类型〔b标准筛的概念B、熟悉〔a集料粗细粒径划分方法〔b集料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大粒径的概念〔2粗集料物理性质A、了解〔a粗集料的各种密度定义和区别〔b密度和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c吸水性和耐候性定义〔d砂石材料孔隙率对耐候性的影响〔e级配理论、级配范围的含义〔f针片状颗粒对工程性质的影响B、熟悉〔a级配类型划分及其各级配类型特点〔b针片状颗粒定义C、掌握〔a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b集料级配设计的图解法和是算法〔c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3粗集料力学性质A、了解〔a压碎值与压碎指标之间的关系〔b国标针对压碎值指标试验的操作方法〔c磨光值和道瑞磨耗值试验目的B、熟悉〔a压碎值试验的目的及使用范围〔b洛杉矶磨耗试验目的及试验指标含义〔c道瑞磨耗试验和磨光试验方法〔d粗集料软弱颗粒概念C、掌握〔a压碎值试验方法〔b洛杉矶磨耗试验粒径组合要求、适用对象及试验方法〔c软弱颗粒含量测试方法〔4粗集料化学性质A、了解〔a碱活性试验目的和意义〔b坚固性概念和检测意义B、熟悉〔a化学组成与集料酸碱性之间的关系〔b碱活性试验方法〔c坚固性试验方法〔5细集料性质A、了解〔a常用细集料类型〔b细集料中有害成分概念和类型B、熟悉〔a细集料筛分指标概念和计算方法〔b评价细集料质量及洁净程度的方法〔含泥量试验方法——水洗法;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方法〔c棱角性试验方法C、掌握〔a细集料筛分试验方法〔b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各种因素〔c筛分结果的计算〔d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e砂粗细程度的判断方法〔6集料技术要求A、熟悉〔a粗集料技术要求〔b细集料技术要求3、水泥与水泥混凝土1水泥〔1基本概念A、了解〔a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分类、特点〔b水泥的产生过程〔c掺和石膏及外掺料的目的与意义B、熟悉〔a水泥种类适应性C、掌握〔a通用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2物理性质A、了解〔a水泥净浆标准稠度概念〔b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c通用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概念〔d国家标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检测方法》〔d水泥安定性的不良原因B、熟悉〔a水泥密度测定原理和试验影响因素〔b水泥颗粒粗细程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c水泥凝结时间的定义〔d凝结时间对工程应用的影响〔e标准方法〔维卡仪法和代用法〔试锥法的试验原理及标准稠度判断方法〔f水泥安定性定义〔g安定性对工程质量的影响C、掌握〔a水泥密度试验检测方法〔b维卡仪法稠度测定的方法及试锥法中调整用水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的关系、操作步骤及评定方法〔c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方法〔d水泥安定性测定操作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雷氏夹法和代用法〔试饼法〔e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3力学性质A、了解〔a水泥胶砂强度概念〔b标准砂概念B、熟悉〔a影响水泥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C、掌握〔a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及结果处理方法〔4水泥化学性质A、了解〔a化学性质的含义及对水泥性能产生的影响〔b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试验方法B、熟悉〔a游离氧化镁和氧化钙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C、掌握〔a烧矢量试验方法〔5水泥品质A、熟悉〔a水泥品质判定指标B、掌握〔a强度等级判定方法〔b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判定方法2水泥混凝土〔1基本概念A、熟悉〔a混凝土材料组成〔b普通混凝土的概念B、掌握〔a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基本参数,包括水胶比、需水量、砂率等〔2新拌混凝土性质A、了解〔a维勃稠度试验方法〔b混凝土与水泥凝结时间的联系和区别〔c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B、熟悉〔a混凝土工作性的概念〔b坍落度试验原理,工作性评定方法〔c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d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方法〔e混凝土含气量概念C、掌握〔a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方法和步骤,工作性调整方法〔b混凝土凝结时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c含气量测定试验方法〔3硬化混凝土的性质A、了解〔a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b含气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c混凝土抗渗性概念〔d混凝土模量概念B、熟悉〔a立方体、棱柱体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养护条件〔b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依据,强度评定方法〔c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试验方法〔d抗渗性试验C、掌握〔a混凝土抗压和抗弯拉强度试验操作步骤、试验结果计算方法〔4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熟悉〔a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性能要求〔b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B、掌握〔a配合比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包括:①初步配合比设计:掌握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水灰比计算方法,用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碎石材料计算方法②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掌握工作性检验方法,以及工作性的调整③基准配合比设计:掌握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