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肿瘤学考试重点整理.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MB
约47页
文档ID:541507850
肿瘤学考试重点整理.doc_第1页
1/47

肿瘤学考试备考(重点总结)- 神第一讲、肿瘤绪论癌;肉瘤鉴别:1 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2 组织形态:细胞排列成巢状、管状他、条索状,包以间质,癌细胞间紧密连接,间质实质分界清楚;细胞排列弥散,细胞间可有间质细胞,瘤细胞和间质交织排列分界不清3 大体形态:硬、少活动、无包膜、切面灰白、生梨状;质较软,可有假包膜切面均匀、灰红、湿润鱼肉状良恶性肿瘤的异同点:1 相同点:二者都具有基因水平的突变,异常增生而形成新生物;二者都具有异型性,包括细胞异型性、组织结构异型性、代谢异型性;良性或者恶性肿瘤的分化都与与原组织不同2 不同点:良性肿瘤分化较好,一般为外生膨胀性生长,生长较缓慢,通常只是压迫而不浸润破坏邻近组织,无或少发生远处转移,包膜完整,对机体危害较小恶性肿瘤分化较差,一般为侵袭性生长,生长迅速,包膜不完整,向邻近组织浸润,易转移,如未经治疗,通常导致死亡肿瘤的定义、肿瘤与炎症性增生的区别、治疗原则:1 定义:肿瘤是人体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在基因水平上失去正常调控,发生异常分化,过度无限增生的结果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具有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侵袭和转移的特性2 肿瘤与炎症增生包块的不同:炎症增生包块是在各种可引起炎症的因素作用下,组织的一种反应。

炎症反应一般不伴有细胞基因调控的永久改变由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炎症细胞组成的反应性增生组织可以形成包块但这种增生是有限的,不会无限制增生一旦引起炎症的因素去除,增生就会停止,并会慢慢回到原来的状态1更为主要的是,炎症包块没有向周围组织侵袭,更没有向全身转移的特性3 治疗原则:因为肿瘤一旦形成,即使致癌因素去除,肿瘤仍然继续无限增生,所以治疗的目的必须是消灭所有的肿瘤细胞至于炎症增生性包块,一旦引起炎症的因素去除,增生就会停止,并会慢慢回到原来的状态因此治疗只需去除引起炎症的因子,增生就可控制和消除S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分级: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I级:分化良好,低度恶性II级:分化中等,中度恶性III级:分化低,高度恶性分期: TNM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 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 鉴别癌的危险因素和病因, 提高机体防癌能力, 防患于未然二级预防: 三早 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 综合治疗 提高治愈率,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康复, 姑息, 止痛肿瘤的特点:1生长自主性在基因水平上失控2肿瘤的形态、代谢和功能障碍3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哪些三个?适应症和主要限制是什么?适应证 主要限制和失败原因手术:局限性肿瘤;1.局部扩散2.潜在的远处转移放疗:区域性敏感肿瘤;1.剂量限制2.放射抗拒3.潜在的远处转移化疗:化疗敏感,转移或潜在转移;1.缺乏选择性2.免疫抑制3.一级动力学4.有些部位药物难进入生物:残存肿瘤;1.细胞负荷不能过大,限1克以下(200:1,杀伤1个癌细胞需要200个淋巴细胞)2.免疫识别综合:据病人身心情况,肿瘤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有效手段,以最适当的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肿瘤的疗效评估:Complete regression ,CR(完全缓解): 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

Partial regression, PR(部分缓解): 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Stable disease, SD (稳定): 肿瘤体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持续4周以上Progression disease, PD (进展): 至少有一个病灶增大 >25%,或出现新病灶第四第五讲、流行病学 病因学病例对照调查优点:(1)可以较快、较省的完成分析研究(2)适宜于长潜隐期、 罕见性疾病病因研究(3)同时可以检验多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 关系缺点:(1)对低暴露研究效率低,除非归因危险度是高的时候(2)一般较难得到暴露与否发病率资料(3)很难评价时间-效应联系(4)常会发生选择性、回忆性偏倚等队列调查 优点:(1)适宜于低暴露的研究(2)可看到单一暴露的多种效应(3)可阐明暴露与疾病时间-效应(4)在确定暴露史方面偏倚小(5)可直接测量暴露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缺点:(1)对罕见疾病研究效率低,除非归因危险度是高的时候(2)队列调查费钱、费时、费力(3)历史性队列必须有好的记录和病史材料(4)由于失访率高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常见化学致癌物.txt一、亚硝胺类亚硝胺(nicrosamine)是近30年最受人注意的致癌物质之一。

动物实验证明链式或环式硝胺诱发肝、食道、肾、鼻咽等癌瘤某些亚硝胺类如甲基亚硝脲(MNU)、亚硝基胍(MNNG),不经酶代谢本身就具有烷化能力,属直接致癌物亚硝胺能通过烷化DNA诱发突变,也能活化许多原癌基因而致癌变二、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200余种,相当一部分是致癌的,称致癌性霉菌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灰黄霉素等同一霉菌毒素可由一种或数种霉菌产生,一种霉菌也可产生数种毒素霉菌毒素主要诱发肝癌、肾癌,亦可诱发皮肤癌、淋巴肉瘤等三、多环芳烃类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汽车废气及家庭烟道气等烧烤肉、鱼食品亦含较高量的多环芳烃石油及其衍生物、燃烧后分解产物也含由稠环芳烃类化合物此类致癌物主要诱发肺癌和皮肤癌四、芳香胺和偶氮燃料类芳香胺(aromatic amines)及偶氮燃料类(azo dyes),如β-萘胺、联苯胺、品红、苋菜红、奶油黄等化合物.是印染工业的基本原料,主要致膀胱癌、肝癌等化学致癌因素1.直接致癌物:直接作用,不需代谢、致癌力强而快; 如: 亚硝酰胺 致癌烷化剂2.间接致癌物:需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如:致癌性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3.促癌物:又称为肿瘤促进剂促癌物单独作用于机体内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 常见的促癌物有:、巴豆油(佛波醇二脂)、糖精、苯巴比妥等流行病学研究的几个概念:暴露:是指一种与被研究的肿瘤有关的因素偏倚:是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阶段说出现的系统误差,这种误差会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联系的性质或联系强度,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偏倚可分为:(1)选择性偏倚 是指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因选择研究人群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使被研究人群有相关变量不能代表总体人群中关系2)资料偏倚 指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过程中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混杂:在研究疾病与暴露的关系时,常受到一些非研究因素的影响引起混杂的非研究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如:年龄、性别是所研究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或与该因素密切相关的因素,又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筛查: 用一种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对外表健康人群筛查出易患某种恶性肿瘤地高危个体、肿瘤患者或未出现症状地可疑者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病人,给以早期治疗,使患者痊愈或延缓疾病进程;对高危人群给以有效预防干预,以阻止疾病的发生如食管拉网死亡率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仍为一个重要指标,恶性肿瘤死亡率= 某年某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 / 该地区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某一人群内某一肿瘤新发生病例数恶性肿瘤发病率=某年某地区内恶性肿瘤新病例数/该地区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患病率在现况调查中,由于难以区分新老病例,因此只能计算某一时期或时点的患病率。

恶性肿瘤患病率=某时期内某恶性肿瘤例数(新、老病例)/该地区同期平均人口数×10万年龄调整发病(死亡)率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密切关系某年龄段调整发病(死亡)率=该年龄段标准人口数×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准人口总数第六讲:分子生物学DNA损伤的类型 DNA分子的结构改变是致癌剂对DNA损伤造成的结果DNA的损伤往往伴随DNA结构的改变从DNA链的完整性观察,致癌剂对DNA的损伤类型有:①双链断裂;②单链断裂;③链交联;④片断丢失等从DNA分子上碱基的变化看,致癌剂对DNA的损伤类型有:① 碱基二聚体形成;② 碱基加成物形成;③ 碱基缺失;④ 碱基取代和碱基错配等癌基因产物的作用机制鉴于癌基因种类繁多,其编码的癌基因产物更是功能众多,作用机制复杂,但癌基因属于调控基因,癌基因产物必然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蛋白质活化、酶的激活、转录的启动和调节、细胞分裂与分化过程等各个环节相关目前已经发现了四大类癌基因产物,大都属于此列癌基因与肿瘤 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是细胞基因组的正常成分只有当某些因素作用后,原癌基因的结构改变和激活才会导致调控失常激活后的癌基因才具有致癌活性。

因此,原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肿瘤产生的关键因素原癌基因的激活有多种途径,主要激活方式有点突变、基因重排、基因扩增等类型癌基因产物作用机制(一)癌基因产物本身是生长因子 如人的c-sis位于22号染色体,编码产物P28sis蛋白质氨基酸顺序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B链相似P28sis“BB”二聚体化就具有刺激生长活性它结合并激活纤维母细胞的PDGF受体,刺激该细胞DNA合成癌基因编码产物结构与生长因子不一样,但可发挥一样的刺激作用,并且是持续的刺激二)癌基因产物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加强信号转导作用1.受体型的酪氨酸蛋白激酶(R-Tyr-Pk,R-TPK)所有动物含少量的Tyr残基,处于量的动态平衡Tyr残基磷酸化增加可能与淋巴因子刺激,发育分化及致癌病毒诱导的肿瘤过程有关Tyr-Pk能特异地催化由ATP向蛋白质或多肽底物上的Tyr残基转移磷酸因而得名许多癌基因产物为跨膜受体,具有TPK活性,如erb-B2,能加强信号的转导作用另一些癌基因,如c-mos、raf 等的表达产物可以使Thr、Ser残基磷酸化 2.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 如P60src蛋白作为胞内信号传递体除具有Tyr-Pk活性,能使Tyr磷酸化水平增高外,还具有肌酸酯酶作用,使PI磷酸化,导致DG和IP3的前体物PIP和PIP2增加。

3.ras蛋白 ras蛋白在受体与效应酶之间起重要调节作用异常情况下(如点突变),ras蛋白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可以导致IP3增高三)核反式调控因子某些癌基因产物(MYC、FOS)可以作为核反式调控因子促进DNA的转录化学、物理生物致癌因子的作用机制1.化学因素致癌过程中的肿瘤相关基因 化学因素致癌过程,主要包括代谢活化、基因损伤、加成物形成、修复失败、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转化、突变细胞产生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有代谢基因、修复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基因的共同参与化学致癌物-代谢活化-dna损伤-加成物形成-修复失败-基因突变-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转化-产生突变基因2. 物理因素致癌过程中的肿瘤相关基因物理因素致癌的过程与化学致癌过程不同的是物理致癌因素致癌过程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过程物理因素可直接损伤DNA,引起DNA断裂、缺失,形成碱基二聚体等因此,参与物理因素致癌的肿瘤相关基因与参与化学因素致癌的肿瘤相关基因有所不同dna损伤-基因修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