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利润和职能资本 第三节借贷资本与利息 一 借贷资本二 资本主义的信用形式三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和银行体系 一 借贷资本的来源及其特点 概念 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生息资本 高利贷资本 借贷资本 区别 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来源不同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 一 借贷资本 一 借贷资本的来源及其特点 借贷资本 来源形成特点 二 利息和利息率 1 利息 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采取货币支付 在货币市场上 利息与一般商品价格有相同之处 1 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一样受竞争和供求的调节2 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调节借贷资本的供求 实质 是货币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 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 表现特点 资本商品的价格 2 利息率 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按年计算 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 法律和传统因素 概念 公式 利息率 利息量 借贷资本量 利率的界限 最高界限 平均利润 最低界限 零 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 平均利息率 是把不同时点上的利息率加以平均 作用 调节资本供求 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 二 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 概念 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特殊运动形式 形式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概念 用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提供的信用 工具 商业票据 借者与贷者之间的债务凭证 特点与局限 概念 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 特点 信用的作用 加速利润率的平均化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积聚和集中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信用的负面效应 加剧矛盾 加深危机 三 银行资本 银行利润和银行体系 是指银行资本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概念 来源 自有资本和通过吸取存款的借入资本 构成 现金和有价证券 职能 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资产业务 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经营结算业务 业务 一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概念 来源 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中间业务是手续费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 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 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量 银行资本不参与平均利润形成 但利润量与平均利润量要相等 否则会发生银行资本转移 银行资本瓜分产业工人剩余价值是通过直接剥削银行店员的剩余劳动实现的 银行利润 105 5 5 650 5 3 5 13亿元 银行自有资本105亿元 其中5亿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 100亿元用于贷款 吸收存款650亿元用于贷款 存款利息为3 贷款利息为5 银行利润率 13亿元 105亿元 通过资本转移和竞争银行也可获得平均利润 二 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 美国等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金融工具和金融风险 金融活动中与资金融同的具体形式相联系的载体 主要是股票和证券 金融工具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内容 指经济活动中由资金筹措和运用所产生的风险 即由不确定性引起的在资金筹措中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发行者投资者期限价格和收益流通性 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四 股份公司和股票 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 1 股份制 形成 萌芽 古罗马确立与发展 15世纪末至19世纪高潮期 19世纪下半叶 信用 现代股份制 19世纪末 垄断 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催化剂 信用竞争 原因 形式 股份无限股份有限股份两合有限责任 革命意义 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2 股票和股息 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 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特点 没有价值 有价格 股票 权利 自益权和公益权 特征 要式证券永久性证券有价证券权利证券 股票价格 股息 存款利息率股票市场 买卖股票的场所 分类 优先股和普通股 股息 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面额从企业盈利获得的收入 3 虚拟资本与创业利润 虚拟资本 股票 证券的投机 质 前者本身没有价值 不在生产过程发挥 后者在实际生产过程发挥作用 量 两者总量不一致 前者变化不一定反映实际资本量 前者增长速度日益快于后者 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区别 股份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价格总额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 创业利润 4 现代股份制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加速资本集中重新配置资本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形式 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作用 新变化 规模日益扩大金融财团跨国公司股权多元分散化法人互相持股参股 案例 吴敬琏教授认为 中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泡沫 理由是 1999年5月18日 沪市收盘指数是1059 87点 其后 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 股市出现了媒体所谓的 进喷 行情 大涨特涨 半年后 又来了一次 网络股 潮 股指又开始大涨 没有多久 股指就顺利地实现了翻番 跑到2100点之上 与此同时 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几乎可以省略不计 这种股指脱离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上涨产生了相当多的泡沫 吴教授还认为 中国股市从总体上看是一种 零和游戏 因为 在股票炒作过程中 挣钱的人所挣的钱不是基于生产发展中创造出的财富得来的钱 即不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的优良业绩 而是将别人口袋里的钱转到自己的口袋里 也就是你的所得是别人的所失 整个股市上一些人炒股挣的钱 和一些人炒股赔得钱正好相抵消 有五名经济学家则认为 只要是股市就不能没有泡沫 只要是股市就不能没有投机行为 就像再健康强壮的人体内都有细菌一样 由于人体内部都有白血球和红血球 能够把细菌活动抑制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中国股市不是 零和游戏 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发展股市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案例分析 按照国际标准 通常由股市的市盈率来衡量股市的泡沫 在国际上 各国考虑到银行利率 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以及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等因素 一般认为 20倍上下的市场盈利率属于正常的范围 中国目前沪 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大约为60倍左右 因此 中国股市泡沫较多 应该挤压 否则不仅会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而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至于中国股市是 零和游戏 还是 正和博弈 包括 双赢 和 多赢 就是看股民赚得的钱是否来自上市场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 如果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较高 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率都很高 股民普遍都能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那肯定就是 正和博弈 反之大多数家上市公司都亏损 或微利 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那就只能是 零和游戏 因为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做支撑 靠人为地炒作抬高的股价 不可能长期得到维持 早晚会下跌 通过以上的分析 不难看出 我国股市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股市上投机成份较大 泡沫较多 这需要通过优化股权结构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来解决 也需要增强股东的投资意识 挤压股市泡沫 案例 具有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 其雄厚的资产实力使它在世界证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可以这样说 巴林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 1995年2月27日 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 那么 这个金字塔怎样就顷刻倒塌了呢 究其原因还得从1995年说起 当时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里森 同时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 有一次 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 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 当里森知道后 却因为害怕事情暴露影响他的前程 便决定动用88888 错误帐户 而所谓的 错误帐户 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帐户 作备用 以后 他为了私利一再动用 错误帐户 创造银行帐户上显示的均是赢利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备用帐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 此时的里森为了挽回损失 竟不惜最后一博 由此造成在日本神户大地震中 多头建仓 最后造成损失超过10亿美元 这笔数字 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 2倍 233年历史的老店就这样顷刻瓦解了 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征性地收购了 案例分析 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 巴林银行倒闭确实应归罪于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严格 尼克 里森有集交易员与资金安排巨大权力于一体 巴林事件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监管系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一个银行分行的交易员可以毫无阻碍地卖掉一家银行 这足以说明中央银行的监管作用是十分软弱无力的 巴林事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金融衍生产品 的性质 金融衍生产品 是以 虚拟资本 为衍生基础的 这种衍生品源于一般的金融投资工具 如股票 外汇 利率等 巴林事件涉及的投资对象就是金融衍生产品 与基础金融工具相比 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更加远离现实社会生产与流通的特征 也就是具有更大的投机的特征 本来 股票等基础的金融投资工具 尽管它们与现实的社会生产和流通相关 它们代表着现实的资本 但是 它们不是真实资本 在货币投资以它们为投资对象时 就已经有了巨大的投机的可能性 历史上已经有过的股票市场的危机与动荡 无不与股票等金融投资工具的巨大投机性有关 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11 5万元 吸收存款100万元 存款利息率为3 除银行业务开支5 000元外 其余全部贷出 贷款利息率为5 银行资本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 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 按股息6 向外抛售 试计算 1 银行利润是多少 2 银行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 3 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 4 通过抛售股票又捞取多少利润 计算题 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 其它手续费 115 000 5 000 5 1 000 000 5 3 5 000 20 500元银行利润率 银行利润 银行自有资本总额 20 500 115 000 17 8 股票价格 股息量 利息率 股票票面额 股息率 利息率 100元 6 3 200元抛售股票取得的利润额 抛售额 票面额 股票价格 股票票面额 20 500 100 200 100 20 500元答 1 银行利润是20 500元 2 银行利润率是17 8 3 每张股票价格是200元 4 通过抛售股票又捞取利润20 500元 题解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二 级差地租三 绝对地租四 垄断地租与其他类型地租五 土地价格与地租变化的作用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土地制度 是指人们在占有 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 土地所有权 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对土地享有占有 使用 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经济实现形式 地租 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经济代价 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法律实现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的区别 土地所有权的前提 A土地所有权垄断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地租本质 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 封建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社会主义地租 地租的两种形式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成本价格 C V 产品平均利润 产业p h 利息 银行利润 超额利润 地租 租地农场主和地主谈判 租用地主的土地 租地农场主雇佣农业工人 租地农场主组织农业工人生产 租地农场主向地主交地租 二 级差地租 一 级差地租的形成 二 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三 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一 级差地租的形成 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 A超额利润B优 中等地可得C个别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概念 条件 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 地块 地理位置 连续投资 原因 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与所有权无关 土地有限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来源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我的地比较肥沃 我可以得10万元利润和120万元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我的地比较肥沃 我可以得10万利润和60万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市场上小麦每斤1 5元 D地有人耕种了 市场上小麦每斤2 0元 C地有人耕种了 市场上小麦每斤3 0元 B地有人耕种了 市场上小麦每斤6 0元A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