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9.01KB
约29页
文档ID:397682608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_第1页
1/29

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一、     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将活动场所分为建构、美劳、益智、角色、表演、运动等若干类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探索区域游戏活动因其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是一个自由发现探索的过程,对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个性潜能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幼儿真正感兴趣、易投入、能持久、有发展的最喜欢的活动教师也在幼儿活动中观察到每个幼儿各自流露的真实天性,有利于个别化、个性化教育,开发孩子的潜能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游戏是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要开展内容合理、丰富充足的区域游戏,首先幼儿园要为孩子们创设宽松、自由、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游戏环境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这些环境和活动内容、形式的提法,都是在尊重幼儿喜好游戏、好奇、好动手探索的特性,以游戏的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这样才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参与,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充分表现,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但是,如何顺应幼儿发展特点与游戏需要,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问题在我国还是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是困扰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课题现在许多幼儿园包括我园也做了几年的研究,但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我们只注意开辟新的活动区,把眼光仅仅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从空间环境设置、游戏材料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的游戏行为产生的条件,建立游戏环境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相关,提高幼儿园的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二、研究的目标 开展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 ,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的游戏行为产生的条件,通过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在社会参与性、合作性、创新性与持续性方面都得到提高与发展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幼儿园8个班级的250个幼儿 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手段,辅助观察法来进行研究教师们运用时间观察,对不同区域类型、不同区域分隔方法、不同材料投放方式下的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全体教师都参与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活动,并在每一次活动前后交流讨论,反思总结经验四、研究的过程(一)分析幼儿园游戏环境及幼儿活动现状 我园区域游戏活动原来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个班都开设5~6个区域,教师只是将各个区域安置在教室里不同的位置,基本是以桌面游戏和手工活动为主我们只注意开辟新的活动区,把眼光仅仅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区域与区域之间也没有相互联系孩子们在活动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后,就在这个区域里活动,很少与其他孩子交流或者与其他组孩子交流幼儿的合作性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社会参与性不高,而且活动持续较短,孩子们在游戏中注意力不是非常集中,特别是串珠等一些常规性的安静游戏,幼儿的兴趣相对较低,而在游戏中又不得不坚持到最后,幼儿基本处于层面比较低的游戏水平上二)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游戏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游戏环境的研究主要是以活动室的分隔和玩具材料的分区投放为主非特发现,将活动室分隔成每组5~9个儿童的几大区域中活动的幼儿会有较多的肌肉活动,会产生较多的噪声和吵闹行为而将活动室分隔为2~3个儿童的小活动区,幼儿则会安静交往、完成学习任务。

 奥兹认为,儿童活动区若划分不明确,儿童难以分辨活动的明确界限,那么儿童会产生较多的破坏行为希罕和戴认为,应想幼儿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开放和封闭的空间区域,使幼儿能够发出 响声,活动富有刺激,也能够门组其独处、反省、退避的需要 陈淑敏认为:玩具本身会给幼儿某些线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导致儿童产生不同层次的游戏行为刘焱认为: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决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者,更主要的是幼儿与环境(包括人或物)相互作用的促进者 关于游戏环境,国内外教育专家和教育实际工作者肯定区域游戏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玩具材料投放的方式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影响保教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决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三)              具体的做法1、 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探索行为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

1)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幼儿玩得轻松自由 为了能使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只有儿童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时的示意等,都让幼儿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更加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之中2)美观舒适的区角布置引导孩子自由探索 开放的环境布置有利于孩子在随手可得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舒适而美观的环境布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更有利于孩子初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娃娃餐厅:墙上的各种水果、一张张小圆桌,门口的收银台,开放式的优雅就餐环境,为孩子营造了快乐的乐园,加强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在招待客人和就餐的同时,学习初步人际交往的技巧,感受与他人融洽相处的乐趣,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手工坊:墙上的纸编作品,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毛线贴画,草编的小鱼和娃娃,一排开放式的柜子,里面放满各种工具材料,加上琳琅满目的小作品,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小建筑师:这里的墙上粘着教师用纸盒割出来的几幢房子,精致又漂亮,而这里的材料更是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饼干盒和各种罐头盒,教师为幼儿只是提供了简单的小木板和小棍子,幼儿便能创造出最有创意的高楼庭园。

娃娃家:这是利用楼梯间开辟出来的一个小天地,教师在墙上挂了一张全家照,还挂了几件娃娃穿的小毛衣里面有冰箱、微波炉、餐具、小床……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独立的小空间科学区:设立在长长的走廊上每一张小圆桌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这些区域游戏都来自幼儿平时的生活有沙漏计时、小磨盘磨米粉、筛子筛米粒、小小木工台、哪个电灯亮了等等大班的孩子们最喜欢在这里进行自主的探索,获取科学的秘密理发店:教师们在塑料圈上,编上了一根根的长毛线,让幼儿戴在头上做假发,墙上挂了个热水器,还用蛋糕盒做了一个烫发器,边上还贴了一张大大的理发海报,难怪幼儿到了这里都不肯离开运动区:运动区设立在走廊的一头,和其他的区域隔离,这里设立了三个运动项目,有苹果丰收(投掷)、保龄球和九曲回廊(走积木练平衡)老师在角落上放了三个积分牌,并设有一个裁判,谁得了分数,就自己去加分经常可以看到这个区域活动的幼儿为了一分而争论不休表演区: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独立表演的舞台,增添了演出的气氛上面挂上小彩灯,墙后还有大幅度的演出海报,有各种衣服、饰品、化装品、录音机、打击乐器等等,特别是手工区孩子制作的尼龙袋背心是最好的表演道具在这个区域玩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和较好的组织能力。

这里的节目经常吸引一大批的小观众观看,实在不比专业的演员差2、功能全面的游戏区域设置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游戏 我们将活动环境分为六大类:(1)、建构类游戏(包括大型建构、小型建构、自然物建构)(2)、美劳类游戏(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3)、益智类游戏(包括观察、探索、阅读)(4)、角色类游戏(包括家庭角色扮演、社会角色扮演)(5)、表演类游戏(音乐表演、戏剧表演)(6)、运动类游戏大框架制定以后,各班教师就可根据本班儿童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本班区域设置的具体内容如小班以生活劳动、感官训练、建构、装扮与美工等为主安排区域,中班是以装扮、建构、美工、音乐等为主,而大班则更多的在区域中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培养四)、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区域游戏设置的形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在设置中,表演区域要相对的独立,益智区、劳美区、建构区域的空间设置相对开放,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较高,活动时间较长,互相学习合作有一定的提高1、   自然性原则(1)在有效的空间里,利用桌子、椅子、移动玩具柜将活动室分为几个区域,并利用走廊的环境创设不同的区域,幼儿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能够专注游戏,减少喧哗和干扰。

2)用不同的铺设物来暗示区域的划分如地毯、泡沫板等,这样既能区分区域,又可增加互动3)各区域间幼儿的走动要有清楚的走动线路,而不能随意的穿插,以免影响别人的正常游戏2、  相容性原则 我们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之间能够产生互动 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乐表演区相邻,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里,给孩子观赏,还可以送到表演区,给幼儿穿戴益智区和建筑角相邻,使幼儿动手动脑结合,激发创意3、多样性原则在每一个区域中,都提供分类架和游戏筐,使幼儿便于取放和整理在一个区域中,有几类活动区,而不是分得很细致如,益智区中,我们把拼图、计算、分类、走迷宫放在一起在手工作坊中,有撕纸、纸条编织、泥工、做纸泥雕塑、装饰贝壳等等在运动区,有扔沙包、滚皮球、打高儿夫等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性地玩,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4/   互动性原则首先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师幼共同收集材料,为活动提供开放式的环境其次,鼓励幼儿制定规则,随时改变区域人数如我们在科学角投放了一个石磨后,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幼儿和教师一起找到了答案:可在每个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口袋,让幼儿插牌,如果口袋插满了红牌,说明人满了,这样幼儿在“满员”的情况下必须学会等待或先到其他区域活动,通过环境的暗示改变了原来的拥挤现象。

 第三,让环境具有动态性如在科学探索区中,我们提供了大大小小的筛,并在一个筐里装上大小不一的豆、米和细珠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从大到小的方法,一层层筛豆子,把这些豆、米分开,并且把豆用磨盘磨成豆浆幼儿从亲自操作中得到游戏的乐趣,每一次都是很兴奋、很仔细五)玩具材料的投放策略 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构知识区域游戏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支持物,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材料要丰富、多样、趣味,做到适时、适量、适宜观察发现,玩具材料投放的不同方式能够影响幼儿游戏的动机、态度、坚持性、交往与创造的水平,影响游戏的结果同样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的不同,效益也大不相同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课题组老师得出以下结论: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我们在小班创设了小动物吃饼干,给娃娃喂豆、夹子装饰动物头饰、找图形、坐火车(给小动物分类)等活动角,材料和玩具以可爱的动物形象和鲜艳的色彩吸引幼儿游戏,提高参与性在中班投放了数字拼图(母鸡生蛋),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教具中学习数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