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唐朝兴盛是因为有圣德之君看到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再看看中共贪官污吏疯狂贪腐、盗窃国库的行径,真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的老祖宗是这样的!原来中共在电视里有意把明君康熙歪曲成去妓院的皇帝,是因为现在的高官淫乱得太厉害,他们怕人民看到历史的真实!我真羡慕那些有造化生活在有如此廉政高官的时代我们还有盼头吗?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他在东都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为宰相。
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 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 20 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 20 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 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 400 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1960 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 XX 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1962 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 XX 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 10 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
最终没有同意1962 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