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6.46KB
约28页
文档ID:215316907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_第1页
1/2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的背景近年來,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幼儿的教育问题受到了深切的关注,尤其表 现在幼儿园与小学这阶段的冇效衔接上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 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0-1994年合作进行了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存在幼小衔接 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在入学前的学习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不足,入学后 在这两个方面的不适应2007年8月,上海市教委颁发关于一年级新生实行“学习准备期”的文件, 文件中明确指出:“为加强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 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有目的、冇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入学适应教育,要求各学科 教学要放慢节奏,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注意师生Z间的情感交 流出此可见,新课程明确把培养学生的习惯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学习习 惯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将学习态度与学习 方法相结合,并经长期重复和巩固而形成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学习习惯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

小学一年级是人生学习的起始 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住这个时期对小学生实施良好习惯的培养对 后续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由幼儿园的游戏形式变成小学的课堂形式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易 受到外界干扰二是认真倾听与发言的习惯欠缺在课堂上同学发言时,大部分 学生自顾自,不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部分学生喜欢随意插话回答问题时,学 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三是合作意识欠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 学生喜欢发表各口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四是作业习惯普遍比较茅 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能常握正确的作业的姿态,每次都需要教师的反复提 醒五是自理能力极差,常找不到自己的物品,学习用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准 备课堂学习用品,个人卫生习惯也很差学生入学初的种种不良习惯,不仅阻碍 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木课题主要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问题进行透析和思考,并 提出具冇针对性、实效性的解决对策旨在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找出工作策略,冇 效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改进一年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地加强有 效的幼小衔接,促进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选题意义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播 种一种行为,收获_•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 获一种命运一个人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以后的成功有着莫大 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 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2、 针对现实教育需要,解决存在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 的背景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基础教育对 孩子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和生活,终身受益 但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 决因此,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并能依据现实提出 冇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具冇深刻的必要性和实效性3、 作为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需求,是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认可和提升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师范生有义 务冇责任深刻把握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特点,借助课题实施吸取工 作经验,使今后能够更好地止确引导学生,成功度过本阶段,并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二、研究的基木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问题的提出1・1学习习惯的定义1.2与习惯养成的有关理论1.2.1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前习惯水平2、因袭的依顺的习惯水 平3、自己认可学习行为的习惯阶段1.2.2斯金纳等人提出的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正确的、积极的行为改变给与及 时的强化,鼓励和表扬,促进学生新的习惯的不断巩固,对于消极的、负面的习 惯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的否定1. 2. 3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牛活中可亲可敬的人的 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的儿童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成人的行为, 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他尊重的人的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父母和教师的行为 习惯对孩了來讲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2. 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分析2.1学的习惯现状2. 2思的习惯现状2・3做的习惯现状2・4写的习惯现状2. 5个案分析2. 6发现与思考3. 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3. 1. 1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态度3. 1.2 口身性格与意志品质3. 2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父母文化水平3. 3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3. 4同伴群体的影响4. 促进幼小衔接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策略4.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口我效能感4. 2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改善家庭文化气氛和教养方式4. 3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4. 4创设进取向上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力量4. 5疏堵结合,减少不良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 以幼小衔接阶段中一年级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深入 调查得出他们在学习习惯养成上具有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2. 以一年级这个过渡阶段的特殊性结合小学生具冇的儿童特征来解读学生 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影响其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3•从幼儿园、家长、小学三管齐下,针对已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合理冇效 的措施,为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工作策略三、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首先了解课题的研究理论和研究背景,再对课题进行实际性的研究,研究中 采用问卷调杳法、访谈法、观察法,接着撰写调研报告,最后针对调研报告中反 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主要为以下4点:1、 文献资料法: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同类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在 此基础上,促进本课题研究的借鉴和创新;2、 调查研究法:了解分析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困惑与愿望,了解各学科教 学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要求,了解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现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 的现状;3、 行动研究法:通过案例的分析及优秀案例的实践,深化课题的研究意义;4、 采用案例研究法,积累优化德育、教学相整合的工作策略,加强幼小衔 接的优秀案例四、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前期工作:2010年6月下旬一一7月初:确定课题,查阅资料,了解课题相关背景2010年7刀一一9刀初:初步确定论文框架,进行开题报告答辩,进一步查阅资 料。

阶段工作:2010年9月中旬:综合实习2010年9月中下旬一一11月上旬:实习阶段,完成实习任务,进行实习调研 中期工作:2010年11月中旬:上交任务书2010年11月下旬——12月上旬:完成文献综述2010年12月下旬——2011年3月初:完成调查报告,并完成论文初稿后期工作:2011年3月——4月:进一步修改论文,完成外文翻译两篇,并准备答辩报告2011年5月上旬: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 海: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6.[2] 冯维.现代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4] 孙云晓,程鸿勋.怎样教会孩子学习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5] 莫里斯・L.比格.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教冇出版社,1991.[6] 林格.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8] 胡琳丽,胡基芬,郭庆荣.试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1).[9] 陆晓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及分析[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 (Z2).[10] 赵丽霞.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09. 5(15).[11] 黄贤芳.谈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 7(1).[12] 陈永芬.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7. 10(20)・[13] 李仲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探究[JL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4(15)・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摘要: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本文在大量阅读与 习惯养成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习,调查分析目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 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论述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儿 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原理,探索养成小学i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 策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就人类历史看,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习惯就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从现有 的文献资料看,虽然询人关于习惯的集中论述和专门著作不多,但在人类的思想 史、教育思想史和心理思想史中,还是蕴涵着丰富的关于习惯问题的思想这些 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某些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如孔子在 教育自己学生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汉书•贾谊传》里记载:少成 若天性,习惯成门然即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天生的一般法国 教育家卢梭在其《爱弥尔》一书中也认为从自然的角度看,教育就是培养适应天 性的习惯这些关于习惯的研究和论述,至近仍闪烁着智慧之光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习惯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无论古代述是近现代教育中,在东方述是在西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受 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留卜•了许多关于习惯及习惯培养的思想和论述。

一、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研究(-)国内对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的研究明清之初的王夫之强调从小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说:“《易》言, 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圣丁•童蒙,则作圣Z基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入 于恶习……III溅月渍于里巷村落Z中,而有志者欲挽回成人Z后,非洗髓伐毛, 必不能胜[1]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牛总结前人经验和 自身实践经验,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 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培养卜•去,口然成为社 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 不易变[2]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非常重视儿童良 好习惯的培养,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的动作大多数是受习惯支配 的,幼年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人类的动 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 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 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3]王军虎(2002)、冯海英(2002)、牛春红(2001)、于金华(2004)等的研究表明 学习习惯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