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分析 林少丽Summary: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行动方式和思维逻辑方面迥异常人,这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据行业调查数据分析,精神科护患之间的矛盾爆发率在各科室中位居前列过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让精神科护士普遍承受着非常强的工作压力数据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离职倦怠普遍高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士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Key: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策略作为护理工作中最艰难的一种,精神疾病护士必须要始终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人手的短缺让他们身体极易出现过劳状态,产生了较强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对护士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侵害一、我国精神科护士工作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早已突破一亿大关,人数位居世界首位截止2020年,精神疾病注册护士的人数只有不足十万人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患有行为障碍或者暴力倾向,他们比其它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护士来进行护理和监督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士数量都极度匮乏,有的醫院甚至一名护士要负责二十多名病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综合性医院中,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病人不超过3名。
虽然工作量极为庞大,但是所得收入却明显偏低,造成我国每年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护士的离职率都在30%以上二、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分析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强度高导致身心疲惫随着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飞速增长,(精神科)住院病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纷纷呈现出一床难求的局面据统计,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同时,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病患的特殊性,病房和疗区的封闭性远超普通综合性医院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封闭、拥挤的环境,使长期工作其中的护士群体难堪其重,身体和心理极易陷入疲劳状态二)护患矛盾频发,安全无法保证精神科护理,一直是护患矛盾爆发的重灾区患者家属长期处在患者护理的疲惫之中,这让他们经常处在一种焦躁的状态之中有的患者家属甚至将病人长期难以痊愈归结为医院护理工作不到位,同护士产生言语口角甚至肢体冲突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患有幻视等障碍,有的时候甚至是出于保护护士的心态,却在实际上对护士造成了人身伤害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极易失去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而且发病时他们的爆发力和破坏力尤为惊人,普通护士根本难以制止。
如果这时病人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只有极少数家属会从客观上思考引发的原因,多数会认为是护士在监护过程中玩忽职守,这让本就人手短缺的精神疾病护士时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三)劳动与付出不成正比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换言之,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往往远超综合性医院护士可是在两者的收入对比上却相差无几甚至低于后者由于人员的短缺,精神疾病护士的夜班频率也大幅超过综合性医院护士,虽然夜班医院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可是夜间环境也正是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发病的时段,护士们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只能缩短巡视的间隔,并在巡视中投入更多精力,这使他们晚上很少有能够休息的时候,工作压力巨大三、缓解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策略针对现阶段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产生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缓解的策略一)转换思想,在工作中释放压力尽管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分已经在探索多方面减轻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途径,但是短时间内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无法得到明显减轻那么护士就只有依靠自我的思想转变,增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对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科学认知明确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患者和家属信任的最好回报。
以此来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之中二)构建护士安全保卫体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各地政府和人大应根据当地精神疾病护理护患冲突的实际情况,出台精神疾病护士身心健康保护条例在护患矛盾发生后,若确定责任方不在护士,要对他们给予坚决支持,对于无理取闹甚至恶意损伤护士身心的行为,要支持护士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肇事方进行严惩利用宣传媒体积极宣传护患和谐的正面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氛围三)适当增加精神疾病护士的绩效收入针对精神疾病护士收入偏低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将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在近年来数量的增幅已经远超护士人数的增加这给本就供不应求的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绩效,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不以治愈率等作为考评的标准,而是将管理责任、实际工作量以及技术要求完成度等方面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硬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之分配观四、总结当代精神疾病护士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增加他们行业认同感、构建护士身心安全保护体系、适当增加他们的工作收入,体现社会对于他们劳动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促进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Reference[1]孙菲菲, 王爱青, 代贝贝,等. 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07):1204-1207.[2]李若琳, 张福峻晖, 李红丽. 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状况及与心理弹性关系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37卷4期, 491-492页, 2020.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一病区 湖北武汉 430023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