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10页
文档ID:55217785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_第1页
1/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白马滩中心小学 潘丽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根据课程原则本学段的总体规定,结合本年的教材内容,按照流程呈现的层次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块来与人们交流一、说课标(一)研读课标,理解变化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变化[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与十年前颁布的《课标》相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所变化目前的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这样一比较新《课标》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2、课程目的有所变化原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表述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本上增长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增长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总目的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她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学段目的知识技能1.经历从平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结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用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朴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理解某些简朴几何体和常用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结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朴的数据收集、整顿、分析的过程,理解简朴的数据解决措施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合适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朴现象,以及对运算成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朴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测、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某些简朴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体现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平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朴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某些基本措施,懂得同一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措施3.体验与她人合伙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她人协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懂得应当尊重客观事实 (三)教材的课程原则与规定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结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结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结识,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1)、数与代数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辨别几种和第几种,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2、初步懂得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懂得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某些简朴的实际问题。

4、结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达数的大小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结识图形共2个单元1、直观结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能对简朴几何体进行分类3、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结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4、初步结识钟表,会结识整时和半时3)、记录与概率,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记录图进行了一定的渗入 (4)、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中涉及数学乐园、结识钟表和总复习共3个单元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所学的知识和措施解决简朴问题的过程,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说教材(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规定根据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规定,我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来阐明课标对本单元的规定在“知识技能”方面规定学生“知识技能”方面,规定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数学思考”方面,规定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体现自己的想法。

在“问题解决”方面,一方面,能在教师的指引下,从平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朴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另一方面,规定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某些基本措施,懂得同一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措施在情感态度方面,规定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她人协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懂得应当尊重客观事实二)结合课标和课程内容的规定,我了单元教学目的为:1、使学生纯熟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达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纯熟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构成3、使学生进一步结识“>”、“<”、“=”的含义,懂得用这些符号来表达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纯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纯熟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朴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平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结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难点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三)教材的内容构造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1——5的结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学习10以内数的结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安排如下:数的结识(6、7,8、9,10的结识涉及了数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含义、写数字、构成)——加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四)编排体例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结识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结识,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步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6—10各数的结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相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示的基数意义)——结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序数——写数——数的构成的顺序结识数展示了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步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6—10的结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运用数的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同步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措施的渗入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现实性,选择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同步,呈现方式生动有趣,使教材的确成为学生喜欢的、乐意去积极从事观测、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教材尽量避免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某些摸索的线索,让她们自己去摸索、发现答案,这些均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对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5、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环节,同步加强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安排中,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理解决问题的一般环节,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用“图里有什么”或“从图中你懂得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教材用“如何解答”提示)——对解答的成果和解答措施进行检查、回忆与反思(教材用“解答对的吗”提示),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一种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环节,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同步教材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情境,从而逐渐协助一年级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测周边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横向整合: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上升本册数与代数部分:5以内数的结识和加减法——6至10各数的结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纵向整合:学生在系统学习了1——5的结识和加减法的基本上学习6至10各数的结识和加减法,同步又为后边学习11至20各数的结识和加减法及后来所要学习的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等的结识和加减计算做好铺垫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1、运用情境教学,充足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在学习6——10的结识及计算之前都安排了情境图,这些图不仅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学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和措施的作用外,还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2、加强操作和观测活动的目的性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重要借助操作和观测来进行在教学中应高度注重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进一步观测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有关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她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的理解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措施要加强操作和观测的目的性,做到紧扣目的设计活动3、注意对计算措施的引导本单元加减法的计算措施重要有三种:一是李用数的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测去完毕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些算法,另一方面又容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措施进行加加法计算充足体现课标中有关算法多样化的理念4、加强对解决问题环节和措施的指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环节和措施的指引,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金额决问题;如何对解答的成果进行检查、回忆与反思5、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一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二是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果的乐趣二)评价建议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评价方式多样化5、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1、活用教材资源2、开发现实生活资源3、运用生成性资源4、运用网络媒体资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