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潍城区八年级(上)诗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2010年9月结合人教版修订)注:期中考试前学习1-10首,期中考试后学习11--20首 1. 桃夭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注释 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华:古花字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之,指示代词 ①:蕡,音焚,果实将熟的样子有蕡其实:它的果实十分繁盛 蓁蓁:繁茂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宜:和顺、亲善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枒,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和顺对待您夫家《周南·桃夭》-艺术特色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文心雕龙》:“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总之,这首诗虽然并不长,但有它独特的个性,并且体现了先民社会特有的那些礼俗和风情,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以营养。
2.伐 檀《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编辑本段解释 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干:水边 涟:水波纹 猗(音yī依):义同“兮”,语气助词 稼(音架):播种 穑(音色):收获 胡:为什么 禾:谷物 三百:极言其多,非实数 廛(音蝉),古制百亩 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 县:悬挂,后来写作“悬” 貆(huán):猪獾一说幼小的貉 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孟子》赵歧注:“无功而食谓之素餐 辐:车轮上的辐条 直:水流的直波 亿:古指十万 瞻:向前或向上看。
特:小兽 漘(音纯):水边 沦:小波纹 囷(音qūn逡):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飧(音孙):熟食,此泛指吃饭编辑本段翻译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 棵棵放倒堆河边啊, 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 放在河边堆一处啊 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 棵棵放倒河边屯啊 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 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 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 可不白吃腥荤啊!《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
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3、杜甫《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马嘶、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用韵上,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见”、“君不闻”等语,不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惊醒读者,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4、《论语 》 第五章A.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评析】 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B.【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评析】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这种做法,基本取赞许的态度原文】 5.20 季文子(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2)可矣。
【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2)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论语稽》)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原文】 5.21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 (2)愚:这里是装傻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评析】 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处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