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汉[怎样标点古书]PPT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13MB
约24页
文档ID:143147196
古汉[怎样标点古书]PPT_第1页
1/24

1,第一节 句号逗号,班级:10对外汉语一班 组员:陈彩沿 陈婷 陈娅雄,2,,(一)句号的用法 句号用在一句话已经完了的地方,表示句终的停顿所谓一句话,就是指这句话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个句子句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标点时,在具有主谓成分、表示陈述的主谓句之后要用句号 例如: 厩焚论语乡党) 胤子朱启明尚书尧典) 海岱惟青州尚书决贡),3,2、有些句子,及物动词作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构成“主谓宾”句式例如: 周公作立政尚书立政) 宋人伐陈左传襄公十七年) 3、古汉语里的句子成分经常省略特别是主语的省略更是常见:有的承上或探下省略,有的在自述或对话中,语言环境比较清楚,省略主语很普遍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句子时,句终也要用句号4,例如: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日:“不食三日矣 舍其半日:“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 不吿而退遂自亡也左传宣公二年),5,(二)用不用句号 、句号是最基本的标点符号,在该用的地方不用,会引起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变化。

例如: 昨见韩承相,言王定国今日玉堂独坐,有怀其人 2、在不该用句号的地方用句号点断,也会引起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变化 例如: 子羔高柴,孔子弟子也 宋彭州名构绍圣间,为金部员外郎是时,都大举川茶事陆师闵移槽陕西,谋代之者,曾子宣、李邦直检曰:“宋某可遂使权都大管勾6,(三)逗号的用法,定义:用来划分句子内部的段落,表示 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一般性的 因素:语气、结构、意义等多方面决定的,7,,,如果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逗号,就有可能影响对原文意义的正确理解 例:夫拜谒礼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 夫拜谒,礼义之效,非益身之实也拜谒”的宾语,句子的主语,8,,一、单句中的逗号 1.主语和位谓语之间 由词组充当主语,或谓语的结构比较复杂 例: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尚书 盘庚】 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其他词语 例: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 泰伯】 古汉语的判断句中作短暂的停顿 例:女,器也论语 公治长】,偏正组合,做主语,文意更清楚,,,误解为“女器”,9,,2.前置成分和主语之间 强调谓语 例:贤哉,回也!【论语 雍也】 状语(表时间修饰)放在主语之前 例: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尚书 尧典】 注:“初、昔、昔者、始”等表时间修饰的状语放于句首,以此表示倒叙或插叙的开始,加逗号可使文章更清晰如“初,献公使苟息傅奚齐” 强调宾语 例: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论语 述而】,前置宾语,复指,10,,3.连动式复杂谓语之间 动词和动词之间不同“而”连接时用逗号隔开,使句子的层次更加清楚 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左传 庄公八年】,句子为表示连续动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组成,,“伏、出、斗、死”组成复杂谓语,无“而”连接,加“,”,11,,4.固定词语之后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眉目清楚 例:如是,则非徳民不和,神不享矣左传 僖公】 虽然,必告不谷左传 宣公三年】,12,,二、复句中的逗号 1.一般复句中的逗号 例: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 隐公元年】 谦而不入,则莫之能也左传 宣公二年】,结构比较简单,分句之间只有一层意思的复句,,递进,,条件,13,,,2.多重复句中的逗号 例:如有政,虽不语,吾其与闻也孟子 梁惠王下】 (假设) (转折),复句例的分句也可以是复句,这个小的复句里的分居还可以是更小的分句,14,如果分句和分句之间不用逗号断开,会引起句子结构的变化 例:魏军大溃。

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魏军大溃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充当“死”的状语,两个分句,15,(四)用句号? 还是用逗号?,16,可以从结构和意义方面来考虑句号和逗号用法主要区别在于:语意已尽之处用句号,语意未尽之处用逗号 语意尽与未尽,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史记: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 汉书:陈胜者,字涉,阳城人也吴广者,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用逗号还是用句号,不仅要看本句,还得看下句17,句号和逗号用法常见错误,1、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逗号 2、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句号 3、上述两种情况兼而有之,18,1.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逗号,根据古汉语中短句子比较多的特点,当一个句子不属于复句中的一个分句,而本身又具备了主语、谓语等成分,即可独立成句,应果断地用句号点段例句: 郑伯如周,如朝桓王也,王不礼焉 第一句的主语是“郑伯”,第二句的主语是“王”,“也”字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19,注意:古书叙事常用插叙插述常用“初 ”、“昔”、“始”等词开头标点时要注意在插叙的前后都要句号点断,以便把它和正文分开。

插叙的结尾和正文不易分清,可能造成在该用句号的地方误用了逗号,这不仅会使条理不清,还可能引起歧义例如:,十有二月,诏成周公万度归自焉耆西讨龟兹皇太子朝于行宫,遂从北讨至于受降城,不见蠕蠕,因积粮城内,留守而还20,解析:这段话记叙了拓跋氏进军西北,皇太子随军讨伐讨”字后用逗号,意味着“至于受降城”云云,仅是“皇太子”等可是从上下文来看,“至于受降城”者乃是拓跋焘及其全军最后一句话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所以必须改“讨”字后的逗号为句号,才不致于使读者产生误解21,2、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句号,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比较长的复句中,分句之间误用句号 例如: 苟有明信,涧溪沼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笛铸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这是一个递进复句用“苟”和“而况”等关联词语互相呼应,表示一层进一层的意思不应该在分句之间用句号点断应改“王公”后的句号为逗号22,3、该用逗号用了句号,该用句号用了逗号层次混乱,张冠李戴,,,例如: 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 照原标点,“以其道高”是原因,“居径山”是结果可见不合逻辑,应改“法钦”后的逗号为句号,改“径山”后的句号为逗号。

23,兴元中,有僧曰法钦以其道高,居径山,时人谓之径山长者解析:这是两个句子第一句交代了“僧曰法钦”;第二句是因果复句,“道高”、“居径山”是原因,“谓之径山长者”是结果24,,,谢谢观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