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理学挫折反应.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01KB
约4页
文档ID:557507524
管理学挫折反应.doc_第1页
1/4

挫折反应个体在受到挫折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因素还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都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一些影响了解受到挫折后的种种反应,弄清这些反应的实质,是加强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受挫后的生理反应 个体受挫后,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在能力,以维持超常状态下的正常生命活动,以有效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然而,潜能的大量突击消耗,就会引起有关器官功能出现衰竭趋向,从而发生病变如受挫初期的紧张、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于是神经末梢释放生物信息,刺激各种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分解:刺激心肌收缩力增强,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压升高;刺激呼吸加快,以保证氧气供应体内潜能大量消耗的同时,机体内部那些与情绪反应无直接联系的器官或系统则得不到必要的能量而不能维持正常功能,如消化道蠕动减慢,胃肠液分泌减少等如果长期处于挫折情境中得不到解脱,上述生理变化将会进一步增强,从而引起身心病变,出现皮肤和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悸、气急、腹胀、尿少等一系列症状医学研究表明: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消化道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失眠等疾病多与受挫后的生理反应有关。

(二)受挫后的心理反应 由于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行为表现,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能够审时度势,不失常态地、有控制地、转向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理智性行为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行为表现,指失常的、失控的、没有目标导向的非理智性行为 1、理智性反应 (1)坚持目标,继续努力当个体受挫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那么即使暂时遇到了挫折,也应克服困难,找到摆脱挫折情境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 (2)降低目标,改变行为当既定目标经一再尝试仍不能成功时,个体应调整目标,变换方式,通过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目标,或者把原来制定的太高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往下调整,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成功,满足某种需要这种目标的重新审定和转移,不是惧怕困难,而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同时也有利于避免由于目标不当难以达成而可能产生的焦虑情绪和挫折心理 (3)改换目标,取而代之在个体确定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不能实现并受到挫折时,可以改变目标,用另—目标来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的内心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4)寻求支持在挫折的打击下,有些人往往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力量有限,从而将注意力转向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支持,或找亲朋好友倾诉衷肠,或找组织、团体要求得到帮助和关心,以此来减轻挫折感和烦恼程度这也是一种理智性的挫折反应 2、非理智性反应 (1)焦虑 焦虑是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焦虑,可唤醒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如考试前适度紧张,可增强注意力,提高记忆水平,对提高学习效率、发挥潜能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度焦虑则会使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紊乱,辨别能力降低等,是一种有害的情绪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 (2)攻击 个体遭受挫折后,常常引起愤怒的情绪为了将愤怒的情绪发泄出去,或是要对构成挫折的人进行报复,可能会产生过激的举动,而表现为攻击性行动 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将愤怒的情绪直接发泄到对自己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上,多以动作、表情、言语、文字等方式表现出来如采取打斗、辱骂、讽刺、漫画等形式,以侮辱对方人格,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转向攻击:转向攻击不是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一方,而是将其他人或物作为发泄的对象直接攻击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因而为社会所不容。

有时也无法向真正的对象进行攻击,而且事实上也常常不能解决问题,怕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有的人在受挫后,就会采取变相的攻击方式,就是转向攻击有一个故事叫“踢猫”:某公司经理有天正在气头上,这时办公室主任来请示工作,他就满面怒容地将办公室主任斥责了一番办公室主任莫名其妙地被经理斥责了,正在火头上,女秘书正好又来汇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就怒气冲冲地将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主任训了,心中愤愤不平,走到门口,发现她的男朋友来接她,劈头盖脸就将他骂了一通她男朋友高兴而来,扫兴而去,怒火难耐,在外面恰好遇到了一只猫,就一脚踢过去……在大学校园,有的学生因考试不及格、受到处分或对学校管理不满而又无法改变现实时,会采取破坏学校公物等行为,便为转向攻击 (3)冷漠 这是一种与攻击相反的行为反应当个人遭遇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分,只是个体把愤怒暂时压抑,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而己这种现象表面冷漠退让,内心深处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受压抑极深的反应 (4)退化 又叫倒退或回归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

当一个人遭到挫折时,可能会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应付挫折,以求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照顾退化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而且其本人对此并非能清醒地意识到如有些学生遇到挫折或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后,或暴跳如雷,或蒙头大睡,装病不起,甚至幼稚得像小孩一样哭闹退化的另一种表现是受暗示性增高,受挫折后降低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地相信别人,盲目地顺从别人和盲目地执行别人的暗示 (5)幻想 又称白日梦指个体企图以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来对付挫折,借以摆脱现实的痛苦,并在此虚幻情境中寻求满足此法偶尔用之,并非失常,可使人暂摆脱苦恼,缓冲情绪紧张,但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益处,多用会形成病态的行为反应 (6)固执 个体在受到挫折后,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以不变应万变的现象叫固执一般而言,个体受挫折后需要有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来摆脱所遭遇的困境但是有人在反复碰到类似的困境后,依旧用先前的方法,盲目地解决已经变化了的问题尽管他们知道这些动作对目标的达成、需要的满足并无帮助如“碰鼻子后还不知转变”便是固执的最好注释 (7)逃避 逃避是指有些人遭受挫折后,往往不敢面对现实、正视现实,而是躲开受挫的现实,放弃原来所追求的目标,撤退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

如有的人在生活中碰钉子,或者所追求的目标、理想一时不能实现时,便心灰意冷;还有的人在学习、工作开始的时候积极性很高,但对困难估计不足,结果一遇挫折便退却下来 逃避的显著特点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遇到挫折后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逃避虽然能使心理紧张得到暂时的缓解,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长期下去会形成不良适应,使人害怕困难和挫折,因而不求进取 (8)自杀 自杀是遭遇挫折后的极端反应如果挫折的打击来得突然而沉重,受挫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又很低,就会深陷于万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受挫者又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就可能会自暴自弃,伤害自己的身体,甚至产生轻生厌世的思想 (9)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心理防御机制(mental defense mechanism),它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抑制、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人会感到困扰、不适应,体验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以达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为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是积极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从而影响了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就会起到消极效果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 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如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没有科学根据,依然我行我素 幻想:指通过想像中的成就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而又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如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 压抑: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如某学生因一时糊涂,偷拿同学的钱物,事后羞愧难当,又没勇气承认,拼命想把这件事忘掉但以后每遇到同学丢东西,就怕被怀疑,以至发展到怕见同学,这种失常行为的根源就是过分压抑的结果。

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如一位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本来很喜欢班里的同学,但他们恨我,所以我才无法喜欢他们,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孤立 反向: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转移:指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如受了老师的批评或家长的指责后,把怒气发泄到同学身上,对同学发火、扔东西退行:指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如考试不及格就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或者不吃饭,与自己赌气 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 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因有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升华: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如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某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用过度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心理防御机制,适时适度地运用,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会更有效地应对挫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