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天然气水合物,提纲,一、概述,二、勘探开发进展,三、开采方法,四、发展思路,定义,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是由气体分子(主要为甲烷)和水在低温和中高压和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固体笼形结晶化合物因其外观象冰,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称为,“可燃冰”,笼形结构,赋存条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三个条件:,低温(,0-10,),高压(,10MPa,或水深,300m,及更深),充足的气源,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区域:,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和深湖,永久冰土带:极地冰川冰土带和冰雪高山冻结岩,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海洋和湖泊,陆地(冻土区),获得样品地区,推测地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羌塘盆地,祁连山,漠河盆地,南海北部,发现及研究历程,1810,英国学者,Humphery Davy,在伦敦皇家研究院实验室首次合成氯气水合物1811,Davyy,著书正式提出气水合物一词1888,Villard,在实验室合成了,CH4,、,C2H6,、,C2H4,、,C2H2,等的水合物1946,前苏联学者,N.H.,斯特里若夫从理论上做出结论,:,自然界可能存在气水合物藏。
19601970,前苏联科学家,A.A.,特罗费姆克等发现天然气的这样一个特性,即它可以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并形成气水合物藏1968,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发现包含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麦索雅哈气田以美国为首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前身之一,),开始实施1971,前苏联从麦索雅哈气田含气水合物层中开采天然气1972,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利用加压桶首次从永冻层中取出包含气水合物的岩心19731975,特罗费姆克等预测了世界海洋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并提出了评价方法1974,R.Stoll,等许多科学家在分析海底地震反射剖面图时发现了似海底反射层,(BSR),1975,国际大洋钻探项目,(,大洋钻探计划前身之一,),开始实施1980,“,戈洛马挑战者号”在布莱克外海岭发现了白色天然气水合物碎块19821986,DSDP66,航次、,84,航次、,96,航次在太平洋大陆边缘、南墨西哥滨海带、中美洲海槽、危地马拉滨海带等地发现数处气水合物1983,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能源部实施了阿拉斯加北部斜坡气水合物研究项目荷兰科学家,E.Berecz,和,M.Balla-Achs,出版,Gas Hydrate,一书。
1985,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式实施1988,前苏联出版,19831988,年天然气水合物文献索引,一书1989,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论文集收录气水合物文献勘探开发历程,1990.1,联合国召开的“石油地质与地球化学,:,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前景”国际讨论会,气水合物被列为一个讨论专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实验室合成气水合物19911993,ODP,在太平洋西岸活动陆缘、美国西海岸、日本滨海、南海海沟等地发现气水合物1993,第一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ICGH-1,)在美国新帕尔茨举行1993.34,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马更些三角洲发现冰胶结永冻层的气水合物1993.6,美国使用海底取样器在墨西哥湾发现,H,型结构气水合物1995,日本成立甲烷水合物开发促进委员会,开始实施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的五年计划1995.1112,ODP164,航次在大西洋西部的布莱克海岭组织了专门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1996,第二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ICGH-2,)在法国图卢兹举行1997,印度实施气水合物勘探计划1998.4,我国正式以六分之一成员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1998.6,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组织召开以“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开发前景”为主题的,21,世纪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提出开展“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层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工作。
1998,5,美国参议院能源委员会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资源开发计划”议案1999,美国制定了勘探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法律条文1999.7,第三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ICGH-3,)在美国盐湖城举行会议主题是:,“,天然气水合物与未来的挑战,”,2000,N.B.Kakvnov,等评价提交了俄罗斯欧洲东北部乌拉尔山以西永久冻土带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量,10010,9,m,3,(3.5TCF),2001,加拿大对其全国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资源评价,保守估算加拿大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为,(0.448.1)10,14,m,3,2002.5,第四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ICGH-4,)在日本大阪举行2005.6,第五届国际水合物会议(,ICGH-5,)在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举行2008.7,第六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会议(,ICGH-6,)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提纲,一、概述,二、勘探开发进展,三、开采方法,四、发展思路,美国勘探开发现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墨西哥湾首次发现了,似海底反射,(,BSR,水合物层下部游离气引起的反射界面,),1970,年,美国在布莱克海台实施了,深海钻探,(DSDP),,证实,BSR,之上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1979,年和,1981,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及布莱克海台再次实施深海钻探,并,取得了水合物岩心,美国已经在其东南大陆边缘、俄勒冈外太平洋西北边缘、阿拉斯加北坡、墨西哥湾大陆边缘、密西西比峡谷等海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并绘制了全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矿藏分布图,评价了各矿区的资源量和开发潜力美国是开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最早的国家,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俄罗斯勘探开发现状,俄罗斯除其,领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里海、北冰洋等,),有巨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以外,俄罗斯还拥有,全球唯一,正在从天然气水合物中采掘天然气的,永久冻土带气田,西西伯利亚,Messoyaha(,麦索亚哈,),气田,已经半连续生产达,18,年俄罗斯还在贝加尔湖,淡水沉积物,中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在黑海,1950 m,水深处发现冰状天然气水合物晶体;确定在黑海海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层厚度达,6m,,在,6,650m,深处存在,150,多个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量,(20,25)10,13,m,3,俄罗斯是最早发现和全方位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勘探开发现状,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对其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北极加拿大地区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等组织开展对西海岸胡安一德夫卡洋中脊陆坡区、麦肯齐三角洲、普拉德霍湾等地区的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冻土带,钻探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井,麦肯齐河,(Mackenzie),三角洲,Mal-lik2L-38,井,世界闻名2001,年,加拿大对其全国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资源评价,保守估算加拿大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0.44,8.1)10,14,m,3,,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0.2710,14,m,3,,即天然气水合物含甲烷资源是其常规天然气资源的,1.6,30,倍日本勘探开发现状,1994,年,日本成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促进委员会,先后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及开发推进初步计划”和“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国家计划目前,以日本为主导,已经结束在加拿大西北部永久冻土带地区麦肯齐河三角洲,Mallik2L-38,井,4L-38,井的钻探,进而推进了人类大规模工业性开发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甲烷的进程;也表明日本力求争取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领域在研究与实验方面保持领先地位的意图2013,年,3,月,日本进行了第一次海洋生产先导试验,由日本石油勘探公司在渥美半岛和志摩半岛海域的第二渥美海丘实施,采用减压法,连续生产了,6,天,评价产量高达两万立方米,/,日,累计生产甲烷超过,12,万立方米,首次取得,世界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成功,。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德国、韩国、印度、刚果、巴基斯坦、巴西、秘鲁等国家都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不同程度投资研究印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投入相当于,9000,万元人民币,/,年,(1996,2000),在东、西部近海的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由于领海水浅,德国没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但是德国投入,9000,万马克设立了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专项,组织实施了德、美、加、俄,4,国合作项目其中,德国“太阳号”科学调查船的活动和成果最为引人注目韩国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为其最为重要的研究学科之一在非洲,刚果针对岸外地震资料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中含甲烷资源量评估我国勘探开发进展,2007,年,5,月,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通过钻探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2008,年,11,月,在,青海祁连山冻土区,成功钻获“可燃冰”样品,证实我国是既有海域“可燃冰”,又有陆域“可燃冰”的少数国家之一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其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4,个特点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可燃冰”分布面积,55,平方公里,控制储量相当于,1000,亿,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调查研究,近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初步总结起来,中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划分为,2002,年以前的,预研究阶段,,,2002,2007,年的,探索性调查、技术准备阶段,和,2008,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南海北部勘探进展,1999,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人员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发现了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异常信息(似海底地震发射波“,BSR”,)此项重大成果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从此,我国正式踏上大规模、多学科、多手段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历程自,2002,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全面部署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通过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集成和创新,经过长期科技攻关,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技术装备、实验测试装备、模拟测试技术、找矿预测技术、成矿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理论基础南海北部勘探进展,2007,年,5,月,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委托辉固国际集团公司,Bavenit,号钻探船承担我国首个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完成先导孔钻探,8,个,取心孔钻探,5,个,在其中,3,个钻孔发现并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的重大突破。
在,140,平方公里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出,11,个可燃冰矿体,含矿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米,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南海北部勘探进展,2009,年,1,月,启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2011,年,1,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国批准设立了新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工程”,开始着手开发“可燃冰”2013,年,6-9,月期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辉固国际集团、英国,GEOTEK,合作使用,/V,REMEtive,钻探船,在紧邻珠江口盆地东部的台西南盆地中部隆起附近地区水深,664-1420,范围内实施钻探,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南海北部勘探进展,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主要特点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岩芯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矿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