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上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经济建设)与创新1.p3-8改革开放的意义/ 作用 :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p9-11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p10-11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1)国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2)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4.p11-13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5.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6关于扶贫工作( 1)意义: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 2)建议: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达地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落后地区培养人才,进行技术指导落后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有利机会,不断努力7 P17-20 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8.p21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1)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青少年: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9. 我国最近几年取得的科技成就:“天眼”,“海水稻”种植成功,“蓝鲸1 号”,“慧眼”。
10.p22 教育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基础知识】1.P3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P3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中心工作4.P4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1978 年)5.P4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6.p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7.P8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P15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制度的创新推动社会进步9.p17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10.p27 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1.P28 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政治建设)1. “网络问政”的意义:( 1)对政府: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2)对公民:扩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2.p38 怎样参与民主选举?遵循公开、公平和工正的原则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3.p42 怎样增强民主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按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4.p45-47法治的重要性:(1)对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5.p50-55怎样厉行法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2)个人: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6. p51 政府的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7.p51 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行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8P52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9.p55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基础知识】1.p30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p32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3.p33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4.P3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5.P3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6.P3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7.P34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8. P35民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画出最大同心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P38 参与民主生活 / 实现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10.p39 民主决策的制度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11.p45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12.p46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3 p47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14.p48 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15.p4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6.p51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17.p52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18.p52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p58-60为什么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2. p61-62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1)国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青少年:学会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批判地继承尊重文化差异,学会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加以创新发展3.p61 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p61 文化自信的来源: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5.p62-6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6.p67-6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p68 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波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8.p69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国家:开展民族精神的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青少年:在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9.p70-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0. “最美家庭”的评选有何意义?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有利于传递正能量,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知识】1.p59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p61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3.p6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p67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5.p70-7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问题)1.p75人口现状的特点:(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2)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分布不平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2.p75-76 为什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推行计划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3.p76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p78资源国情: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5.p79环境国情: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6.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