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自夏商产生以来,在数T•年的历史长河中,连绵不 断,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凝铸于方寸之间品类繁多,各具魅力、遗存丰 富的中国古代货币,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王朝的更迭,世事的变迁,工艺的演进,文明的发 展和经济的兴衰,同时对周边各国货币的发展影响深远,成为东方货币文化的代表缘起人海之贝(商周)在原始社会后期,物物交换的原始商品交换开始萌芽当以物易物的形式逐渐满足不了交换 需求,便需要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海贝因为自身特性、在距今人约三千多年前, 成为最早的货币形式贝以“朋”为计量单位,十贝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和经济生活发展 的需要,还出现了用骨、石、铜等材料制造的仿贝刀币刀币由生产工具一一“铜削”演变而来,源自东方渔猎区从体形上看,刀币有大、小两种: 人刀为齐国货币,小刀主要是北方燕、赵一带的货币齐国地处渔猎业比较兴旺的山东半岛, 铸币以精美、厚重著称与世,一枚齐刀币的重量犬致相当于三枚燕刀、五枚赵刀,足见齐国 经济之发达,国力之强盛圜钱圜钱形制与玉璧或纺轮相似,分为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圆孔钱多铸行于中原一代,方 孔钱多铸于齐、燕地区圜钱与布币、刀币相比,计数和携带都更加方便,更为实用,逐渐 显示出作为货币形式上的优势。
楚国货币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楚国具有独特的货币体系,有铃印文字的小块黄金,俗称“爱金”:有 一字或多字的有文贝,俗称“蚁鼻钱”;更有为方便与别国贸易而产生的形制独特的布币一统方孔元钱(秦汉)秦统一中国后,废除了战国时期个诸侯国的货币,统一以重量和币文均为“半两”的铜质圆 形方孔钱半两”钱的铸行,是中国货币史的一座里程碑从此,确立了铸币外圆内放的 形制西汉武帝铸“五铢”钱,依承秦制,其间虽发生了新朝王莽的一场铸币形式复占,方 孔元钱仍沿用了两千一百多年,随着封建王朝的衰亡才宣告结束新莽货币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搜刮民财,王莽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先后铸行货币达三十三种之 多,严重扰乱了货币流通秩序但莽钱铸造工艺高超,币面篆文精美,清代戴熙曾在《占泉 丛话》中称王莽为“古今第一铸钱手”乱世六朝遗珠(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时期,历经三国鼎立、八王之乱、南方政权交替,北方割据混战 虽然此间币制纷乱,但客观上对中国货币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成汉政权所铸“汉兴”是 我国最早的年号钱,“文”和“贯”作为钱币计量词在此时确立起来;隶书和楷书钱文的出 现,反映了文字的发展这些变化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寸书家气韵(唐宋)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开铸币“宝文制”的先河,为后世效 仿沿用一千三百余年两宋盛行年号钱,且铸币方寸之间,钱文书体篆、隶、真、行、草皆 备,多出自名家之手宋太宗真、行、草三体“淳化元宝”是“御书钱”之始;宋徽宗所铸 “崇宁通宝”等钱,亲书瘦金体楷书钱文,铁画银钩此外,北宋时期发行的“交子”是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微观民族融合(辽金西夏元)辽、金、西夏、元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逐鹿中原的金戈铁马之外,也深受汉文化的影 响,开始铸行自己的货币,其铸币釆用中原圆形方孔钱的形制,在使用汉字的同时,将契丹、 西夏、八思巴等民族文字铸于其上少数民族政权铸行的货币,成为印证民族融合的特殊载 体泉说王朝末世(明清)自元代广泛使用纸币以来,明代也是钱、钞并用,铜币铸额较少,钱文书写也不复唐宋风采 清代,政府在各地设钱局铸币,版式复杂,铜质多样光绪年间引进西方造币机器制造银元、 铜元自此,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转变,伴随封建王朝存在了两T•多年的方孔元钱也退出了 历史舞台花钱压胜吉语花钱又称''压胜钱”、“厌胜钱”是我国占代钱币一个组成部分花钱虽然是钱币形状,却不 具备货币的职能。
它的铸造目的不是流通、而是承载传统民俗,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 等花钱自汉代以来逐渐繁衍,除祝辞、吉语外通常还铸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 大都与历史上的民间艺术、宗教文化、社会风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