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基本地形丘陵(Qiuling)一般在海拔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的起伏不大,坡度和 缓,顶部浑圆,连续分布的圆丘状地貌集群丘陵是山地久经侵蚀的结果在地貌演化过 程中,丘陵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中间阶段从构造上看丘陵所在地区一般地壳抬升缓慢, 从气候条件上看,一般在温暖湿润地区丘陵分布较多根据起伏高度,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者为低丘陵,100—200 米者为高丘陵丘陵地貌在陆地上分布很广,我国是个多丘陵的 国家,全国丘陵面积约有 100 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十分之一还多如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江南丘陵等在我国这些丘陵地区,气候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经济比较发达, 适合农耕,林业等多种经济综合发展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丘陵分布地区,连同山地和 崎岖的高原都叫山区,从这个概念理解的山区,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 二从发展经济、建设开发山区的角度上看,山地、丘陵及部分高原具有共性山区矿产 资源、水力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山地(Shandi)由许多山岭和山谷组成的群山称为山地山是与平原相对的地形概念,在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山的概念并不严格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有时把不高的丘陵也称为 山,在丘陵地区有时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不太高的丘陵也被称为山。
通常人们把山分为 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孤立的山顶称为山峰沿着山的走向延 伸,山顶和山峰的连线称为山脊,两条山脊之间为山谷,山脊和山谷大致平行延伸,沿一 定构造线延伸岭谷相间的山体称为山脉,如燕山山脉、太行山脉等通常将有成因联系的 并按一定方向延伸的一组山脉称为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祁连山系等在地貌划分上通 常用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来区分山脉和丘陵,一般将海拔高度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200 米的称为山脉小于 1000 米者为低山,1500—3500 米为中山,3500—5000 米为高山, 大于 5000 米为极高山山脉的形成是在内力抬升与外力剥蚀、侵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在新第三纪以前(距今 3800 万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中生代以前那里为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的古地中海(又称 特提斯海) ,组成喜马拉雅山体的巨厚海相沉积岩,就是那时的海洋沉积物我国组织的多 次喜马拉雅山综合考察,发现许多古代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化石,是属于中生 代的生物随着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在新第三纪以后(距今 3800—2600 万年)那里海水退 出成为陆地,大约距今 700 万年左右那里陆地也只有 1000 米左右的高度,在距今 200 万年 左右,上升到 2000 米的高度,距今 10 多万年前,青藏高原已达到 4000—4500 米的高度, 最近 10000 年来,又上升了 300—500 米。
现在的青藏高原以每年 3—12 毫米的速度继续上 升,这个速度大大超过它历史上的平均上升速度青藏高原地壳抬升的动力是印度板块与 欧亚板块的碰撞高原(Gaoyuan)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0 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 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 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的共性,高而广阔,但是高原的形态却差别悬殊,有的 高原广阔而平坦,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很多地方汽车可以随意行 驶,甚至可以骑摩托车追赶黄羊;有的高原雄伟险峻、山峦叠嶂,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平 均海拔 4000—4500 米,号称“世界屋脊” ,在它的边缘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等世界著名的大山脉,在其内部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高山,把 高原分割成许多宽谷和盆地,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很多,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原 雄伟壮丽;而黄土高原又是另外一种特征,整个高原以黄土地貌为特征,到处可见塬、梁、 峁,沟谷纵横,土丘连片高原是在大面积、长期、连续的地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 地壳不断抬升,地面遭到长期侵蚀切割,使高原崎岖不平。
如云贵高原内部高山、盆地相 间,起伏很大盆地(Pendi)在地貌上把四周高、中间低近似盆形的地貌称为盆地盆地四周一般为山地 或高原,盆地内部有的有平原,有的为丘陵,还有的为沙漠、盐沼及湖泊所占据按形成 原因,可分为构造盆地和侵蚀盆地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多数的大 型盆地为构造盆地,这类盆地的周边多为断层线,向盆内部分下降,外部抬升,也称为断 陷盆地有些位于大陆内部的盆地,因四周山地阻挡,温润的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气候干 燥,雨量稀少,多为内流水系,盆地内多为沙漠、咸水湖或盐湖占据如我国的柴达木盆 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等我国东南地区的多数构造盆地,属外流水系,最大的如 四川盆地,盆地东部多为海拔 500 米左右的丘陵,西部为开阔的成都平原盆地内自然条 件好,资源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上述盆地面积都在 10 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属于大 型盆地为数众多的是小型盆地,在山区、高原和丘陵地区经常可见到由几百到几十平方 公里的小盆地,甚至只有几平方公里的更小盆地这些盆地除了构造原因形成的断陷盆地 外,还有其它成因,如由冰川、流水、风等的侵蚀作用和岩溶地区的溶蚀作用等,都可形 成规模不等的小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是由澜沧江及其支流的侵蚀 扩展而成的。
在青藏高原上有些山谷中的开阔盆地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在我国西北干旱 地区经常可见风蚀洼地、风蚀湖盆等地貌形态在我国西南地区,如湖南省、贵州省、云 南省等石灰岩地区,经常可见到与峰林地貌相对应的溶蚀洼地、溶蚀漏斗、溶蚀盆地等负 向地形我国的盆地较多、类型复杂东南部的盆地多数自然条件较好,盆地内一般为平 原或丘陵,降水丰富,温度较高,土壤肥沃,是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等多种经济的好地方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高原地区的盆地,自然资源丰富,如在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 达木盆地都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些盆地有丰富的盐、碱资源,如柴达木盆地 的盐、碱储量十分丰富在一些盆地的边缘利用周围高山上融冰化雪的水灌溉、种植,形 成沙漠中的“绿洲” ,如新疆塔里木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光照条件好,盛产驰名中外的优质 长绒绵,吐鲁番盆地的哈密瓜和马奶葡萄闻名全国平原(Pingyuan)海拔高度多在 200 米以下,地势低平,起伏较小,辽阔平坦的地域如 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只有中部地势稍高,大部分在海拔 200 米以下,地势低平 宽阔我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地面更为平坦,海拔高度多在 50 米以下按其成因 可分为沉积平原和侵蚀平原两大类。
如果一个地区的地壳持续下降,可以形成不同成因的 沉积平原由冰碛物堆积而成的平原,称冰碛平原,如德国、波兰沿波罗的海的平原;大 陆冰川融化后,冰水携带泥沙、砾石堆积而成的平原称为冰水堆积平原,如东欧平原、西 西伯利亚平原等;湖泊经长期淤积变浅,由沼泽变为平原,称为湖积平原,这种平原,通 常面积不大,在平原内经常保留有沼泽和洼地,如我国的洞庭湖湖滨平原、太湖平原等; 由海相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如渤海湾西岸平原,江苏沿海部分平原等为海积平原,其特点 是平原面略向海倾斜,呈波状起伏形态由河流携带的冲积物组成的平原,称为冲积平原 它是在一些大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迁徙改道、洪水泛滥等使大量泥沙淤积、沉积而成 冲积平原的特点是地面平坦开阔,面积广大如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中生代以后 华北平原持续下沉,特别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华北平原以西的黄土高原相对抬升,这 就使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及其各个支流,在松散的黄土上强烈侵蚀切割,大量泥沙被河水 携带冲向中下游,当黄河东流进入平原之后,由于河床坡度变缓、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动 力减弱,使大量泥沙沉淀下来,形成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巨厚沉积据近年来研究结果 表明,黄河三角洲以每年 0.2—2 公里的速度向海推进。
我国的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及珠江三角洲平原都属冲积平原在世界上很多大河流的中下游都有冲积平原,如北美洲 的密西西比平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等当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缓 慢抬升,那么地表就处在剥蚀状态下,地表的疏松物质被带走,地面形成波状起伏的准平 原,称为侵蚀平原或剥蚀平原,如我国江苏一带的平原我国平原面积约 100 多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方便,是 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我国的黄河流域被称作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东北平原是我国 的“大粮仓” ,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作“鱼米之乡” 在平原的地下往往蕴藏有丰富的煤矿 和油汽资源如东北平原的大庆油田,辽河平原的盘锦油田,华北平原的胜利油田、大港 油田和中原油田等,所以平原在一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