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室内覆盖优化案例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4MB
约54页
文档ID:550451985
室内覆盖优化案例_第1页
1/54

室内覆盖优化案例1.1.1 半开放场景1.1.1.1 覆盖控制现象描述  在国展中心1号馆测试中,发现1楼信号杂乱,话音和PS业务的Bler指标较差  1号馆1楼的小区规划如下列图所示:图1 1号馆1层小区规划图说明:  1号馆1楼A、B局部相互之间通过走廊相连,由小区3和小区4进行覆盖  由于是2/3G改造而成,考虑到实际的工程改造难度,1号馆1楼的两小区之间没有阻隔,信号相互影响  因此引起切换区过大,小区间隔离度小,为躲避小区间干扰,采用了异频组网小区3采用F1F2F3,而小区4采用了F4F5F6  国展测试时,正好是通讯展会,TD联盟展区单独提供了一个小区,CID为26001,扰码为1161号馆1楼的SC分布如下列图所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知有5个小区对1号馆的1层进行了覆盖,分别为:ž 小区1,扰码51,占9.48%ž 小区2,扰码63,占2.45%ž 小区3,扰码2,占63.3%ž 小区4,扰码53,占9.48%ž 扰码116,占15.29%其中,小区1和小区2的信号从2层经过空旷的楼梯,对一层有信号泄漏扰码为116的小区是TD联盟展区临时使用的小区小区3的主扰码占有比例为63.3%,正常。

  小区4,主扰码占用比例为9.48,偏小,分析原因是:当测试时,沿测试路线行走,先经过小区3,然后经过小区4所以当进入小区4的范围后,并没有立刻由小区3重选到小区4,而是当小区3的信号持续下降时,才重选到小区4所以小区4的主扰码占有比例较小1号馆1楼的话音业务 下行Bler分布如下列图所示:  Bler<1%占74.28%,指标较低,这和行进过程中较多的切换是分不开的1号馆1楼的ps业务下行Bler分布如下列图所示:Bler<10%占70.99%,指标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较多的切换原因分析  国展中心1号馆1楼信号杂乱,话音和PS业务的Bler指标较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 国展1号楼一共4层,中间是空旷的自动扶梯,高层信号容易视距覆盖到低层;2、 连接1号馆1楼左右展厅的是过道,过道采用了全向天线进行覆盖,过道天线容易覆盖到其他小区中,造成干扰;3、 由于TD-SCDMA室内覆盖由2/3G改造而来,受限于原系统结构,TD-SCDMA室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场馆的自然隔断,如通道等控制小区信号覆盖范围4、 虽然采用了异频组网,但是各小区信号相互掺杂,切换频繁,从而导致业务的Bler较差。

解决方案  针对国展中心这样的半开放式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如下:1、 合理利用场馆的自然隔断到达小区信号覆盖控制,建议在交界区域各自使用定向吸顶天线并采取后瓣相对的方法来提高小区间隔离指标,同时连接两小区之间的通道处,必须慎重考虑天线布放的合理性否那么容易导致信号扩散严重2、 高层的天线,容易通过视距形成对低层的信号覆盖和干扰,因此必须严重控制高层天线的布放位置,合理利用层间的楼板到达小区信号隔离3、 为防止信号外泄,建议场馆内采用定向天线进行覆盖4、 半开放场景的切换可能较为频繁,因而Bler指标可能较低5、 半开放场景建议优先选择异频组网方式,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调整前后比照  国展中心由2/3G改造而来,1号馆1楼的覆盖已经无法通过天馈改造提高覆盖范围的控制我们能够从4、5号馆的覆盖和1号馆1楼的覆盖比照,看到解决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4、5号馆采用异频组网,通道没有架设天线,通道两侧采用定向天线覆盖,利用定向天线的后瓣覆盖通道4、5号馆SC分布如下列图所示: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知该楼层为两个小区,扰码SC为55〔小区2,覆盖5号馆〕和扰码8〔小区2,覆盖4号馆〕可以清晰看到,相比1号馆1楼的多小区交错覆盖,采用了定向天线后,4、5号的覆盖控制良好。

4、5号馆话音业务的下行BLER分布如下列图所示:  4、5号馆话音业务的下行Bler<1%占97.79%而1号馆1楼的话音业务的下行Bler<1%为74.28%说明覆盖控制良好,减少了不必要的切换,Bler指标明显提升4、5号馆PS业务的下行BLER分布如下列图所示:   4、5号馆话音业务的下行Bler<10%占98.23%而1号馆1楼的话音业务的下行Bler<1%为70.99%说明覆盖控制良好,减少了不必要的切换,Bler指标明显提升1.1.1.2 越区覆盖1国家游泳中心〔以下简称水立方〕主赛场看台可容纳观众6000人,TD-SCDMA系统规划了2个小区进行看台覆盖由于看台覆盖使用的是8面平板天线,而非高性能的赋型天线,看台2个小区信号隔离差,信号相互参杂,且越区覆盖严重,无法到达2个小区容量均衡的目的调整过程:Ø 调整平板天线与看台平行,尽量防止对面小区信号越区覆盖,提高隔离度;Ø 合理设置Qoffset为4和-4,CIO为-2和2,改变看台两个小区的重选/切换带,使得2个小区均衡分担看台业务量优化结果的扰码分布情况如下:图例:优化前优化后1.1.1.3 越区覆盖2现象描述国家体育馆是北京TD重点覆盖工程之一,覆盖方面不仅要PCCPCH RSCP值大于-85的到达95%以上,并且为增大场馆容量,要两个小区分担话务来实现,小区规划见下。

Ø 国家体育馆小区分布概况小区ID扰码当前底噪频点〔MHZ)2299612-111dbm20212021.62021.22299758-112dbm20212021.62021.2Ø 国家体育馆技术方案规划Ø 国家体育馆实际覆盖效果图说明:从小区实际覆盖效果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扰码为12的小区已经过覆盖,扰码为58的小区没有起到理想的分担话务、增大容量的作用,和技术方案严重不符,需要调整现象分析出现小区过覆盖的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Ø 小区天线方位角和倾角设置不当Ø 原覆盖小区信号衰减过大,基站有驻波比告警等Ø 两个小区参数设置不当,如:小区个体偏移、小区效劳区和邻区质量偏移等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终端在空闲状态下在小区间频繁的进行选择重选Ø 基站工作不正常,不能正常输出功率解决方法及验证Ø 解决方法:从后台看基站告警信息,未发现设备和驻波比告警,由于整个看台覆盖良好,PCCPCH RSCP值大于-85的比例占到100%,C/I大于-3的比例也占到100%,所以覆盖不是问题,要到达让两个小区覆盖自己相应的局部,从而起到分担话务量增大容量的目的,实现方案方案, 由于有的天线在天花板里面且物业协调较困难,查看天线和调整天线的方案不宜实现,此处就采用了调整参数的方法。

通过调整以下两个参数:修改方向小区个体偏移值效劳区和邻区质量偏移29996->299973-629997->29996-36Ø 验证说明:从上面扰码分布图可以看出修改参数后,比之前有了很大变化,两个小区根本上覆盖了各自的局部,根本符合技术方案要求经验总结Ø 小区个体偏移:对每个邻接关系,都用带内信令分配一个偏移偏移可正可负在UE评估是否一个事件已经发生之前,应将偏移参加到测量量中,从而影响测量报告触发的条件假设有一条邻接关系:Cell1-->Cell2,其个体偏移设置为Offset,其中,Cell1是效劳小区;Cell2是邻小区就有以下计算公式: 下列图是小区个体偏移示意图:Ø 效劳区与邻区质量偏移: QOffset用于RSCP测量 相邻小区测量值减去此偏置后参与小区重选排序,该值越大 选择邻近小区的概率越小 该值越小 选择邻近小区的概率越大在小区选择重选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 该参数由网规根据实际环境配制1.1.2 开放场景1.1.2.1 沈阳奥体中心-小区规划Ø 案例说明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建筑面积10.4万平米,用地面积25.4万平米,长278米,宽235米建筑高度82米,地上6层。

看台分为上、下两层,奥运会净容量6万人效果示意如下列图示图1 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馆效果图RRU分别与2G系统的各区的室内覆盖系统合路共用天馈系统,完成看台覆盖和功能房的覆盖,看台覆盖使用的8个RRU,可以自由组合组成8小区、4小区和2小区覆盖根据仿真和测试结果,认为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馆看台覆盖异频4小区组网为最正确组网方案,在实际组网中,将原来规划得8小区进行小区合并,组成异频4小区组网 图2 原GSM规划的8小区组网 和TD-SCDMA异频4小区组网天线的安装位置〔在屋顶马道上〕如下列图所示图3 沈阳奥体中心天线安装位置天线架设于场馆上方的顶棚上,且天线距离看台的垂直高度为60米因此,沈阳奥运场馆TD-SCDMA室内覆盖采用赋形平板天线,业务波束与播送波束相同,水平增益的3dB宽度为30度,垂直增益3dB宽度为40度,如下列图所示: 图4 平板天线波瓣角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推荐组网方案:4小区异频2复用组网,搭配高性能赋形平板天线;6小区异频3复用组网,搭配高性能赋形平板天线各种组网方式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各种组网方式测试结果 组网方式UE数UL中断率DL中断率同频8cells24.2875.2376cells23.94.7674cells43.6334.2372cells83.0383.775异频8cells60.8382.0216cells60.1892.0444cells80.0190.7062cells800.013各种组网方式的仿真结果如下列图所示。

图5 大型体育场馆各种组网下的仿真结果Ø 经验总结开放场景,由于无法使用智能天线,可能使TD-SCDMA系统由码道受限系统变为干扰受限针对大型体育馆室内覆盖,建议:Ø 采用异频4小区的组网方案,采用10M频率〔6个频点〕异频2复用组网,在频点资源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15M频率〔9个频点〕异频3复用进行6小区的组网Ø 采用性能赋形平板天线加强小区信号覆盖控制,提高小区间隔离度,降低干扰1.1.3 地铁切换优化地铁覆盖重在切换优化,确保地铁高速运行过程中的平滑切换地铁切换分析如下Ø 切换过程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切换过程如下列图所示:图6 切换过程示意图当UE测量得到某个邻小区的PCCPCH RSCP在一段时间T1内持续高于于本小区的PCCPCH_RSCP一个给定的门限RSCP_DL_COMP时,即满足PCCPCH_RSCP_neighbering-PCCPCH_RSCP_serving > RSCP_DL_COMP〔持续时间T1〕时,UE应向RNC发送一个事件测量报告Ø 切换区组成切换区由2局部组成:邻区信号比本小区信号高于RSCP_DL_COMP的距离假设RSCP_DL_COMP=3dB,那么距离为3/2/4.9*100=30.6米。

到完成切换的时间,大概1秒,列车最快时速为80km/h,那么距离为80*1000/3600*1=22.2米折合22.2*4.9/100*2=2.2dB按照上面分析,可直观认为:当邻小区信号比本小区信号强5.2dB的时候,完成切换Ø 切换区的设置对覆盖的影响没有切换区,单小区覆盖距离如下:图7 无切换区小区覆盖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