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教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举办了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听写的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原理解释相符的是 (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2.如图所示为日落的咸阳湖,晚霞弥漫整个天空,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用拍此美景时,上的彩色画面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 ( )A.红、黄、蓝B.红、绿、紫C.红、黄、绿D.红、绿、蓝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可供选用的光学元件有: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能达成该目标的光学元件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但是不控制看的时间,会影响人们的视力长时间看可能导致眼睛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造成近视下列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的是 ( ) A B C D5.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6.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同学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B.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D.塑料薄膜上形成的像是虚像7.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C.将两个面分别朝上放在桌子上,更容易被发现的是磨砂面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8.[2023·绵阳期末]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可以用扫描张贴在收银台上的“付款码”扫描“付款码”相当于给“付款码”拍照下列关于“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描时“付款码”可以放置于摄像头3倍焦距以外B.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似C.摄像头上落了一颗小砂砾会导致传感器上成像模糊D.将远离“付款码”时,成的像将变大9.[多选]某录播教室装有一种单向透视玻璃,这种玻璃可将教室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B.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C.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因为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D.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10.[多选]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 cmB.当u=8 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C.当u=1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距变小,像也变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1.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在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 (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 现象12.医院、门诊专用的消毒灯主要是利用 进行消毒工作的太阳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源泉,太阳主要通过 (前两空均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把温暖带给地球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紫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13.[传统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名扬世界,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缕缕茶香随着杯口的“白气”升腾扩散,绿茶看起来是绿颜色的,是因为茶叶 (填“反射”或“吸收”)绿光;透过玻璃看到水中茶叶片变大了,是因为加水后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叶片处于 (填“2倍焦距以外”或“小于1倍焦距”)的范围。
1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增加 光线第14题)15.为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小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球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像(未画出),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第15题)(1)若只将蜡烛缓缓地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的缺陷表现为看不清 (填“近”或“远”)处的物体2)若只将光屏缓缓地向凸透镜靠近,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由此可知,远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方,近视眼镜对光具有 (填“发散”或“会聚”)作用16.[2024·常州期末]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较为麻烦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采用了 (填“长”或“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接近 (填“1倍”或“2倍”)焦距处。
17.[模型构建]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反射角为 ,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 (填“增大”或“减小”)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8.如图甲是小刚在家对着镜子做健身操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小刚看到镜中自己膝盖上A点的光路图19.[2023·四川遂宁]请根据图中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20.[2023·东莞一模]如图所示,从水中向空气中发出一条光线,折射光线为OA,OA又刚好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请作出水中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8 mm和3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中出现两个像,导致重影,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 3)把白色光屏移到像的位置,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在光屏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 (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22.[2024·泰安期中]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由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1)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观察到纸板F上的反射光“不见了”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其目的是探究 2)在实验中小明还发现,随着入射光位置的不断改变,反射光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它们始终位于ON两侧,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多次改变入射光的位置进行实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OB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中 4)如图乙所示,标有角度的半圆形硬纸板ENF竖直放置,平面镜紧贴硬纸板水平放置,用激光笔贴着硬纸板射出一束光沿着AO方向射向平面镜,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 (填“OB”“OC”或“OD”)方向射出23.[2024·成都青羊区期末]小明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小明不小心将凸透镜向右移动了少许,则他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置于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2,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蜡烛与凸透镜第一次位置A之间的距离为L,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3)实验中小明找到一个凸透镜,想探究其焦距是否准确如图3,他先将凸透镜固定,再把点光源放在透镜的焦点位置,然后将光屏逐渐远离透镜,移动过程中,若光屏上光斑的大小 (填“逐渐变大”“几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则说明点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在测量焦距时,小明发现在光屏上光斑的外侧还有一个暗环,他猜想可能是凸透镜的边框造成的,于是拆除边框将凸透镜固定在原位置,进行实验发现暗环仍然存在他认为暗环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形成若光源在左焦点处,光屏在右焦点处,如图4所示,则暗环的面积为 (用π、D表示)答案1.D 2.D 3.D 4.C 5.B 6.C 7.D 8.A9.ACD 【点拨】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对比明显,观摩效果更好,故A正确;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在玻璃上会发生折射和反射,故B错误;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说明光线能透过玻璃,发生折射,故C正确;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正确。
10.ABC 【点拨】当物距与像距相等时,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2f=10 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f=5 cm,故A错误;当u=8 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当u=15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20 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故D正确11.三棱镜;色散 12.紫外线;红外线;等于13.反射;小于1倍焦距 14.缩小;虚;入射15.(1)远 (2)前;发散16.短;1倍 【点拨】照相机的焦距较短,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1倍焦距,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17.45°;45°;增大 【点拨】如图,∠1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2=∠1,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α=∠3,而∠3=90°-∠2,则∠α=90°-∠1,由题知洞口朝向正东方向,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则反射光线朝正西的水平方向,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90°,入射角为45°,即∠1=45°,所以∠α=90°-∠1=90°-45°=45°;午后,随着太阳西斜,入射角∠1减小,根据∠α=90°-∠1可知∠α应增大。
18.如图所示【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