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 老年心脏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血管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 老年心脏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血管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 一 心肌和心脏 生理性 老年化 老年人可因心脏长期受累 使心肌略有增厚 体积增大 重量稍增加 老年人的心肌纤维减少 结缔组织增加 类脂质沉积 瓣膜结构有钙质沉着 心肌纤维内有脂褐质沉积 使心脏呈棕褐色 淀粉样变性约50 70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有淀粉样变性 老年人的心血管代偿失调约25 是由心脏淀粉样变引起的 二 心瓣膜和心内膜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由于血液流体压力的影响 老年人心瓣膜纤维化 且随增龄而加重 瓣膜变厚 僵硬 瓣膜缘增厚 部分形成纤维斑块 可有钙化灶 瓣叶交界处可有轻度粘连 导致瓣膜变形 影响瓣膜的正常闭合 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血液返流 临床上可能听到瓣膜杂音 但很少导致狭窄 心内膜主要是内膜增厚 硬化 由于左侧心房和心室血流压力和应力影响较大 故受累较右侧房室明显 心包膜下脂肪增多 三 心脏传导系统 随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有老化现象 窦房结起搏细胞 P细胞 减少60岁以后减少更快 75岁以后窦房结起搏细胞减少10 导致自律性降低 故老年人心率较慢 结间束心肌纤维明显减少 线粒体发生萎缩改变 胶原纤维增加 左束支往往丧失一些传导纤维 这些部位多有硬化和微小钙化 合并传导阻滞 四 心血管自律神经的改变 迷走神经活动降低 导致老年人机体内环境平衡调节机制的敏感性降低 压力感受器位于血管壁 管壁变形可产生生理效应 老年人血管壁可伸张能力下降 故压力感受器活动能力下降 老年人对 受体激动剂 agonist 或拮抗剂 antagonist 的敏感性均降低 五 心脏功能的改变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心肌老化 顺应性减退 收缩功能每年下降约0 9 心搏出量随增龄每年下降约l 心搏指数65岁时比25岁时减少40 但静息时射血分数则仍较正常 心肌收缩力降低的程度与肌原纤维中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相关 左室顺应性降低 舒张功能下降 心血管功能储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降低 老年心脏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血管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 一 动脉系统 动脉硬化大动脉 冠状动脉 脑动脉 肾动脉等中 大动脉和微小动脉均有改变 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 内弹力板呈斑块状增厚 中层纤维减少 弹力纤维变性 胶原纤维增生 透明性变或钙盐沉着 血管变脆 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随年龄的增长 在单位面积内有功能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血流减慢 二 静脉系统 静脉血管床扩大 静脉壁张力和弹性降低 全身静脉压降低 老年心脏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血管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 一 多病共存 机体老化 易有多器官 多系统病变并存 使病情复杂化和加重 1 多病共存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亦常与冠心病合并存在 使诊断和处理问题更加复杂 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合并2型糖尿病 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 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 糖尿病 肥胖 代谢综合征 者很常见 2 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 如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肿瘤或前列腺等疾病需行外科手术时 常因伴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和严重高血压而使处理复杂化 老年人亚临床的脑缺血或心肌缺血常因患其它病症而突然加剧 3 非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诱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者时有发生 4 因手术或治疗感染性疾病采用的大量输液常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甚至肺水肿 5 老年人非致命性疾患如腹部手术 下肢或脊椎骨折休养过程中卧床较久 可能在病情改善时突然发生急性肺栓塞死亡 或在急性疾病明显改善或稳定时进入衰老状态 终难恢复 这些情况都需临床医生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 二 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反应降低 1 衰老导致多脏器退行性改变 使老年人的反应性降低 感觉迟钝 发病时自觉症状不明显 例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不著 而是发生晕厥或神志淡漠 易被人误认为脑缺血而耽误处理 出现症状不易判定老年人往往同时存在多脏器病变 如气喘 不易判定是心力衰竭或是支气管哮喘 容易给心力衰竭患者误用 受体激动剂 导致病情恶化 2 多系统病症 体征可能彼此影响或相互重叠例如蛋白尿究竟是高血压 糖尿病还是前列腺肥大病变所致 3 老年人记忆或认知功能减退 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病症的症状和经过 忘记用药 致使临床医生较难采集完整 准确的病史 4 老年人常因体弱 不能承受一些特殊检查例如严重高血压或显著的主动脉硬化 常难耐受消化道或呼吸道的内镜检查 可能导致临床疾病较高的误诊或漏诊率 一组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疾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对照 发现重要疾病的误诊率达18 3 漏诊率达13 2 老年人易因劳动 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血压骤然升高 易因感染 失水 出血或手术导致休克 老年心脏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血管解剖 生理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表现特点老年心血管疾病症状特点 一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年人由于感觉较迟钝 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可不典型 无痛性病例增多 8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时无疼痛症状者可高达60 可突然出现气急 头晕 咽部堵塞感或濒死感 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慢性不完全堵塞 侧支循环生成 发生心肌梗死多见于非Q波心肌梗死 二 呼吸困难 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较差 不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缺血 退行性瓣膜损害或心律异常等均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老年人呼吸困难有时在急诊情况下不易判定是心源性或是肺源性所致的呼吸困难 测定脑钠肽有助于区别 三 晕厥或意识障碍 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均有可能导致晕厥 就诊时如仍有心律失常 则较易确认 如心律失常发作已消失 则易漏诊误诊 临床医生应警惕 四 血压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随增龄有所下降 且自主神经功能不全 突然改变体位 主要是从卧位转为站立时或站立过久 易发生低血压晕厥 老年人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较多 由于动脉壁硬化 顺应性下降 故收缩期血压上升特别显著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可能对降压药物表现得特别 顽固 临床医生可能单凭收缩压水平给予强烈的血管扩张药物或用大剂量多品种联合 以求速降而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对受体阻断类药物的首剂反应亦常可导致低血压晕厥 不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晕厥倒地时 紧急测量血压可能不低 甚至仍高于正常 医生需注意测量立位或坐位的血压 以免漏诊 老年高血压的诊治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概况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概况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年龄 60岁 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90mm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 ISH 若收缩压 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概述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证据表明 高血压是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 脑卒中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衰竭和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危险之一 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 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 65 94岁人群收缩压 180mmHg者比 120mmHg的个体冠心病高3倍 与6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比较 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 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 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 成为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 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 26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 87 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49 1 2002年 部分城市高达60 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346万 2005年 世界第一位 心脑血管的并发症高而且严重 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2 3的心肌梗死 3 4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 三低 知晓率30 2 治疗率24 7 控制率6 1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或腹性肥胖腹性肥胖 腰围男性 85cm女性 80cm中度以上饮酒膳食高钠盐遗传 中国人BMI 2009 18 5体重不足18 5 23 9健康24 28超重 28肥胖 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大动脉硬化和粥样硬化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肾脏排钠能力减退交感神经系统a受体功能亢进血小板释放功能增强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与失衡 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 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动脉透明样变性动脉壁增厚使周围血管阻力增大 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加中层出现钙化大动脉弹性减低缓冲能力 左心室收缩力传至大动脉系统舒张期大动脉不能足够弹性回缩 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正常或轻度增高 小动脉透明样变性动脉壁增厚周围血管阻力增大 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发生分离现象 左心室收缩力传至大动脉系统舒张期大动脉不能足够弹性回缩 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正常或降低 与年龄有关血压变化 Diastolic Age y 30 34 35 39 40 44 45 49 50 54 55 59 60 64 65 69 70 74 75 79 80 84 SBP 120 SBP120 139 SBP140 159 SBP 160 BP mmHg 对老年高血压治疗的认识更新 美国预防 检测 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2003 JNC7 日本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JSH 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指南2009 CHEP 欧洲高血压指南再评价200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以上指南均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提出建议 鉴于高血压对老年人危害更大 更应积极防治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概况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中国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血压120 13980 89高血压 140 901级高血压140 15990 992级高血压160 179100 1093级高血压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特点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易发生心力衰竭间接测压可高估血压值体液成分改变无症状高血压多见并发症多多合并慢性疾病减压治疗难度大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 老年人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升高 而舒张压在60岁后呈现降低趋势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最为常见 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60 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90 以上 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 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 老年高血压最重要的特征 血压波动大 原因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动脉僵硬度增加 血管顺应性降低 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表现 一天内波动40 20mmHg以上 个别达90 40mmHg尤其老年女性收缩压昼夜节律消失晨峰高血压多见一年内收缩压可波动61 36mmHg夏季低 冬季高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定义餐后2h内每15min测量血压1次 与餐前比较SBP下降 20mmHg餐前SBP 100mmHg 但餐后 90mmHg虽餐后血压仅有轻微降低 但出现心脑缺血症状 心绞痛 乏力 晕厥 意识障碍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健康成人血压为杓型血压 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10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可达60 以上表现非杓型 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10 超杓型 夜间血压下降幅度 20 反杓型 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升高 晨峰高血压起床2h内的SBP平均值 夜间睡眠时SBP最低值 包括最低值在内1h的平均值 35mmHg 即为晨峰血压增高 有的患者可达70 80mmHg特别提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常见 Earlymorningb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