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ths****5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48.99KB
约18页
文档ID:44250251
机房精密空调系统_第1页
1/18

第六章 精密空调系统6.1 设计依据 GB50174-2008 对空气调节的规定如下:计算主机房属于中型重要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内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内按国标 GB2887-89《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配置空调设备:A 级项目级别夏季冬季222C202C相对 湿度45%~65%温度变化率5C/h 并不得结露同时,主机房区的噪声声压级小于 68 分贝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 9.8 帕送风速度不小于 3 米/秒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 0.5 微米的尘埃不大于 18000 粒/升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空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要求有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宜相邻布置主机房采暖散热器的设置应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等级,按各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要求执行应设有漏水检测报警装置,并应在管道入口处装设切断阀,漏水时应自动切断给水,且宜装设温度调节装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风管及管道的保温、消声材料和黏结剂,应选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 B1 级材料。

冷表面应作隔气、保温处理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时,断面风速应按地板下的有效断面积计算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必需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和变形缝处设置防火阀防火阀应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空调系统的噪声值超过本规范第 5.2.1 条的规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主机房应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他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 S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 10Pa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两项中的最大值: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置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置初效和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空气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置在正压端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送排风应保持平衡打印室等易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的房间,对空调系统应采取防止污染物随气流进入其他房间的措施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可安装在靠近主机房的专用空调机房内,也可安装在主机房内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6.2 设计目标本次项目精密空调采用静电地板下送风,上回风的制冷方式,要求静电地板净高为 500MM 以上本次机房空调我们根据标书要求选择,采用便于维护和可靠性高的风冷制冷方式根据标书相关制冷量的要求,我们设计如下:主机房规划设计方案,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内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机房空调相关规范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建设高标准、高性能机房奠定基础。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机房空调系统设计立足于高起点,参考国际先进的机房空调建设经验以及内业界同类机房的建设经验,适应当前数据主机房的不同功率密度的变化以及布局方式的更改实际情况,构建合理并适当超前的技术体系架构可靠性数据资源主机房空调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以保证主机房主设备的稳定运行;机房空调制冷量按照机房内设备功耗量以及规划布局等因素设计计算,并考虑合适的冗余,保证为用户提供连续不间断的 365×24 小时空调运行服务可扩充性和工程可分期实施在机房空调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后期的扩容,以及不同功能区间的划分,对机房空调系统做了合理的进行合理的冗余设计,预留合适的安装位置;实现机房空调安装可以根据区域扩容情况逐步增加机房空调,提高初次投资的利用率,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智能与群控管理机房空调系统采用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机房内多台机组进行集群控制,根据机房负荷变化,控制机房空调运行,实现空调的能效管理提供远程监控通信接口,实现远距离监控,远程监控与当地控制相同数据东主机房空调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前机房节能技术和节能方案,满足各种微机电子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考虑环保、减排的要求,建设安全可靠、舒适实用、绿色节能、高效的数据主机房。

机房空调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100%全正面维护,各部件均为标准系列化部件,并保证有充足的备品备件,减少维护时间和工作量6.3 设计方案6.3.1 容量计算在本次项目中因为主机房设备数量较多,估算按照主机房现有的设备负载及近期可以发展到的规模估算整体电力负载为 200KVA,按照 70%转化为热量计算,所以在本次项目中一层电力配电室设置了 1 台 7.7KW 的精密空调,三层主机房设置了 4 台 51.6KW 的精密空调,形成 N+1 冗余的架构6.3.2 负荷计算1.电子信息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散热量应按产品的技术数据进行计算2.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3.机房内设备的散热;4.建筑围护结构得热;5.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6.人体散热;7.照明装置散热;8.新风负荷;9.伴随各种散热过程产生的潜热10.空调系统湿负荷应包括下列内容:人体散热;新风负荷6.3.3 气流组织主机房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本身的冷却方式、设备布置方式、布置密度、设备散热量、室内风速、防尘、噪声等要求,并结合建筑条件综合确定当电子信息设备对气流组织形式未提出要求时,主机房气流组织形式、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可按下表选用。

主机房区域作为一个机房专用空调区,配置下送风机房专用空调机,地板下送风吊顶内回风,以保证机房区达到设计要求6.3.4 制冷量计算按照空调设计中热负荷计算的要求,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1.设备热负荷(计算机及机柜热负荷) ;2.机房照明热负荷;3.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4.补充的新风热负荷;5.人员的散热负荷等一层电力配电室制冷量计算总制冷量=环境热负荷+设备发热量+新风负荷环境热负荷=35m2*130W/m2=4.55KW设备热负荷=电池发热量预计在 2KW(经验值算)新风负荷=1KW总制冷量=4.55KW+2KW+1KW=7.55KW二层制冷量计算总制冷量=环境热负荷+设备发热量+新风负荷环境热负荷=196m2*130W/m2=25.48KW设备发热量=151KVA*0.8(散热功率因素取 0.8)=120.8KW新风负荷=10KW总制冷量=25.48KW+120.8KW+10KW=156.28KW6.4 绿色节能本工程从机房精密空调的安装设计和产品选择(先进性)来为本次绿色节能的主机房来设计和建设安装设计:送风方式、机房布局可选配新风补充系统 ,利用机内负压将新风吸入并与冷风充分混合,然后经风机送入室内,满足了程控机房对新风的要求。

电再加热器采用 3 级电加热,可根据房间的热负荷分 3 级投入运行,其作用将除湿过程中所造成的过低温度空气再加热以保证出口空气温度在规定范围之内耗能低,精度高 ,稳定性好绝缘电阻加热元件带有延展型铝翅片,表面温度低,可防止灰尘离子化及防止产生臭氧6.4.1 送风方式机房的送风方式大概有三种:管道送风,风帽送风和地板下送风目前非通信行业的大部分机房,采用下送风的送风方式这种送风方式的效率最高,风噪相对于其他两种送风方式较小优点很多,包括方案简单,针对性强,送风效果较好等等下送风方式,整个机房静电地板做为静压箱,在机柜前方设置通风地板,冷气直接由通风地方送到机柜前方,对机柜内设备进行制冷地板下送风对机房建设要求:一是保障合理的地板高度,目前很多新建机房已经将地板高度由原来习惯的300mm 调整到 400mm 乃至 600mm附之以合理的风量、风压配置,以及合理的下走线方式,可以保证良好的空调系统效率;二是制定合理的走线规则,提前根据送风需求制定合理的走线规则,就可以避免问题发生管线敷设尽量避开送风方向交换机交换机及及电脑机柜电脑机柜架高架高地板地板精密空精密空调调地板下送风示意图送风阻碍即送风的通畅性对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如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地板下送风可达 25 米左右,但在有走线架、线缆、机柜等阻挡的情况下,送风效果会急剧下降,有时候还常常会形成死角,只有靠空气的自然对流和热传导。

这是下送风因此对机房地板下的走线要做合理规划6.4.2 冷热通道科学合理的机房布局和服务器机柜摆放,可以获得良好机房内的送风和回风通道,减少精密空调的频繁制冷,或者局部温度过热现象本工程的机柜摆放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摆放,尽量减少热通道,增加冷通道使送风回风顺畅最大提供精密空调的工作效率合理的机房布置图合理的机房布局可以避免产生送风不畅和回风短路而产生的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精密空调在机房温度已经达到,个别机柜在因为温度过高还在制冷6.4.3 技术应用高可靠性、高节能性、全寿命低成本同等制冷量条件下,占地面积最小侧面及背面不需要维护空间,前面只需要最小 600mm 维护空间可拆卸后搬运,保证重新组装与整机无差别,适合特殊场地搬运(如利用小电梯或狭小通道)高效涡旋式压缩机,直接适合环保制冷剂(R407C) 自适应风机系统,满足不同机外余压需求采用先进的全电脑微处理器,同时对所有的运行参数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全面显示,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与楼宇管理系统相联6.5 产品配置6.5.1 系统用量本工程推荐使用先进的精密环境控制设备系列空调产品:4 套组成 N+1 冗余配置制冷量为: 51.6KW*4台=206.4KW据热负荷估算:机房的热负荷约为 156.28KW, 冗余了冷量 50KW,完全可以满足机房制冷的要求。

精密空调机组单机制冷量为 51.6KW,完全满足机房设计负荷的需求精密空调机组采用下送风形式,单机送风风量为 15600m3/h,符合机房大风量设计规范同时风道及风口的尺寸及布置需要完全满足用户要求,实现机房空调可满足任何区域及任何设备的空调需求室外冷凝器按照室外温度>40℃配置为 2 台冷凝器机组自带漏水报警器,可对机房进行实时监测及报警机组严格按照机房空调环境条件要求进行设计的,满足恒温恒湿、噪音、洁净、供电、抗电磁干扰及 A 级安全等级的要求6.5.2 安装要求房间整体通风顺畅,送风、回风无障碍安装位置综合考虑,结合上下水、液管、汽管连接如采用下送风方式,机组安装在独立的支架上,机组与支架间应设防震胶垫且尽量密封地板高度要求要≧30cm,地板下的楼层面做保温、防尘和防空调结露水处理,地板下尽量无杂物保持送风顺畅如机房中有隔断,为保证回风通畅,建议天花采用孔板金属天花,空调采用天花回风的方式活动地板加湿器进水 冷凝水排水地 板室内机组存油弯室外机组U型回油弯型回油弯U室外机高于室内机的安装示意图活动地板加湿器进水 冷凝水排水地 板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室外机低于室内机的安装示意图室外机组的安装方式6.5.3 技术参数序号项目产品参数2数量(台)4 台4送风方式下送风上回风/上送风下回风5空调类型风冷6总制冷量(KW) (回风 24℃,RH50%)51.6显制冷量(KW) (回风 24℃,RH50%)51.61.00能效比(EER)3.347室内机组气流气流气流气流直立式安装横放式安装序号项目产品参数机组尺寸 宽深高(mm)21708651960机组运行总重量约(kg)6988室内风机类型后曲风叶离心风机送风量(m3/h)15600风机数量2风机总输入电功率(kw)3.29电加热器类型铝制电加热器加热量(KW)15加热器级数310加湿器类型电极加湿加湿量(kg/hr)8加湿器功率(KW)6.2911过滤器类型中效 EU412室外机组型号CAL0801每台机组室外机数量2 组机组尺寸 长宽高(mm)1830970350每个室外机运行总重量(kg)6213压缩机压缩机数量2压缩机类型涡旋式压缩机序号项目产品参数适应制冷剂类型R22/R410A/R407c压缩机功率(KW)5*214机组输入电功率(kw)28.2(三相五线制)6.5.4 系统设计此次精密空调主要由风冷系统的室内机由压缩机、蒸发器、加热器、风机、控制器、电极加湿器、热力膨胀阀、视液镜、干燥过滤器等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