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配伍 主治少阳寒热往来第一章 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 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 表实无汗2. 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主治喘咳气逆,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3. 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 热咳喘4. 桂枝配白芍:收散并举,调和营卫,散 风敛营,解肌发表主治风寒表虚有汗5.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温燥中有敛润, 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主治寒 饮咳喘日久二. 辛凉解表药1. 蝉蜕配胖大海:清宣肺气,开咽利音力 强善治风热或肺热之咽痛音哑2. 菊花配枸杞子:补肝肾明目力强善治 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3. 生葛根配黄芩,黄连: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主治湿热泻痢初起4.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效强第二章 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 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炽热伤津 证2.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 效佳3. 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4. 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 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5.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 黄疸效佳二.清热燥湿药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2. 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 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 酸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 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三.清虚热药1 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 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 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 血,治阴虚发热每用3. 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 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 肺热咳嗽每用4. 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第三章 泻下药一.攻下药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 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坚硬难下效佳2. 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 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 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第四章 祛风湿药1 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 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2. 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 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3. 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 风湿痹痛筋脉拘麻。
又降血压,治高血压 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1. 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 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2. 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 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 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 腹胀3. 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 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4. 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 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 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1. 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 或兼脾虚者2. 滑石配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 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第七章 温里药1.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 治亡阳证及中焦寒症效佳2. 附子配细辛,麻黄:善补阳发表散寒,治 阴虚外感风寒功著3. 肉桂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 治肾阴虚衰,脾肾虚衰及里寒重症均可投 用4.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 补脾肾亡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5. 丁香配柿蒂: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停肺均可择用2.枳实配白术: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 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3. 香附配高良姜: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 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 痛效佳4. 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 治血瘀气滞诸痛5. 薤白配栝楼: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 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6.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三药相合,补肾缩 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第九章 消食药1. 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各种食积,又健 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 用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2. 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既温肺化痰,又 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 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宜第八章 理气药1.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第十章 驱虫药1.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 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 常山涌吐之副作用,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第十一章 止血药1. 大蓟配小蓟:合用效力增强,治血热出 血诸证及热毒疮肿2. 白及配三七:两药相合,止行并施,止 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 服外用皆宜3. 白及配乌贼骨:两药相合,不仅止血力 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 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4. 蒲黄配五灵脂:无论生用或炒用均能活 血止痛,化瘀止血。
善治血瘀胸胁心腹 诸痛及血瘀出血5. 艾叶配阿胶: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 调经治崩漏带下属血虚有寒之证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1. 川芎配柴胡,香附:既疏肝解郁,又理 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 及月经不调证可投2. 郁金配石菖蒲:既化湿豁痰,又清心开 窍治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 癫痫3. 郁金配白矾:具较强的去除心经痰热之 力治痰热蒙蔽心窍之癫痫发狂及痰厥 证4. 牛膝配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力强,且 善走下焦善治下焦湿热之足膝肿痛, 痿软无力及湿疹,湿疮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1.旋覆花配代赭石: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 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第十四章 安神药一. 重镇安神药1. 磁石配朱砂:重镇安神力增善治烦躁 不安,心悸失眠第十七章 补虚药一. 补气药1. 人参配附子: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 亡阳气脱效佳2.人参配蛤蚧: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四、 相使药对- 17 -五、 十八反、十九畏药对- 18 -3.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常用一、相须药对A4.黄芪配柴胡,升麻:补中益气,升阳举药对 名称 剂量 适应症 其他陷。
为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诸证所常麻黄桂枝 5~10 g 解表发汗,适用于风用寒表实证5.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力强治脘腹或荆芥防风 10g 祛风解表,适用于感冒四肢挛急疼痛 温服后宜盖被避风半小时辛夷 苍耳子 10g 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鼻渊病中药药对190种葱白豆豉3~7个10g外感表证轻浅目录者 服后避风一、相须药对A- 5 -菊花 桑叶 10g 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二、相须药对B- 11 -表证三、相反药对- 12 -大黄芒硝生用10g;后下冲入10g(一)扶正祛邪相反药对- 12 -阳明之燥热实证 为祛邪之重剂,只(二)寒热相反药对- 14 -宜暂用,中病即止三)升降相反药对- 15 -石膏知母30〜60g先煎;10g清解胃热,(四)润燥相反药对- 16 -不仅能增强清热之力,且能救阴适用于阳(五)散敛相反药对- 16 -明经证及胃热证六)其它相反药对- 16 -代赭石 石膏30〜45g先煎;15~30g先煎 清热降逆,适用于胃热所致呕吐、吐血 病证鲜芦根 鲜竹叶 60g;30g 生津清热,适 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伤津虚之症煎后代茶、 温热病后期甘草桔梗3~5g〔清炙炒用〕5〜8g利 咽喉、排痰,适用于咽喉痛,肺痈成痈期。
金银花连翘 10〜15g 清热解毒,适用于 外感风热;温病初期或热疮痈证田基黄垂盆草 各 30g/day 清热解毒, 活血消肿天癸子 土贝母 各 10g 清热解读、消 肿散结 需服 1〜2 个月,重者加倍鱼腥草 野荞麦根20g/bid(痰热咳嗽); 30g/tid(肺痈患者),R: d0 ' y"〜'd% 清肺热、 祛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嗽、肺痈病虎杖 红藤 10g;10〜15g 清热解毒、活 血祛瘀,适用于热盛瘀阻的外科病证黄连黄苓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疮毒热证、血 证专治肺胃热盛黄连山栀3g(吞服)、5~10g(煎服);10g 清心肝之火,适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证、不 寐专治心肝火旺黄柏知母 各 10g 治疗盆腔湿热盛、肾 阴亏之证型鲜石斛 鲜生地 各 30g 清热养阴,适 用于温病中后期煎后代茶、温病中后期赤芍 丹皮 各 10g 清热凉血、活血散 瘀,适用于血瘀血热证 仅适用于血瘀热 之轻证皂荚 明矶1g; 0.5g [减肥、祛痰、降脂, 适用于痰湿过盛之肥胖病1. 服2. 药期长,3. 需 3 个月以上需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鲜茅根 茅花 30g;5〜10g 清热、止血、 生津,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 不伤阴,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血证。
藿香 佩兰 各 10g 化湿解暑,适用于 湿困脾胃、暑湿中阻之病症藿香 猪胆汁 丸剂吞服,10g/bid清胆 通窍,适用于鼻渊病病症消失后需再服一 周方能消去病根 1 生姜枳实 各 10g 消 痞除痰,适用于痰气郁结之胸痹制半夏干姜 10〜15g;2〜8g 散寒化饮、 降逆止呕,适用于寒饮呕吐、胃痛石菖蒲远志5〜10g(干)10〜20g鲜)8 R.N1 J3 V1 ?6 ~) R6 T5~10g 宁心、化痰,适 用于心虚挟痰之心悸、少寐病证石菖蒲 制南星10〜15g(干)、30g(鲜);5〜10g 醒脑开窍、解郁化痰,适用于痰浊内 闭之神昏、痰湿内阻之闭经制半夏茯苓 10〜15g;15g 化饮降逆、 渗湿利水,适用于痰饮上逆所致眩悸、咳喘 此药对与半夏、威灵仙药对相比,均能祛痰 燥湿,彼药对长于消,用于痰饮内聚;此药 对长于利,用于痰饮上逆浮萍 木贼草 10g;6g 祛风、利水、退 肿,适用于风水病蝼蛄 蟋蟀 2〜5只(煎服)、1〜2只(吞服) 利水退肿,适用于鼓胀腹水茯苓猪苓 水湿潴留在里Q茯苓30g;水 湿潴留在外Q茯苓皮30g;10〜15g利水渗湿, 适用于水湿潴留证路路通地龙 10g 清热利水、通利脉络, 适用于湿热丹毒病。
马鞭草王不留行 15〜20g;10g 活血利 水,适用于湿脚气病石打穿 刘寄奴 10〜15g 清热利水、通 络散结,适用于水热互结的鼓胀病槟榔茯苓皮 2 l* u0 B8 j/ B, Z5 w6 t6 |'O+ H10g;20〜30g 行水退肿,适用于气滞 水停之水肿病蜈蚣 白花蛇1〜3g; 1〜3g(煎服)、1g(吞 服)祛风、通络、除痹,适用于久痹病1. 金 钱白花蛇(白花蛇之幼体)效果更佳此药对 与蜈蚣、当归药对相比, 3. 均有通络治病 效用,4. 彼药对之扶正祛邪较佳, 5. 此药 对之通络搜邪力强威灵仙葛根 各 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 痛,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