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教学工厂”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借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应该说,自20XX左右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的高职院校就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 但由于种种因素,校企融合的广度、深度亟待提升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一一“教学工厂”,其实质是将真实的企业生产引进校园,实现了企业实际项目运营和教师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升相结合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形势下, 借鉴学习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工厂”( Teaching Factory )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 )前院长林靖东先生以德国“双元制”模式为基本理念, 专门创设了将企业实践环境嵌入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并通过教学管理、人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创设这一教学模式的起因是很多企业反应大专院校毕业生要适应工作岗位有一个过程, 有时这个过程还很长,企业界进而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特征1 .适合国情: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在全面深入研究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和积累,创设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既有别于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也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 . 学院主导: “教学工厂”的运营是由学院主导, 而非企业主导,是以学院现有的教学元素(课程、实验实习和项目安排)为基础创设的因此,学院可根据自身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设置学生在校(同时也是在企业)的培养过程,并可以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与时监控适修正,确保完成既定教学目的3 .实用超前:“教学工?S'在对行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秉持“实用”和“超前”的原则, 按照企业实际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要求购置教学实验设备, 使得学生“现在学的”、 “现在企业用的”、“毕业时企业用的”、“今后做的”基本保持一致,竭尽所能追求学生学习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4 . 动态发展: “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 动态发展的, 外在经济技术等环境的变化, 将促进“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改进, 学院能力基础的强化也将促进“教学工厂”模式的提升,并加深教学与企业环境的结合二、嘉职院国贸专业“教学公司”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成功经验,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于 20XX 引进嘉兴市澳杰进出口公司入驻学校,几年来,以该企业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 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尽心尽力的打造“教学 公司”。
一)已有的成就:1. 建设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在校内, 以澳杰商业联盟为为基础, 组建紧密合作型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累计新建和改造2000 平米实训场所,购买近500万实验实训设备与软件,投入45 万新建场景化语言学习中心,40 万建立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全面提升了专业实践教学技术能力;完成 235 平米实验室氛围设计、布置和展板安装,提升了实验实训室职场氛围;新增校企合作平台(工作室 12 间) 1000 多平米; 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协同育人能力 在校内按照外贸业务岗位整合了外贸产品知识、生产跟进业务、产品检验等环节,利用纺织、机电、外贸 3 个分院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专业实习基地和师资优势等) ,完成实践教学:2. 构建了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成立了深入协同校企合作机构澳杰商业联盟( 2009- 现在)和澳杰联盟外贸学院 (2013-现在) ; 探索实施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20XX) ;构建了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一一“三三制”,即(1)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和工作岗位认知阶段(企业全权负责实施,学校负责教学管理) 、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教学做一体实施,企业参与其50%教学)和跟岗实习阶段(学生对接企业工作室,实操真实企业业务,企业按员工标准管理学生,专业负责协调管理) ; ( 2) 30%课程由外聘企业业务骨干直接教学,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业务实际相对接;( 3) 30%的实践教学内容以综合实训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全面把握外贸业务的能力, 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3. 夯实了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功能专业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澳杰企业联盟外贸学院, 打造了“外贸平台+工作室”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认知实习、实践教学、 跟岗实习、 毕业实习和就业一条龙人才技能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便于专业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把控和学生管理, 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管理松散无序的状态, 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和学生技能培养效果:4. 深化了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专业以企业业务流程为纲, 重新梳理课程教学内容, 编排教学进程完成省精品课程《国际贸易核算》课程建设、 8 门校重点课程与 8 门网络课程建设, 完成国家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程》 、《国际贸易核算》 等 5 部、 省重点教材 《进出口报关》等 3 部、 《外贸跟单实务》 、 《外贸函电》 、 《国际贸易核算实训教程》等 4 部优秀校本教材,完成学徒制培养项目指导书 10 部,形成校企共同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体系 2 万余字, 建设一批实践教学配套实训指导书等实训材料, 自主设计开发了自主学习测评软件 2 套、专业竞赛软件 1 套 (二)即将进行的改革与探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在未来几年明确提出打造“教学公司”的专业建设目标 即以澳杰企业联盟外贸学院为平台,以学院组织人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相关制度为准则, 逐步完善合作办学有关的体制机制, 将澳杰企业联盟外贸学院打造成有知识管理、 组织性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结合而成的教育与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实体, 努力完善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校行企联合办学制度体系, 在现有的澳杰联盟外贸学院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公司化的实践教学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
形成真实的公司环境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具体有这样几个要求:1. 学生即学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进入到教学公司, 进行以真实的外贸订单为任务驱动的国际贸易实务、跟单、单证、报关、报检、货代等外贸业务链的跟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能力;2. 课程即项目修订现已形成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化课程, 坚持企业业务即是学习内容的原则, 采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共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手段等校企深入融合模式,协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3. 教师即项目经理专业教师兼具双重身份: 既是专任教师, 也是公司项目负责 人(企业与学校实现人员互聘共用) ,既是学生的课任老师,也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工作室企业指导教师准入机制 (具备 5 年以上外贸从业经验的业务骨干, 并通过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者,才能承担学生的业务指导任务) ;实施企业指导教师激励机制, 实施专任教师外贸工作室轮岗机制 (每个专任教师必须对接工作室) ;“教学公司”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能深入公司, 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实际, 在做中?W, 学中做的过程中, 以外贸订单为驱动,整合并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具有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工作环境之中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受企业欢迎的真正实现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 职场即教室课堂与企业工作室合二为一, 即实现教学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进行,真正实现工学融合: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通过直接参与式学习企业真实业务,提升“教、学、做”的内涵,实现教学与外贸业务的直通互联5. 教学评价即企业评价在现有的澳杰企业联盟外贸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探索完善企业行业深度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包括建立专业教学评价行业专家库、 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内容共同讨论,教学效果共同评价等三、实践探索的启示(一)产教融合,关键是互惠共赢高职教育要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乃至产教融合的道路,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实践中, 往往容易形成学校方一头热的情况因此,要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冷静思考,敏锐发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并有效切入, 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点, 比如嘉职院国贸专业引企入校, 对当时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 省了办公场所的租赁费用, 合作一段时间以后, 企业又觉得学生到企业工作室进行实践, 企业员工招聘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组建校行企联盟后,又收到了规模效应,等等这样,学校、企业、学生各取所需,真正实现共赢,自然就产生了深入探索的动力。
二)产教融合,还需要营造氛围嘉职院国贸专业的这一实践探索, 作为新生事物, 有其创新性和独特 } 生, 其实践教学模式“外贸平台+工作室”等探索举措屡次被中国教育报、XX教育报、XX、嘉兴日报等官方媒体广泛报道,并接待校行企参观交流300 余人次 XX 省教育厅、嘉兴市政府等有关领导频频前来考察指导,这对学校、企业、学生都是很好的激励, 形成了很好的舆论氛围, 也有利于这一实践探索的深入开展三)产教融合,最终要结出果实任何探索实践,如果没有成果,则探索难以持续嘉职院国贸专业这一探索,结出累累硕果: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在80%以上:毕业生起薪2800 元以上,高于全省专业均值; 学生各级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不断提高,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教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合作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业绩显著提升……这些既是辛勤耕耘导致的收获,也是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探索的持续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