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全骨折分型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3.08KB
约16页
文档ID:409808370
最全骨折分型_第1页
1/16

各部位骨折分型最全汇总开放性骨折IGustilo 分类:I型:自内向外开放骨折,骨折类型简单、无粉碎;伤口长度<lcm,软组织无挫裂伤II型:伤口长度〉lcm,软组织损伤广泛;呈中度碾挫伤,但未形成软组织瓣,中度污染及中等程度粉碎骨 折III型: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分三个亚型Illa型:不论广泛的软组织挫裂伤程度及伤口大小,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Illb型:广泛软组织挫裂伤或/和软组织缺损,骨膜撕脱及骨裸露,严重污染IIIc型:上述情况伴有需修复的血管损伤闭合骨折的软组织损伤I0级:轻微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简单的骨折形式例如:滑雪者的胫骨螺旋骨折I级:来自内部压力引起的表浅擦伤或挫伤轻度到中度的骨折畸形例如:伴有超过内踝的软组织损 伤的踝关节旋前型骨折脱位II级:与局部皮肤或肌肉挫伤相连的深部污染性擦伤轻度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严重的骨折畸形例如: 胫骨的节段性“缓冲器样”骨折III级:广泛的皮肤挫伤或挤压伤,肌肉组织损伤可很严重,皮肤剥离,常因发生筋膜间隔区综合症而行 减压术伴有大血管损伤,严重或粉碎的骨折畸形小儿骨骺损伤分类小儿骨骺损伤与成人骨折有相同之处,如按骨折产生的原则可分病理性骨折和创伤性骨折,按其是否 与外界相通又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按骨折线的形状又分为斜形、螺旋形、横形、粉碎性骨折等 但根据儿童的特点又有青枝骨折、弯曲骨折及小儿特有的骨骺损伤。

在小儿骨折中,大约15%涉及到骨骺 损伤其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S-H分类法Salter和Harris主要根据力线表现将骨骺损伤分为I〜 V 型,这种分类法根据损伤机制,区分骨折线通过不同的骺板细胞层,预测对骨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一)S—H分类及处理原则1.I型 该型从x线片上看不到骨折线,损伤完全通过骨骺和骺板,不波及干骺端,(临床上称骨骺滑 脱)这种损伤多由剪切暴力所致,多见于幼小婴儿,因为他们骺板的厚度相对较厚治疗:I型骨骺损伤闭合性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一般不影响骨骺生长,预后良好但是 股骨头和桡骨小头的骨骺分离由于损伤动脉及骺板的血液运行随着骨骺的分离而受到破坏,可引起股骨头 的缺性坏死2.II型这是骨骺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骨骺分离加干骺端部分骨折,因有三角形干骺端骨 折块,使其诊断比I型容易骺板分离部分与I型相同损伤机制由剪切力加上弯矩造成,多见于10岁以 上的儿童,这时他们的骺板相对比较薄 治疗:闭合复位容易成功,常不发生骨生长障碍,预后良好报告有发现骨的纵轴生长缓慢,所以较大儿 童的I、II型损伤仍需注意随访,特别是股骨下端骨骺损伤3.III型这类损伤,从关节面经过骨骺,即关节内骨折加骨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由关节内切剪 刀引起,通常出现在胫骨远端。

治疗:要着眼干关节而和骺板平整,解剖对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婴幼儿,因此,常需开放复位预后情况 受对位情况、分离骨骺血供和损伤时的年龄三方面因素的影响4.IV型 损伤涉及关节面,骨骺、全层骺板和部分骺端,即关节内骨折加骺板和干骺端骨折治疗:与III型相同内固定用细而光滑的克氏针,不用螺丝钉,并避免通过骺板,如果必须穿过骺板,应 使克氏针与骺板垂直,在术后4〜6周拔除5.V 型 此型损伤多由强大的挤压暴力造成,引起骺板的软骨细胞压缩而严重破坏即压缩性骨折.较 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骨生长畸形由于损伤没有移位,x线诊断困难因此凡小儿肢体坠落性 损伤或涉及到骨骺附近的损伤,而x线拍片无明显异常,但疼痛和肿胀持续一段时间,应考虑有骺板挤压 伤的可能,需要长期随访,同时患肢不负重3周,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二)治疗注意事项1. I、II型损伤早期闭合复位复位时切忌手法粗暴不必强求解剖复位,残存的畸形可改建纠正, 但最大成角不可超过30°2.III、IV型损伤治疗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必须保护骨骺的血液供应有时III型对位良好,比较 稳定,也可保守治疗3•骨骺损伤后修复较快,大约是于骺端骨折愈合时间的一半。

因此,伤后10d的I、II型损伤,不要 再试行手法复位,可任其愈合,若有畸形,以后截骨加以矫正4.骨骺损伤的患儿应定期随访,直到骨骼成熟为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型(O ' connor分类)半月板撕裂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是根据术中发现的半月板撕裂类型而制定的O' connor 分类法按照这一分类,任何半月板的撕裂均可归为垂直撕裂和水平撕裂两类垂直撕裂是指撕裂线所在 与半月板表面相互垂直它又可分为纵行撕裂,放射状撕裂,斜行撕裂水平撕裂是指撕裂线所在平面与 半月板表面相互平行此外,为了保持这一分类法的完整性,在此两种基本的撕裂类型之外附加了一个其 他类型,包含了许多特征性的半月板撕裂一) 垂直撕裂 1.纵行撕裂是指因径向的胶原纤维断裂导致环行胶原纤维之间彼此分离,可为完全性撕裂或不完全性撕裂 这种撕裂的周围缘稳定而中央部有移位的趋势,易引发交锁症状纵行撕裂位于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附 近者又称周围性撕裂,半月板-关节囊结合部发生撕裂者称为半月板关节囊撕裂纵行撕裂线过长导致中央 部移位较大,类似水桶的手柄,故称为桶柄样撕裂2.放射状撕裂又称横形撕裂,是指撕裂线起自半月板中央游离缘,垂直半月板的环行纤维直达周围部。

撕 裂线直达半月板一关节囊结合部的为完全性的,未达半月板一关节囊结合部的为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放射 状撕裂时,撕裂线可突然转向前或后方走行,与环行胶原纤维束平行,形成L形撕裂,甚至T形撕裂3.斜行撕裂 撕裂线起自半月板中央游离缘,沿与半月板环行纤维成对角线方向走行的半月板全层撕裂, 不伴有任何水平撕裂线二) 水平撕裂 半月板的水平撕裂线与上下表面平行,将半月板分为上下两部分,故又称鱼嘴样撕裂多见于老年患者, 且由于反复损伤而成为舌瓣样撕裂,复杂性撕裂,退变样撕裂三) 其他1.舌瓣样撕裂 指半月板撕裂瓣长而游离,仅借基底的蒂部与半月板组织相连其临床症状较重常引起疼 痛和交锁2.复杂性撕裂指多种撕裂类型共同存在于一个半月板上,通常由退变严重的半月板发生水平撕裂后演变而 来3.退变性撕裂 由于退变的半月板在反复致伤力作用下发生撕裂或由于半月板损伤的同时伴发膝关节失稳, 未及时处理,久而久之,半月板逐渐发生退变4.间质性撕裂 指半月板的撕裂线位于半月板纤维组织中间而未波及其上下表面位于撕裂区周围已遭破 坏的胶原纤维常常发生粘液性退变,许多均伴有半月板囊肿,又称囊肿性撕裂骨盆骨折的分类1•按骨折位置与数量分类:①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

②骶尾 骨折③骨盆环单处骨折:如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等 ④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支骨折并髂骨 骨折、髂骨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等2.按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Burgess分类法):①侧方压缩型(LC骨折)分三个亚型LC-I型:耻骨支横形 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LC-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LC-III 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对侧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②前后 压缩型(APC骨折)分三个亚型APC-I型:耻骨联合分离APC-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APC-I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完全分离③重直压缩型(VS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形骨 折,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半骨盆上移④混合型(CM骨折)如LC/VS,LC/APC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Tile分型,他将骨盆骨折分为三型:Tile分型Tile基于骨盆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外力作用方向将骨盆骨折分为A、B、C三型,按顺 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加每型又分为3个亚型,每个亚型又可以进一步分型。

Tile分型对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决定性指导意义1. A型 稳定的骨盆环损伤,骨折轻度移位A1:骨盆边缘骨折,不累及骨盆环,撕脱伤;A2:骨盆环有骨折或有轻度移位;A3:不累及骨盆环,骶骨或尾骨骨折,无移位2. B型 旋转不稳、垂直稳定的骨盆环损伤,损伤的骨盆后侧张力带和骨盆底仍保持完整无损伤,髋骨可发生旋转 不稳定B1: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B2:骨盆侧方挤压损伤或髋骨内旋损伤,内旋不稳定,侧方挤压伤;关书样损伤B3:双侧B型损伤3. C型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后侧骶髂部稳定结构完全损伤,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完全撕裂,前侧产生 耻骨联合分离,或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产生旋转和垂直方向不稳定,一侧骨 盆可向上移位C1:单侧伤;C2 :骨盆双侧不稳定,多为侧方挤压性损伤,受力侧髂骨后部骨折及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脱位,一侧 旋转不稳,一侧旋转和垂直不稳C3:双侧伤,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骨折髋臼骨折的分型Judet 和 Letournel(1981 年)分型 根据髋臼解剖、生物力学、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大类。

这一分类方 法较为全面、详细,目前已被普遍接受1.简单型髋臼骨折 指髋臼的一柱或壁的部分或全部骨折,由于横形骨折只有一个骨折线,故也列入简单 骨折类,包括后壁、后柱、前壁、前柱和横形骨折1) 后壁骨折:指局限于髋臼后缘的骨折,可发生在后壁的任何水平,常合并股骨头后脱位2) 后柱骨折:指后柱完全分离的骨折,骨折线通常在坐骨大切迹上方经髋臼顶、髋臼窝达坐骨,常合并股 骨头中心性脱位3) 前壁骨折:指局限于髋臼前缘的骨折,很少波及髋臼顶,有时合并股骨头前脱位4) 前柱骨折:指后柱完全分离的骨折,骨折线通常在耻骨下支中部向上经髋臼窝、方形区前方达髂骨棘上 的任何一点,常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5) 横形骨折:指位于负重区至髋臼窝的横行骨折线,将髋骨分离为上方髂骨和下方坐、耻骨的一类骨折, 常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骨折线可以与水平面呈不同角度,有的骨折线前部较高,有的后部较高2•复杂型髋臼骨折指含有两种以上基本骨折形式的骨折,包括“T”形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横形伴后 壁骨折、前柱或前壁骨折加后半横形骨折和双柱骨折1) “T”形骨折:指在横形骨折的基础上又有一个纵向的骨折线通过髋臼窝下行而形成垂直骨折线常呈 斜形,有时向前下行,有时向后下行进入坐骨体。

大多数的'T”形骨折有横形骨折的x线表现同时合并垂 直的骨折线通过闭孔环,后柱为一个游离的骨块常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 后壁伴后柱骨折:骨折线经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髋臼窝达坐骨,闭孔斜位片显示后壁骨折,骨折块移 位,部分有股骨头后脱位髂骨斜位片显示后柱骨折和前壁完整3) 后壁伴横形骨折:除有横形骨折的特征外,闭孔斜位片可见髋臼后壁有骨折块常合并股骨头后脱位, 少数为中心性脱位4) 前柱或前壁骨折加后半横形骨折:指髋臼前柱或前壁骨折合并髋臼后方的横形骨折骨折线由髂前下棘 向下通过髋臼窝至耻骨上支连接处,后半部分为横形的后柱骨折,通常无移位,位于后柱的下半与双柱 骨折不同的是此型总有部分髋臼关节面与髂骨翼相连闭孑L环的后柱部分完整是一种少见类型5) 双柱骨折:指前、后柱均存在骨折髂耻线、髂坐线、髂前上棘或髂嵴、闭孔环均断裂,常合并股骨头 中心性脱位臼顶线断裂,负重区受累,髋臼关节面与髂骨翼的联系丧失髂骨和髋臼骨折常呈粉碎性 臼顶的上方可见髂骨翼横形断裂所形成的“骨刺”,这是双柱骨折的X线特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