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课 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画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比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画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宠爱哪一种?为什么.3. 重点倾听《晨景》第一部分 〔 连续听两遍 〕 .要求:假如仍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 观看全曲5. 小结:(1) 简介格里格生平.(2) 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二,表演《早晨》1. 这是一首校内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淳朴,像说话似的唱歌.2. 倾听范唱,对唱曲整体有所明白.设问: 〔1〕 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同学自学第一乐段 16 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 在老师指导下学唱其次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 fa〔4〕 音要唱准. 5. 在老师的口风琴伴奏下,轻巧地唱好全曲曲调 〔 老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同学的伴奏作一示范 〕 .6. 歌词 4 段较长,建议唱第 1,3,4 段歌词,第 2 段歌词留给同学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 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 2 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 处理好歌曲, 特殊把第一乐段与其次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 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同学的想像力与制造性.8. 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特殊多, 歌曲《早晨》 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 《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画. 请同学把早晨的活动摸索一下, 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 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第 二 课 时一,倾听《渔舟唱晚》1.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观看《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 观看《渔舟唱晚》其次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 倾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依据音乐的进展次序编讲一个故事.7. 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二,听辨活动: 4/4 拍仍是 6/8 拍1. 先听老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 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 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 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三,表演《晚风》1. 老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每天,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倾听范唱.2. 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 ,3/4 ,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 6/8 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 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 6/8 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 全体划拍 〔 以八分名符为一拍 〕 ,留意强弱节奏,跟着老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 〔4 小节〕 .5. 在第一句能精确视唱的基础上,同学自学其次,三乐句的曲调 〔 留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 .6. 请一位同学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7.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 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 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简洁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帮忙练习.(1) 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唱其次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 听伴奏带或老师伴奏 〔 老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 〕 同学学唱其次声部.(3) 老师唱第一声部,同学唱其次声部.(4) 同学二声部曲调合唱.8. 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留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其次单元 农家乐▲教学目标1. 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表达.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进展.2. 明白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3.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教学支配 :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轻巧的农夫》.其次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倾听《轻巧的农夫》1. 初听全曲.2. 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 〔 轻巧 .雄壮 .哀痛 .〕 .3. 学唱主题 4 小节.4. 为这主题 4 小节伴奏(1) 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 〔 老师弹主题 〕 .(2) 一半同学唱主题,一半同学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 〔 交换一次 〕 .5. 复听全曲.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大部分同学拍手 〔 高声部 〕 ,拍腿 〔 低声部 〕 ,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 〔 皮革类——低声部, 木质类——高声部 〕 .6. 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 〔 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 .二,表演《苹果丰收》1. 老师范唱,使同学感受作品的整体成效.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 2 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 2 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 〔 慢速度 〕 .3. 老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 集体帮忙.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4.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 〔 乐段 〕 再学其次部分 〔 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 其次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老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 老师巡察, 重点指导低声部. 〔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 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终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终一个音“ do”就是低声部开头的音高,这样帮忙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6. 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轻巧的心情.7. 配上伴奏.8. 请几个同学伴舞 〔 朝鲜舞基本动作 〕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轻巧情形.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轻巧心情,因此,速度较快,特殊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确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特殊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第 二 课 时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1.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兴奋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兴奋.2. 倾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轻巧心情.3. 难点练习.由于该曲接受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确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娴熟流畅后逐步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 4小节,待娴熟后再学唱后 4 小节.留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示同学用 4/4 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接受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轻巧的心情.4. 歌曲表演时可实行前 4 小节女领众和, 即在“啊哩哩”处众和, 后 4 小节齐唱. 仍可以边唱边跳.5.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终再加上音高乐器.6. 完整的表演.唱, 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 合作和谐,表演好 《赶圩归来啊哩哩》 , 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 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1) 从填空活动中,让同学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熟识.为同学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 这一练习, 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 感受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 娴熟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3. 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定组合的正确方案.4. 沟通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判.5. 小结:把正确的练习呈现,试唱,并进行夸奖.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第 三 课 时一,倾听《丰收锣鼓》1. 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 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著名, 特殊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2. 观看乐曲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眼前好像显现了怎么一个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 .3. 观看乐曲其次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心情上有什么变化 .4. 倾听全曲.(1) 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进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 合着音乐的速度和心情,作仿照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 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同学边听边看边仿照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观看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5. 师生沟通 〔 有时间可答应再复听一次 〕 .6. 小结:丰收的轻巧场面是特殊喧闹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轻巧.二,主题创作活动1. 环围着“庆祝”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 〔 音乐 〕 .2. 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3. 对有乐器演奏才能的同学, 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 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4. 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同学的参加, 不求规范, 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心情就应赐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判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教学目标第三单元 脚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1. 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脚印, 使我们不忘过去, 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 牢记革命传统, 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2. 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 加深对革命“脚印”的熟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训练相结合.3. 在唱歌实践中,把握装饰音学问与唱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支配 :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其次课时:听《红梅赞》,《唱歌二小放牛郎》.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沟通呈现各自预备的资料.▲教学过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第 一 课 时一, 倾听《红星歌》1. 课前先请个别同学预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观看前给全体同学讲故事.2. 观看全歌.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3. 再听全歌.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 .当再次显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4. 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仍是舞曲,摇篮曲 .5. 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