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故事 n> 读红色革命故事,最大的收获是勿忘国耻,牢记使命,红色精神,民族之魂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许多多的人谱写出动人的红色故事下面是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经典故事合集,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____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____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____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 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 、 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 的原则,采用 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 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____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 围剿 ,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 围剿 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 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400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年2月23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 讨伐队 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
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年 2月23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____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 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 抗联 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 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 一个样 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狱中传单》 一天, 白公馆 里警钟大响不多时,地坝的人站了大半圈成岗一看,墙上岗哨的机枪架满了,一群特务提着手枪站在坝子周围,监视着所有 犯人 看守所所长陆青说道: 昨天在胡皓手里抓到张纸条,是哪个写的,站出来说清楚 成岗一听,纸条,莫非是我写的传单出了问题?不多时,只见几个特务拖着受过重刑的胡皓过来了,只见胡皓的鼻孔、眼睛出血,人已昏迷了。
成岗正欲站出来,忽听一洪亮的声音 是我写的! 原来是齐晓轩站了出来老齐是江苏人,共产党员,抗战时期来重庆大渡口工厂工作,公开身份是技术员,主要领导工人运动,因被叛徒出卖,____年前被捕,是狱中地下党领导人之一就是他叫成岗以仿宋字体把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写出来让狱中同志们传阅,鼓舞斗志 陆青右手一摆,眼睛眯了一下,忽然心中一惊,眼睛一转,便问: 据我所知,你哪里都没有去过,这是你们共产党最近的大事情,你怎么知道的? 告诉你,那天放风的时候,我看你们办公室没有锁,就顺便走进办公室从你们报上看到这则消息,所以说是你们告诉我的 齐晓轩说 陆青说: 我们的报纸?绝不会登载你们共产党的消息,来呀,去把报纸抱来,让他找 齐晓轩看了这张看那张,看了大报看小报,终于看到一家民办小报上不显眼的地方登载了这则消息 你们看,这是你们的报纸吗? 陆青一看顿时呆了 原来,这张民办小报是成岗隔壁牢房关的黄显声将军给成岗看的 齐晓轩走向牢房,楼上楼下的同志们、难友都站在铁窗前,看见他回来都很高兴齐晓轩满脸笑容,向同志们点头致意: 同志们,难友们!我们胜利了,重庆快解放了,五星红旗将在歌乐山上高高飘扬! 《少年孤儿当红军》 19____年3月15日,长汀县南寨广场人山人海,红四军在这里召开万人大会,他号召受苦工农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他号召工农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建立革命武装,壮大工农红军。
会后,就在南寨广场设立参军报名台 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中,一位中年男子拉着一位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寸步不离,生怕马上就会丢失的样子小男孩一定要到报名台看看,中年男子也只好拉着他转了一转只见报名台前人来人往,穷苦子弟纷纷报名要求参军,看了一阵后,男子便拉着小孩的手回去了 这位被拉着手的男孩小名 松树孜 ,当时刚好12岁,原是连城县庙前村一名父母双亡的乞丐,10岁那年流落到长汀县城,天天脸黑头污,衣衫褴褛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将他收留,带他到一个建筑工地做了小工,成了他的师傅师傅时时处处关心着他,还想认他为 义子 ,以后好增加个劳力,帮自己干活 松树孜 到长汀以后,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新鲜事:红四军入闽,消灭土著军阀郭凤鸣,解放了长汀城又听了_在大会上的讲话,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投奔革命,参加工农红军第二天傍晚他偷偷溜出了工地,左拐右拐,进进退退,生怕师傅跟上来他直接找到红军在城里的一处驻地,要求马上参军几位红军战士见他年纪小,人又长得矮小,都劝他回去可他就是死纠慢缠,战士们不得不带他去找部队领导,一位领导听他讲完经历后,终于同意接收他主动要求到炊事班洗碗、洗菜、打扫卫生只因怕被 师傅 认出,被拽回去。
没几天,部队开拔了由于父母生前送他念过两年私塾,文字楚楚可观,在炊事班经常为战友写写家信领导知道后,调他到团部任宣传队队员他每到一地,随同队员们提着石灰、朱砂桶,到处刷写红军标语 后来,这名 红小鬼 在部队经历了出生入死、千锤百炼,成为我军医疗战线上一名技术精湛、屡建功劳的高级领导,他就是解放后曾任过国家卫生部长和福建省委书记的江一真《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 鬼不灵 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 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 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 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 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