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一剪梅|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一剪梅刘克庄①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朗画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训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那么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4分)(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烘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2)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赏析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辞别词,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
忧愤深沉、豪情激越,了辛派词人的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束缊〞,是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宵行〞,由?诗经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挑得诗囊,抛了衣囊〞了书生本色,诗囊里他的心血结晶,那肯轻易抛掉呢!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天寒路滑马蹄僵〞,“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下句的“王郎〞即王实之刘克庄称誉他:“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满江红·送王实之》〕反映出对他的敬重、赏识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刘克庄自称“刘禹锡〞,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刘禹锡曾因挖苦朝中新贵被贬刘克庄那么因?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人指为“讪谤当国〞而被罢官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得非常分明,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
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不以入岭尴尬〞,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是不会遽然消失的过片“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顿颇显匠心酒酣耳热〞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又是词人热情发奋,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对忧愤的倾泄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英豪气质的形象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构想,假设有旁观者,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拍手笑〞是不被他人理解的,对狂者来说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剧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坚决,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
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从中感情的开展,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了议论在刘克庄的词中,是很有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