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聊斋志异》的版本《聊斋志异》版本很多,现存的主要有:半部手稿本(解放初 发行,曾影印出版),乃作者修订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原作面貌, 可惜仅存 203 篇(《猪婆龙》重出文不计),约当原稿之半稿本中有 作者手录的王士祯评语手抄本现保存于辽宁省图书馆乾隆十六年 (1752),历城张希杰(别号练塘) 根据济南朱氏殿春 亭抄本过录了一个本子, 是为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此本共 12 卷, 有目 488 篇,但有目无文者凡 14 篇,实有文 474 篇此本也附有王 士祯评语 与铸雪斋抄本同时,另有一种《二十四卷抄本聊斋 志异》( 1963 年发现,已影印出版) 其底本当是作者的另一稿本, 并参照其他抄本作了校对、复核此本共有文474篇(《王桂口》、《寄 生附》合为一篇 )这是现在所见到的最完整的两个早期抄本 ,对研究 《聊斋志异》有重要价值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 1766)赵起 杲刻的青柯亭本其“弁言”和“例言” ,记述了底本的来源和刻者 所作的工作书共 16 卷,凡 431 篇篇目虽不完全,但重要的篇章 都已包括在内其文字的更定,亦有可取者青柯亭本出后, 一般通行本都据此翻印。
此本也有几种内容互有 歧异的本子 ,一种是文目不全本 ,即比一般赵本少文 10余篇,少目 40 余 条;一种是刊有鲍迁博《刻书纪事》和“杭油局桥陈氏”书牌的本子; 还有一种本子则无“纪事”和书牌此本亦附有王士祯评语,并在某 些篇后附有有关的附录次年,即乾隆三十二年 (1767),又有王金范 刻本刊行这是一个“册繁就简,分门别类”的选辑本,共 18 卷, 分 26 门,收文 270 余篇此外,尚有同文书局绘图本,其特点是在赵 本附录之外,又加了一些有关附录至于别种版本,如乾隆三十二年 福建李时宪刻本、光绪七年 (1881)邵州经畲书屋刻本以及小艺山樵精 选本等,其文字大同小异《聊斋志异》的注解本,通行的有吕湛恩、何垠两家吕注原为 单刻,有道光五年 (1825)刻本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广东五云楼刻本 始将吕注与《志异》原文合刻,后又有广百宋斋和同文书局绘图本 何注有道光十九年( 1839)花木长荣之馆刻本,又有光绪七年 (1881) 邵州经畲书屋评注合刊本两种注本,指明典故,诠释字义,都给读 者阅读《聊斋志异》以很大便利但吕注较为详赡谨严,错误较少; 何注则嫌芜杂,错误较多《聊斋志异》的评语,最早者为王士祯评。
王评虽颇简略,但时 有精当之处后刊刻成书,又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诸人评语 诸家评语,或阐明作者旨意,或品评为文之法,或考据传闻异同,都 富有参考价值但其迂腐附会之处,亦所难免《聊斋志异》尚有多种拾遗本 1962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 版了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编定为 12 卷,合共 491 篇(其中“又”篇和附则 ,均属正文,不作一篇计) ,连同附录 9 篇, 较通行本增补近 70 篇,采录宏富,是目前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清 代刻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