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是土壤形成发育主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 灰土 淋溶土 富铁土 铁铝土等土纲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灰土具有铁铝螯合淋溶作用 土表至60cm范围有灰化层 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灰化土 漂灰土 分布于北半 球高纬度地区 即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 如俄罗斯 北欧 和加拿大等 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 一 森林土纲系列 一 灰土 灰化作用 在冷湿气候针叶林植被下 亚表 土矿物遭破坏 铁铝和大量有机酸 腐殖质酸络 合向下淋溶 SiO2残留 形成白色片状或无结构的 灰化层 螯合淋溶下移的有机酸盐类及铁铝 硅胶体 形成的灰化淀积层由 85 的灰化淀积物质组成 2 灰土成土过程 美国灰土剖面中国灰土剖面 灰化淀积层为主要诊断层 但须具备 厚度 2 5cm 一般位于漂白层之下 由 85 的螯移作用为主要机制淋淀物质 组成 pH 5 5 有机碳 12g kg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灰土可划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2个 亚纲 中国灰土区属于重要的原始林区 由于初夏大量冰雪融化水与降雨注入土壤 再加土壤心土层还处于冻结状态 极易 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 导致针叶林 灰土 生态系统的崩溃 4 灰土分类与利用 指土表至125cm有黏化层的土壤 相当于土 壤发生学分类中的黄棕壤 棕壤 褐土 广泛 分布于温带湿润气候区 淋溶土约占全球陆地 面积的14 7 中国淋溶土从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到亚热带均有分布 约占土地面积 的13 约125万 km2 二 淋溶土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2 黏化成土过程 干湿季节明显 植被为针阔混交林 旱生 森林及常绿林 因雨热同季 土体中原生矿 物风化变质 黏粒移动淀积 黏化过程是指 层状硅酸盐黏粒由表层迁移淀积到一定深度 的过程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黏化层是淋溶土的主要诊断层 有以下标准 CEC 24cmol kg 具有常湿润 湿润 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有寒性 冷性 温性或热性土壤温度状况 剖面构型为O A Bt C 土壤剖面通体无 石灰反应 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 pH值多为6 0 7 0 淋溶土质地黏重 次生黏土矿物以2 1型水 云母 蛭石为主 美国淋溶土剖面中国淋溶土剖面 淋溶土纲分为冷凉淋溶土 干润淋溶土 常湿淋溶土和湿润淋溶土4个亚纲 淋 溶土是中国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 也是重 要的农业土壤资源 因气候湿润易发生水 土流失 在利用中应加防治 4 分类与利用 指中度富铁化作用 矿质土表至125cm有 低活性富铁层 但无铁铝层的土壤 相当于 土壤发生学分类的燥红土 黄壤 黏淀红壤 红色石灰土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 国多见于长江以南温热气侯条件 植被为常 绿阔叶或常绿针叶林 三 富铁土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2 主导成土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中因矿物中度风化 强 烈盐基淋失作用 明显脱硅导致铁铝氧 化物富集作用 诊断层 低活性富铁层 土体构型为Ah Bs C 诊断特性 厚度 30cm 质地为极细砂土 壤质细砂或更细的土质 有5YR或 更红的色调 该层中部分亚层厚度 10cm CEC 24cmol kg 黏粒 土壤剖面通体呈酸性或强酸性 土壤质地黏重 黏粒硅铝率在2 0 2 4之间 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美国富铁土剖面中国富铁土剖面 富铁土分为干润富铁土 常湿富铁土 湿润富铁土3个亚纲 富铁土区降水和热量 丰富 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或粮油作物 生产潜力很大 但因质地黏重 易于遭受 侵蚀 在开发利用应加防范 4 分类与利用 土表至150cm范围内具有高度富铁铝化作用的铁铝 层 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学中的砖红壤 赤红壤 红 壤和黄壤 广泛分布于热带 亚热带 我国长江以南 各省区 海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及云南 高温多雨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为热带雨林 季雨林 南亚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四 铁铝土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2 成土过程 强脱硅富铝化过程 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 件下 硅酸盐矿物强烈分解 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 淋失 铁 铝 锰在次生黏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 物并积累 生物富集过程 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繁多 有 机质积累量大 分解迅速 归还土壤的灰分元素和 N P K相当丰富 同时 植物还吸收相当数量的 钙 镁 铝 铁等 土壤的生物自肥能力很强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 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铁铝层 诊断特性 厚度 30 cm 黏粒含量 80 g kg CEC 16cmol kg ECEC 12cmol kg 50 200 m 粒级中可风化矿物 10 或细土全 钾含量 8 g kg 美国铁铝土剖面中国铁铝土剖面 铁铝土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 故只有 湿润铁铝土一个亚纲 铁铝土中原有有机质 迅速分解 作物携出 淋洗 侵蚀作用都会 招致土壤中氮素大量损失 因此 在生产中 需要采取各种措施 维持土壤氮素水平 再 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如油棕 咖啡 橡胶 柠檬 可可等 4 分类与利用 二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 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包括 均腐土 干旱土两个土纲 这些土纲主要分布在 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 其土壤的共同特 征是土壤剖面通体具有石灰反应 土壤 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或半干润土壤水 分状况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均腐土是具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 且在黏化 层上界至125cm 或在矿质土表至180cm 石质或准石 质层 盐基饱和度 50 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 学分类中的黑垆土 黑钙土 栗钙土 灰褐土 磷质 石灰土 主要分布于温带 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杂类草 草甸 草甸草原及草原地区 植被以羊草 针茅 杂 类草为主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布广 南方喀斯特 地区及南海诸岛也有分布 一 均腐土 2 成土过程 主导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积累作用和钙积作用 此 外还有附加的黏化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磷的聚集 与淋移 积盐与脱盐作用 土体构型为Ah AB Bk C 土壤pH值在7 0 8 0之间 盐基饱和 代换性盐基以钙 镁离子为主 土壤次生黏土矿物以2 1型伊利石为主 在土体 下部常有弱黏化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 主要是暗沃表层 其他还有钙积层 黏化 层 漂白层 舌状层等 诊断特性 土表下20 100cm具有均腐殖质特性 盐基饱和度不小于50 美国均腐土剖面中国均腐土剖面 均腐土可分为干润均腐土 湿润均腐 土 岩性均腐土3个亚纲 均腐土区植被以 羊草 针茅 杂类草为主 是良好的放牧 场和割草场 适宜于各种家蓄饲养 尤其 大畜发展 应根据土壤特点 因地制宜地 安排农牧林业用地 建立林网粮草轮作制 度 促进农牧林业全面发展 4 分类和利用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二 干旱土 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 和任一表下层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 中干旱土纲和漠土纲中的各种土壤类型 世界 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发育 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 和荒漠 我国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 350mm的西部地区 包括新疆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青海和西藏省区 主导成土过程有干旱表层的形成 钙积过 程 石膏化过程和盐积过程 长期干旱缺水 植被以耐旱灌木 小半灌木为主 有机质 积累少 降水少 淋溶作用弱 盐基 碳酸钙 石 膏和易溶盐含量较高 土壤发生层和整个土体发育程度很低 2 成土过程 3 土壤剖面构型 钙积正常干旱土 J A B C型 即 干旱表层 腐殖质层 钙积层 母质层 盐积石膏正常干旱土 J Bt C y Bz C 即干旱表层 紧实层 石膏 盐积 层 母质层 美国干旱土剖面中国干旱土剖面 4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包括 干旱表层 土表至100cm有一层或更多的诊断层 盐积层 超盐积层 盐磐 石膏层 超石膏层 钙积层 超钙积层 钙磐 黏化层或雏形层 根据土壤温度状况可以将干旱土细分为 寒性干旱土 正常干旱土2个亚纲 干旱土 是受干旱因素控制最强的土纲 这里没有 灌溉 就没有农业 5 分类和利用 水成型土纲系列包括盐成土 有机土 潜育 土和冻土 在目前世界主要的土壤分类系统中 均未将冻土作为一个独立的土壤分类单元划分 出来 但冻土是土壤圈与水圈 大气圈相互作 用最为密切的部分之一 因此 冻土已成为全 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三 水成型土纲系列 一 盐成土 盐成土是指在土表至30 cm有盐积层 或土表至 15cm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 学分类中的盐土和碱土 主要发育于干旱 半干旱低 平洼地 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 气候干旱 降水少 地下水位浅 矿化度高 盐分主要是钠 钙 镁的 碳酸盐 硫酸盐和氯化物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其主导成土过程有盐化和碱化过程 盐成 土表层常有白色或灰白色盐分富集 盐成土 有机质含量低 pH值高 土壤结构差 盐分 含量高或代换性钠离子含量高 2 成土过程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盐积层 为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 溶性盐类富集的土层 厚度 15cm 干旱区 含盐量 20g kg 其他地区 10 g kg 碱积层 为交换性钠含量高的特殊淀积黏 化层 呈柱状或棱柱状结构 土体下部40cm 范围某一亚层交换性钠饱和度 30 pH 9 表土层含盐量 5g kg 中国盐成土剖面 内蒙古鄂托克旗巴音陶亥乡南侧土壤盐化断面图 盐成土举例 1 内蒙古合洞察汗湖沿岸土壤盐碱化过程分异图式 盐成土举例 2 盐成土景观图 盐成土细分为碱积盐成土和正常盐成土2个 亚纲 盐成土分布区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 也具有发展农牧业的巨大潜力 只要坚持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的原则 并采取综合治 理措施 就能适度开发利用盐成土资源 4 分类与改良利用 有机土是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 以泥炭化 成土过程为主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发生学 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 全球地势低洼地区都有分布 为非地带性土壤 只要 是气候湿润 因地表富集水分和养分而通气状况较差的 地段 都有可能分布有机土 中国有机土分布于东北大 小兴安林 长白山 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等 二 有机土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2 成土过程 包括泥炭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泥炭化过程 潮湿环境 大量有机残体发生强烈厌氧 还原 使有机残体以未分解 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 积累于表层 有机质含量200 500g kg 泥炭层厚度50 200cm 潜育化过程 由于长期渍水 土壤中高价铁 锰氧化 物还原 随水迁移并生成蓝铁矿 硫铁矿 菱铁矿 菱 锰矿等 土壤变为青灰 蓝灰 灰黑色潜育层 当水分 落干 低价铁 锰又被氧化 形成锈色斑纹层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有潮湿土壤水分 形成还原环境 最上层为草根层 As 厚50 60cm 泥炭层 H 厚度 50cm 以黑棕色或灰棕色 为主 有机质含量可达500 g kg 腐泥层 m 为分解充分的有机质层 潜育层 G 为滞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蓝灰色黏 质土层 土体紧实 有锈纹锈斑及铁锰结核 美国有机土中国有机土 4 分类与改良利用 有机土分为永冻有机土和正常有机土2个亚 纲 有机土含大量有机物和氮素 再加地形平 坦 更有利于开发利用 但因有机土过湿 土 壤比热大 解冻升温缓慢 磷 钾等矿质养分 含量偏低 故在垦殖时需修建排水系统 增施 矿质养分 潜育土是指矿质土表至50cm范围内有 10cm厚有潜育特征的土壤 相当于土壤 发生学分类中的草甸土 潮土 林灌草甸 土 沼泽土 形成条件 低洼地形 土壤 水分饱和 有机物质丰富 中国潜育土分 布在东北地区和中下游地区 三 潜育土 1 土纲定义与成土环境 2 成土过程 主导成土过程有强烈的还原过程和有机质的 积累与分解 3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潜育特性是潜育土的主要诊断依据 按体积计 50 以上土壤基质色调比7 5Y更绿或更蓝 或无彩色 土体构型为A G型 潜育层有少量 锈斑纹 铁锰凝团 结核或铁锰管状物 中国潜育土剖面 4 分类与改良利用 潜育土分为永冻潜育土 滞水潜育土和正常潜 育土3个亚纲 潜育土作为湿地土壤的组成部分 既是可垦耕地的重要后备资源 又是保护生态 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1 地理分布和成土条件 冻土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 北冰 洋沿岸地区是冻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