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解文言句式2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 代汉语一样,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 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 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 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宾语 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可以分为下面几种:A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宾语 前置⑴⑴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⑵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⑶忌不自信忌不自信· ··B B..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⑴⑴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⑵⑵沛公安在?沛公安在?⑶⑶执肃手曰: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何言?””C C..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到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⑴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⑵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⑶⑶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利是图,惟才是举⑷⑷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 · ···D、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 ((2 2)不然籍何以至此?)不然籍何以至此? ((3 3)余是以记之)余是以记之 1方位名词有时候也可以前置,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儿童 相见不相识(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 3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 望见谅/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请勿见笑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特殊情况:4 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押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 到谓语动词前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原北望气如山1、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分属哪一类型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③日月逝矣,岁月不我与 ④一言以蔽之2、选出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组()A、城中皆不之觉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练习二B3、下列句式不与其他三项相同的 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夫晋,何厌之有 D、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v 3、定语后置:v现代汉语定语往往在中心词前面来修饰或 限制中心词v古汉语里,为了强调中心词,往往将定语 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此之谓定语后置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1、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2、客有吹洞箫者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的种类(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1、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2、马之千里者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5)“中心词+数(量)词”式结 构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铸以为金人十二3、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凌万顷之茫然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指出下列句子的后置定语:5、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如:“躬耕于南阳”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即 “于南阳躬耕”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B、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 A、具告以事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⑶文言文里,有时也用“如(若) ……”这类词组作状语,比如: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1、能谤讥于市朝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请其矢,盛以锦囊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生乎吾前 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一)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悲哉,秋之为气也!2.良问曰:“大王来何操?”3.尝射于家圃4.何以战5.昭王南征不回,寡人是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7.私见张良,具告以事8.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9. 忌不自信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6、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 振救( ) 7、会于西河外渑池( )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宾前宾前状后常见文言固定结构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3、有所,译为“有……的”(人、事、物),例: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4、无所,译为“没有……的” (人、事、物) ,例:几无所逃走 《指南录后序》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取吾城,不予吾璧,奈何?《廉蔺列传》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赤壁之战》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10、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 例: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文言句式能力练习: 1、指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身死客手,为天下笑 B、其真无马也邪?其真不知马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简析:B是疑问句,C是否定判断句, D是宾语前置句,只有A是与例句一样,都是被动句2、下列句中介宾结构的翻译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毁其盆,悉埋于地下 D、得复见将军于此(C)简析:ABD都能提前作状语3、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简析:ABC都是判断句,只有D是定语后置4、下列括号中补出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 一 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蛇)触草木, (蛇)尽死 B、今于钟磬置(于)水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A)简析:A项中的“尽死”前并不是省略蛇 ,应该省略“草木。
5、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 A、妪,先大母婢也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D、盖当蓼洲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6、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D )6、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A、古之人不欺余也 B、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此余之所得也 E、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F、甚矣,汝之不惠BD都是判断句7、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8、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不能容于远近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A五、文言文翻译方法:1、2、倒装句的翻译要注意运用翻译方法“留、调、补、换、舍”中的“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