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编写的基础函数在讲完上方如何打开公式管理器后,现在我们来讲讲如何编辑公式,打开技术指标公式,我们最常见的,它的组成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K线,二是均线其他诸如柱状线,彩带,分段线等等,都是在K线或均线基础上的延伸或变形为此,我们先熟悉一下构成这两种状态的基本函数 一、K线函数 非常简单,大家都可能熟知作为基础,还是说明一下1、开盘价:OPEN 可简写为 O 2、最高价:HIGH 可简写为 H 3、最低价:LOW 可简写为 L 4、收盘价:CLOSE 可简写为 C 有了这4个函数,就可构成一根K线了比如:收盘价大于开盘价,即阳线:C >O,代表收盘价大于开盘价,哪么不言而喻肯定是阳线咯相反当C0.1;他的含义便是:(收盘价-开盘价)/昨日收盘价>0.1这里需要注意,我在上方公式中用了一个ref,这里ref的用法为:用法:REF(X,A),引用A周期前的X值。
例如:REF(CLOSE,1)表示上一周期的收盘价,在日线上就是昨收那么长下影的光头阳线,即 T 形线呢?理解了原理,也很简单一要以最高价收盘(否则有上影),二要开盘价大于最低价所以有如下表示:C=H AND O>L;这里我们没有考虑下影的长度和 T 字上边一横(实体部分)的宽度一、K线函数非常简单,大家都可能熟知作为基础,还是说明一下1、开盘价:OPEN 可简写为 O2、最高价:HIGH 可简写为 H3、最低价:LOW 可简写为 L4、收盘价:CLOSE 可简写为 C有了这4个函数,就可构成一根K线了比如:收盘价小于开盘价,即阴线:C L;这里我们没有考虑下影的长度和 T 字上边一横(实体部分)的宽度二、均线函数单根K线的形态是相当枯燥的尤其在主图里配合以均线等形式就会丰富多采,或者更利于我们从中发现规律和分析问题这就需要均线函数来解决了最常见的:1、MA(X,N),求X的N周期简单移动平均值算法:(X1+X2+X3+...+Xn)/N例如:MA(CLOSE,20),表示求20日均价。
2、EMA(X,N),求X的N周期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算法: 若Y=EMA(X,N) 则Y=[2*X+(N-1)*Y']/(N+1), 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例如:EMA(CLOSE,20),表示求20日指数平滑均价3、SMA(X,N,M),求X的N周期移动平均,M为权重算法: 若Y=SMA(X,N,M) 则 Y=(M*X+(N-M)*Y')/N, 其中Y'表示上一周期Y值,N必须大于M例如:SMA(CLOSE,20,1),表示求20日移动平均价这三个均线函数在股软中是通用的关于它们的区别,开始学习时不必深究其实数值区别也不是很大要均线真实反映每天的价格变化,用MA,适当圆滑些,用EMA 或SMA三、常用连接函数 有了上述基本函数,可以表述出K线和均线了,但实际应用中要复杂得多,还要一些函数把他们连接起来大致有这么几个:1、AND 就是“和”的意思如:A AND B;就是A和B两个条件要同时成立2、OR “或”,“或者”的意思如:A OR B;就是A和B两个条件有其中一个成立就行3、IF 根据条件取不同的值如:IF(X,A,B),若X不为0则返回A,否则返回B实例:IF(C
4、CROSS 交叉函数CROSS(A,B),表示A从下方向上穿过B5、REF 向前引用引用若干周期前的数据例如:REF(CLOSE,1),表示昨收的收盘价那么前天的最高价呢,就是:REF(H,2)四、成交量VOL 表示每天的成交量因以后会经常用到,所以先交待给大家上面这几个函数是最常用的,希望大家记住,不知怎么写也要知道其表述的意思当然,记不住也不要紧,《公式编辑器》中全有懂得运用公式编辑器,掌握了公式的基本函数,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公式编写了下面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公式的基本语句这些基本语句,是编写公式和整理选股公式信号的基础,大家要熟知K线的基本形态形态一直都是不少技术分析人士常用的手段,面对越来越多的股票,请问你在看了一天盘后,晚上还有经历去一只只翻阅股票吗?即便有?请问你能坚持吗?人总有疲惫的时候,随着科技的发达,我们需要编辑一些指标,让软件自动为我们选股,摒弃一些不需要的股票首先我们开看看一下一些形态的描述: 1、当天收阳:CLOSE>OPEN; 2、当天收阴:CLOSE<OPEN; 3、当天股价高开,言下之意开盘高于昨日收盘:OPEN>REF(CLOSE,1); 4、当天股价低开:OPEN<REF(CLOSE,1); 5、跳空高开:OPEN>REF(HIGH,1);当日开盘在昨日最高价之上 6、跳空低开:POEN<REF(LOW,1); 7、长阳:C/O >1.03 或者 (C-O)/O*100>5 或者 (C-O)/O>0.05 意思是收盘价比开盘价上涨5%以上。
当然,用7%以上也可 8、长阴:C/O <0.94; 注意:同一语句可有多种表述,此为其一 9、高开大阴:O/REF(C,1) >1.04 AND C/O<1.94; 今天开盘比昨天收盘高出4%和收盘价较开盘下降6%低开大阳与此正好相反 10、标准十字星:CLOSE=OPEN AND HIGH <>LOW 更多见的是近似十字星例:ABS(C-O) <0.02 AND H-C>0.03 AND C-L>0.03; 该语句用上了一个函数:ABS,意思是求绝对值求绝对值用法:ABS(X)返回X的绝对值例如:ABS(-34)返回34这样,该近似十字星即可能是阳星也可能是阴星再认识两个函数:MAX(A,B) 求A和B中的最大值 MIN(A,B) 求A和B中的较小值有了这两个函数,近似十字星还可这样表述:ABS(C-O) <0.02 AND H> MAX(C,O) AND L< MIN(C,O);另外,该公式还可以用比例数编写11、长下影线:也有收阴收阳之分以阳线长下影线为例:C >O AND (O-L)>(C-O);此公式只表达了下影线比实体线长,并没有表达长度比例和有无上影线。
一般认为:收盘价是最有说服力的和最有价值的,它是每天激烈争夺的最后妥协但也有人认为:收盘价固然重要,其他价格也是争夺的产物所以将全天的几种价格因素都考虑进去更能反映每天的真实情况 1、最简单的指标线 (1)均价线 就是移动平均线MA,“MA”表示的就是计算平均值 MA1=MA(CLOSE,5);5日平均线=(今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5天前的收盘价)/5; MA2=MA(CLOSE,10);10日平均线=(今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10天前的收盘价)/10; (2)均量线 均价线会了,照着葫芦画瓢,把收盘价CLOSE换成成交量VOL就行了! 例:MA1:MA(VOL,5); MA2:MA(VOL,10); 2、再次平均 指将已有的均线(多条均线)相加后进行再平均 MA1=MA(CLOSE,5); MA2=MA(CLOSE,10); (MA1+MA2)/2; 3、N日均线向上 (本题反映均线波浪式延伸过程中某阶段的形态 AA:=MA(C,N); BB:=REF(AA,1); AA >BB 均线向下呢? AA < BB 就可以了。
N日均线走平怎么表述?AA=BB 4、均线由下跌状态刚刚转为上升 AA:=MA(C,N); COUNT(AA[REF(AA,5); 5、年线拐头向上 A250:=MA(C,250); REF(A250,1) ][REF(A250,1); 6、两条均线交叉 股软中专门设定了一条函数来描述两条线交叉:CROSS(X,Y) ,此函数通用 假如两条均线一条名叫X,另外一条叫Y 且(X<Y) CROSS(X,Y)表示X向上穿过了Y 通称:金叉 CROSS(Y,X)表示Y向上穿过了X 通称:死叉 特别提示:交叉有两种,一种是向上交叉,另一种是向下交叉如果要求向上交叉时,X线必须比前一天高,所以需要加上 X >REF(X,1) 完整的表达式为:CROSS(X,Y)AND X>REF(X,1)今日我们来讲讲均线交叉的理论首先所需函数的定义:COUNT(X,N),统计N周期中满足X条件的周期数,若N=0则从第一个有效值开始。]
例如:COUNT(CLOSE>OPEN,20)表示统计20周期内收阳的周期数3CROSS(A,B)表示当A从下方向上穿过B时返回1,否则返回0例如:CROSS(MA(CLOSE,5),MA(CLOSE,10))表示5日均线与10日均线交金叉REF(X,A),引用A周期前的X值例如:REF(CLOSE,1)表示上一周期的收盘价,在日线上就是昨收ABS(X)返回X的绝对值例如:ABS(-34)返回34多次金叉(以常见的MACD指标为例)(1)二次金叉(COUNT(CROSS(DIF,DEA),20)=2 AND CROSS(DIF,DEA);(2)二次死叉COUNT(CROSS(DEA,DIF),20)=2 AND CROSS(DEA,DIF);(3)0轴上二次金叉COUNT(CROSS(DIF,DEA) AND DEA>0,20)=2 AND CROSS(DIF,DEA) AND DEA>0;(4)0轴上三次金叉COUNT(CROSS(DIF,DEA) AND DEA>0,20)=3 AND CROSS(DIF,DEA) AND DEA>0三线金叉A5:=MA(C,5);A10:=MA(C,10);A30:=MA(C,30);AA:=CROSS(A5,A10);BB:=CROSS(A5,A30);CC:=CROSS(A10,A30);COUNT(AA,3)=1 AND COUNT(BB,3)=1 AND COUNT(CC,3)=1。
三线同时金叉A5:=MA(C,5);A10:=MA(C,10);A20:=MA(C,20);AA:=CROSS(C,A5);BB:=CROSS(C,A10);CC:=CROSS(C,A20);AA AND BB AND CC均线多头排列A1:=MA(C,N1);A2:=MA(C,N2);A3:=MA(C,N3);A(C,N4);A1>A2 AND A2>A3 AND A3>A4均线空头排列3天以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