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把“政治”还给政治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KB
约4页
文档ID:208852686
把“政治”还给政治_第1页
1/4

把“政治”还给政治在充斥着私欲、虚伪、腐败的政治环境里,人 们会向往清明的政治人们尤其希望反对这种肮脏政 治的人高尚、无私,希望他们像圣人、婴儿一样纯洁 善良,甚至容不得他们有任何功利的算计这并不奇 怪,尤其是在我们中国经过宋明理学的教诲,诚心 正意成为政治的伦理规范,修齐治平是获得政治成功 的不二法门曾国藩可算是实践上的楷模这种情形 并没有因为现代性的冲击而有所改变,反而被极大地 加强了:从道德上塑造“新人”不仅是个人的操守问 题,还是民族得救与否的关键;在手段上也从提倡个 人修习转变为越来越严格的外部强制从新生活运动 到延安整风,一直到“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文化大 革命”都是这种经过的变形理念在发挥作用只有理 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林彪事件为何会对中国人的政 治信念产生那么巨大的打击也正因为如此,在 “ 913事件”之后,“走后门”之风大肆猖獗 以权谋私是政治理想幻灭之后的必然结局,带着被欺 骗的感觉和深深的悔意,人们自然就会非常急切地及 时行乐,不顾一切地抓住手头的实惠早期的革命党人在流亡海外的时候,始终被几乎 永无休止的内部分裂争斗所折磨,保皇与革命、孙文 与黄兴、章太炎与孙中山、光复会与同盟会。

原则、 利益、名声都是争斗的理由许多革命志士因为耳闻 目睹这一切而陷入绝望,他们无法容忍在革命者的队 伍里也有龌龊的动机和行为他们几乎认为这些所谓 的革命领袖其实与满清衰朽颟顸的统治者没有多大差 别其实政治就是政治,它有自己的规则,并且不会 因为目的的良善与否而改变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自我 保存、打击对手并且获得胜利,为此争斗是不可避免 的,甚至采用不大正当的手段也是必须的作为第一 个使政治学独立的巨人,马基雅维里道出了政治的真 相,却因此遭人痛恨他说:“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 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 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他提醒我们,在 从事政治活动的时候,时刻也不要忘记政治“实际上 是怎么回事”他接着解释道:“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 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厕身于许多不善良 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在讨论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的 时候,韦伯重申了令人不快的马基雅维里真相他嘲 笑那种坚信“善果者,惟善出之;恶果者,惟恶出之” 的人,认为他们不过是政治上的稚童但面对政治目 的和手段之间的紧张关系,他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更 令人愉快的解决办法,他说:“当什么时候、在多大程 度上,道德上为善的目的可以使道德上有害的手段和 副产品圣洁化,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伦理都 无法得出结论。

对于一个已经卷入政治事务的人来说,事实正如 费希特指出的那样:他没有丝毫权利假定别人是善良 和完美的即便是在追求民主的政治行动里,以这样 的假定为自己行动的前提也是没有理由的因此,那 些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 丽”的人,如果从事政治,必定会遭受伤害无论他 们信奉什么样的政治哲学或者宗教,无论他们的信仰 多么坚定,在这一点上信仰对他们都不会有比除了心 灵安慰更有价值的帮助他们或许会成为了不起的圣 徒,但很难成为伟大的政治家如果他们己经厕身于政治事务当中,下面韦伯的 告诫恐怕一定要牢记心头:“任何想从事一般政治的人 特别是打算以政治为业的人,必须认识到这些道德上 的两难困境他必须明白,对于在这些困境的压力之 下他可能发生的变化,要由他自己负责我要再说一 遍,他这是在让自己周旋于恶魔的势力之间,因为这种势力在一切暴力之中在政治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学会用更坚韧的态度、更清明的理智去面对,而不是一听说分歧和斗争就幸 灾乐祸、以头戗地、掩鼻而走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赞同“政治就是肮脏的” 之类的浅薄说法恰恰相反,那些仅仅把自己的失败 归结于别人的叛卖、愚昧的人,整天怨天尤人、哼哼 唧唧的人,只能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对于那些自觉肩 负自己的政治使命,勇敢面对现实的人,人们所给予 的却是尊重和崇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