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

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KB
约19页
文档ID:243925321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_第1页
1/19

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精选 语文培养了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历年期中考试真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一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语文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3分) A、修葺╱休憩         枭雄╱凫水       会稽╱脍炙人口 B、譬如╱幽僻         强弩╱驽马       邂逅╱解甲归田 C、缟素╱枯槁         曲笔╱曲折       甲壳╱金蝉脱壳 D、发酵╱教学         蹈藉╱慰藉       连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组词句中,都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凑合 皓首穷经   举世注目   坚忍不拨    乐亲戚之情话 B.貂禅     义气用事    无上光荣   委屈求全    月光如水照缁衣 C.算帐     见贤思齐 细水常流   变本加利    眄庭柯而怡颜 D.誉写     明火执杖    开源截流   悬梁刺骨    舟遥遥以轻扬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 那是音乐、绘画      书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语文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浮光掠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全国人民弹冠相庆, 无不钦佩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经过八次审议,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3月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B.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奔驰过多少盘马弯弓、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 C.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省教育厅为把新课程方案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市逐步废止文理分科,实行走班教学,最终改变“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 B.“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C.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天清晨把一颗气象探测卫星用“长征三号”火箭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科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小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单的作品必须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能够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它艺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就连家喻户晓的梁祝传说也面临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于梁祝传说,故而急需进行保护 关于梁祝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书中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明代冯梦龙辑的短篇平话集《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也有梁祝故事,写到梁祝死后化蝶 据专家考证,梁祝传说起源于1600多年前的浙江省宁波鄞州,梁山伯原为鄞县(即鄞州)县令,清正廉洁,辛劳过度,病死任上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宋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说梁山伯终年21岁,尚未婚配 梁祝传说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风杨柳,缠绵悱恻,这种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也显示出梁祝传说产生的地域环境特色。

奇丽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忠贞精神;梁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被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接受,从而使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并形成了庞大独特的梁祝文化;久而久之,梁祝传说已衍化为宁波鄞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婚俗文化等 梁祝传说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作为真实的事件附会于多个不同的地区,而梁祝也便兼有了多种不同的户籍就目前来看,全国至少有梁祝墓9座,梁祝读书处6个不久前浙江、河南、江苏、山东等四省六市的梁祝申遗代表共同签署了《梁祝申遗宁波共识》梁祝传说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2006年3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7.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D.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 8.对于“梁祝文化”,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完整地记载了梁祝同冢、死后化蝶的故事情节,是记载梁祝传说的最早文献。

B.梁祝传说的柔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审美心理特点 C.梁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产生了鼓词、故事、歌谣、传奇、木鱼书、戏剧、曲艺、音乐等艺术形式 D.梁祝传说情节奇丽,梁祝“化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当地百姓对于忠贞爱情的追求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现代化的冲击,那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B.梁山伯实有其人,原为浙江省宁波鄞县县令,因辛劳过度而病死,终年21岁,并未婚配,这些记载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考证 C.梁祝兼有多种不同的户籍,但本文作者认为从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义忠王庙记》来看,梁山伯的立庙应源于鄞州 D.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第二次 C.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洞然 :明亮的样子 D.妪每谓余曰                          每:时常 11.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多可喜”之情的一组是(    ) ①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③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④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⑤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A.②⑤⑥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的深情 B.“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生活怡然自得的情趣 C.第一段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D.第三段作者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25分) 13.文言翻译(9分)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①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3分) 译文: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译文: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译文: 14.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师说》) ③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④____________,______;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⑤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⑥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⑦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 ⑧                      ,熟读深思子自知东坡《送安敦落第诗》 15.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回答问题8分) 又寄升庵①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 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②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①升庵:诗人黄峨的丈夫杨慎,他因直言进谏,被遣戍云南永昌县在两地分居期间,黄蛾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②自是: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2)结合诗歌第三、四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答: 五、语言运用(11分) 16.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理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