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162017年6月修订)一、适用学科、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法学门类)l 社会学方向(二级学科,专业)l 人类学方向(二级学科,专业)l 社会心理学方向 (二级学科,专业)l 科学社会学方向(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目标:社会学和人类学方向,培养具有深厚学科基础知识的社会学或人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生应能掌握中西社会学理论、人类学理论的总体脉络,熟练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社会研究方法,独立从事与我国社会发展及人类发展相关的重大学术课题;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实际部门中从事社会行政管理、民族事务、社会政策制订和对经济-技术建设项目进行社会评估的工作心理学方向,培养从事心理学以及与心理学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认知与神经科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水准的脑科学研究和认知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社会与文化心理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本土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和不同民族社会文化心理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健康与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工业心理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决策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科学社会学方向,培养科学社会学、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科技发展规律、科技思想、科技体制和科技产业化各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和当代前沿的基本特征,对科技的社会运行有较深刻的理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重要研究课题的能力,胜任高校、科技机构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从事科技与社会、科技传播、科技管理等相关工作三、培养方式:1、采取导师负责制成立包括导师在内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导师为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应具有高级职称或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为提升研究水平,博士生指导小组可吸纳海内外相关专家参加2、博士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四、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社会学、人类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定量、定性)——社会统计学(高级)——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研究——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学研究方法(2)、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分层与流动――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发展社会学——咨询心理学专题——健康心理学专题——认知神经科学前沿——工程心理学专题——心理学研究方法专题————科技的社会研究——科学学和科技政策——创新管理与战略——创新与科技发展——科学哲学及原著研读——科学技术通史导论——科技传播与社会(3)、专业知识(学科交叉)――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运动――医学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与对策――认知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心理学理论前沿动态——意识与决策——情绪与决策——言语行为理论——认知电生理学——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1)——心身疾病专题——人类视觉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成功心理训练——认知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脑之节律——数据思维与行为——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2)——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专题——战略新兴产业专题——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 ——科学编史学——高科技战略与管理——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科技史名著与案例研读2、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1)、普通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得少于19学分。
自学学分另计课程设置参见第七部分2)、直博生及提前攻博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自学学分另计课程设置参见第八部分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由导师根据博士生实际情况制订该生课程学习计划,并报学院业务办备案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该计划,应在每学期选课期间进行修改后的学习计划,由导师签字后交院业务办备案博士生修完学位课程后,须通过资格考试,通常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直博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考试委员会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定三至五位教授职称的专家组成,并负责组织考试资格考试内容根据本专业博士生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确定,重点考核博士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水平、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基础知识水平资格考试可以采取口试加笔试方式进行2、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之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在全面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证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现状、学术价值,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预期目标,分析重点与难点等选题报告由以导师为主的审核小组(由五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至少三名教授)评审,并公开进行,以便广泛听取本学科师生的意见。
论文选题通过后,应以书面形式交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业务办备案因故需对论文结构作重大变动或更换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重新做选题报告社会心理学方向要求选题时间在通过资格考试一年半左右,应完成:(1)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2)完成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3)完成一部分实验并数据分析工作选题由导师负责组织考试委员会,经系主管副主任批准方可举行开题考试委员会由3-5名教授和副教授组成采取公开答辩方式由考试委员会给出开题成绩(百分制计分)未获通过者可以在导师和本人认为合适的时间再次申请开题每位博士候选人至多有两次开题机会3、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两篇论文发表在我校《重要学术期刊目录》中所列期刊上有关说明参见《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4、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在博士生开题之前完成,一般应在第二学年开初之时完成资格考试由论文导师负责考试过程,系里监督考试流程资格考试的内容以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为基础,一般应当结合学生论文涉及领域的重点理论与前沿研究资格考试的过程包括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两个阶段:学生在第一阶段与论文导师共同拟定文献阅读清单(至少包含涉及领域的10篇论文与10本专著;中英文文献均应涉及);在拟定阅读清单后,学生在1个月以内阅读文献;论文指导老师结合文献给出2个论文题目,由学生任选一个并在1个星期之内完成论文写作(不少于10000字)。
论文评阅由论文导师与另外1位指导老师分别完成,成绩分为“优秀”、“通过”与“不通过”资格考试文献阅读清单与评阅过后的论文交系办公室存档资格考试不通过者,本学期不予开题,等待下一个学期重新参加资格考试并通过之后启动开题程序社会心理学方向考试内容:(1)完成一篇10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2)完成一篇实验研究报告(对拟采用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报告部分研究结果)考试方式:公开答辩方式,同时提交给考试委员会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报告考试时间:每年举行两次(第一次:四月前后;第二次:十月前后)考试成绩:分为通过(百分制计分)、推迟、不通过三个等级原则上每位考生可以申请至多两次资格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获推迟者可以在半年后至一年内申请第二次资格考试;第二次考试仍未获通过者视为不具备博士候选人资格,同时建议终止博士阶段的学习考试委员会组成:全系教师5、社会实践博士生应在入学后,以参与导师课题田野工作方式,参与社会实践,为期一个月如果导师没有相应课题,或因其它原因未能参加与导师课题田野工作相关的实践的,则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第二学年开始前的暑假小学期内,参加由院、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6、论文中期检查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社会心理学方向要求中期考核以口头报告形式汇报研究进展7、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自己撰写的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要求至少参加30次学术活动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存留,申请答辩前交院教学办公室记载成绩8、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邀请5名以上教授参加,并对其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造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社会心理学方向要求由导师负责组织考试委员会,经系主管副主任批准方可举行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由5名或以上教授和副教授组成采取公开答辩方式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及写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半2、博士论文在内容方面至少应当做到:l 选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l 以扎实的田野调查/数据搜集工作为基础,引述资料务必翔实可靠;l 在理论上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发现,研究成果能够在国内、外相关学科文献系统内明确定位,并将社会学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l 所使用的方法必须合乎规范,并加以说明。
3、博士生应于答辩前三个月完成论文写作并在本学科范围内提出报告,听取博士生指导小组以及其他教师的意见;4、博士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进行七、普博生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基本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自学学分另计课程设置及学分基本要求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l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906800322学分(考试)l 第一外国语 (所有博士生必修)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课程(4门或4门以上,≥10学分)1) 基础理论课(≥4学分)l 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必修)707001911学分(考试)l 社会统计学(高级)906101933学分(考试)l 社会研究方法专题-定性研究 806132133学分(考试)l 社会与文化心理学研究90610363 3学分(考试)l 科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707002122学分(考试)l 技术社会学806151422学分(考试)l 科学技术学研究方法807001122学分(考试)2) 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2门,≥6学分)社会心理学方向: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没有分类及课程门数限制,但必须达到≥6学分。
① 学科基础课(≥1门,≥3学分)A 社会学方向:l 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33学分(考试)l 文化人类学理论806132333学分(考试)l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806131633学分(考试)l 农村社会学专题研究806122733学分(考试)l 经济社会学专题研究806122633学分(考试)l 政治社会学806127533学分(考试)l 组织社会学806121933学分(考试)l 社会网理论806139933学分(考试)l 社会网分析706118633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