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的目的、结果比较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可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结果的 比较中略见一斑:一般而言,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 强,能较为顺利地 适应社会而中国孩子普高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适应社 会的能力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 心素质教育目的的比较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 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 子女个性中积极的 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相比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 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出于这个目 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 绩,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二、 教育内容的比较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 可称之为“素质教育”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 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 向三、 教育方式的比较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 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 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
四、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同是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为什么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上的 差异?综合来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首先,历史背景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 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 们更多的具有冒 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 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 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其次,经济形态的差异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用人机制健全,劳动 力流通自由,职业选择面宽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 社会”,行业流动 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 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 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 成“才”再次,社会条件的差异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因而把孩子培养到 18 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孩子将来的路 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
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 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 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后,文化传统的差异1、 价值取向不同美国人重个性,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中国人讲共 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 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2、 思维风格不同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美国 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而不是 完全从家庭本身 或父母自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中国人是情意至上,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 际关系我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 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子 女教育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远胜于美国, 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 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 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等)。
笔者试图通过中美 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1、 教育目的——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而言,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 教育内容——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父母应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综合素质,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3、 教育方式——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权威大于民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 康成长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宽松”教育、“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