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 文 摘 要 ( 中文) 《老子》生命哲学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它形成于东周时期, 正值奴隶制度解体、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诸侯征战,哀鸿遍野,社会的剧烈变革给人们的生命存在带来了巨大威胁, “生命”问题成为思想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先前的传统文化又成为他们重要的理论来源 《老子》生命哲学主要探讨了生命的产生、过程、内涵、价值、生命的存在方式及修养方法;与其它生命哲学相比较, 《老子》生命哲学则体现出了“天人合一” 、 “生命本位” 、 “自然关怀” 、 “内向主体”等显著特点 在当代社会,重新研究《老子》生命哲学,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生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也有利于建设文明的生态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贵身”与“贵心”理论方面不够深刻;忽视“生命”的“社会”维度;生命之“外向主体”向度的缺失因此,对于《老子》生命哲学,我们应该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关键词:老子 生命哲学 天人合一 内向主体 3[Abstract] Particu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lid cultural source make for the birth of laozi philosophy of life. It came into being during Eastern Zhou dynasty when the slavery disintegrated and feudalism took shape , wars breaking out all years and the people losing their lives , which greatly threatened the existence of the lives ,so most of the thinkers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about life and the previous 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helped them to think .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s about the emergence of life 、the process of life 、the intension of life 、the value of life 、the existence form of life and the way of care for life; compared with other philosophy of life, it has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 The sky and human gather one” 、“ Life is the most important” 、“ The natural form of life ” 、 “ Indrawn subject” .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studying laozi philosophy of life is good for the health of life 、the harmony of society 、the balance of the ecology; however we should see its disadvantages which chiefly involve three aspects:The theory of care for body and the theory of care for spirit are not enough profound ,and it denys the social nature of the life and the outside subject of the life .So we must sublate the laozi philosophy of life. Keywords: Laozi Philosophy of life The sky and human gather one Inside subject 前言 “生命哲学”是一个源于西方的哲学概念, “在英文中被表达为‘life philosophy’ 、 ‘philosophy of life ’ 又译为‘生的哲学’ 、 ‘生活哲学’ 。
分为日常用 语中的生命哲学和作为哲学派别的生命哲学前者的含义是: (1)指对实际生活 有用的智慧和看法; (2)讨论道德生活的目标和标准的伦理学; (3)在古希腊哲 学中斯多葛主义和依壁鸠鲁主义有时也被称为日常用语中的生命哲学 ”①而作为哲学派别的生命哲学,是指 19 世纪末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开始出现的哲学思潮 他们所谈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限于伦理道德方面,而涉及到本体论、认识论和 方法论等许多领域他们的理论主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生命哲学家夸大了 生命的意义和作用,把生命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生命哲学强调运动变化, 反对机械决定论; (3)在认识论方面,生命哲学家贬低理智、抬高直觉因此, 西方“广义的”生命哲学同时包含了“日常用语中的生命哲学”和“作为哲学派 别的生命哲学” ,所有探索生命的产生、存在、本质、价值及实现的哲学思想都 适用这个范畴; “狭义的”的生命哲学则专指“作为哲学派别的生命哲学” 一般 认为,西方“广义的”生命哲学可以追朔到古希腊哲学;而“狭义的”生命哲学 则最早发源于 18 世纪的德国, “直接渊源于叔本华、哈特曼等人的意志主义叔 本华用盲目的、非理性的‘生存意志’解释世界的理论,对生命哲学的产生起了 重要的影响。
”②其创立人是威廉·狄尔泰(W i l h e l m D i l t h e y , 1 8 3 3 - - 1 9 1 1 ) ,并 于 2 0 世纪初达到兴盛阶段 而中国学界对“生命哲学”的关注也始于 2 0 世纪初,因为“当时西方思想 与中国文化的直接碰撞和交流使中国传统思想进入了自觉时期 当时的生命哲学 正领时代风气之先,柏格森、怀特海等人的思想的引介则直接促发了中国生命哲 学的自觉现代著名思想家如熊十力、梁漱溟等纷纷对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进行 开掘与重构 ”③由于中国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生命哲学派别,其哲学特质也甚殊于西方,因此西方“狭义的”生命哲学范畴不适用于中国的生命哲学,然而许多 学者却据此误认为中国没有生命哲学事实上,尽管中国生命哲学的专门研究起 步较晚,但生命哲学的传统或有关生命哲学的思想却渊源流长反观中国传统文 化,几乎每一个角落都留有生命哲学思想的印记,从《周易》 、 《山海经》 、 《诗经》 到《老子》 、 《庄子》再到《论语》 、 《孟子》等古代典籍,大多都是以对生命的热 切追求为主题,尽然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存在的殷切关怀和无比崇仰 与西方生命哲学派别不同,中国生命哲学更关心人的身心健康、生命的和谐 以及生命超越价值的实现,致力于提供一些对实际生活有用的智慧和看法。
在一 定意义上讲,中国的生命哲学更接近于西方“日常用语中的生命哲学” 尽管如 此,中国生命哲学依然体现出了“天人合一” 、 “致虚守静”等中国哲学的共性 就先秦生命哲学而言,尽管诸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关于生命哲学思想的论述, 但“崇自然,尚无为”的道家哲学却是最突出、最完备的关于道家生命哲学的 研究现状,尹选波先生讲到: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老庄哲学的研究,一 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的学术进展,成绩喜 人但是,从道家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看,尚有未涉足的方面,也有其关注不①葛力:现代西方哲学辞典,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 年 ② 韩震:现代西方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第 110 页 ③ 张树业:生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历史和未来,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03 年第 1 期 1 2够或忽视之处,如对道教生命观的研究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令人可喜的是近几 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道家的生命观问题,但还未见有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道家生 命观的学术专著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李霞的《生死智 慧———道家生命观研究》一书是道家生命哲学研究的新创获,填补了这一研究 领域的空白”①实际上,虽然近年来系统地研究道家生命观的专著不多,但相关 的论文陆续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道家和道教生命哲学研究的逐渐 重视。
而要深入研究道家和道教生命哲学,就必须重视《老子》生命哲学的研究 因为,在道家生命哲学系统中, 《老子》哲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应当被奉为 开山之鼻祖、道家生命哲学之父因为《老子》哲学不但提出了道家生命哲学的 许多重要概念,而且为道家生命哲学奠定了基本的发展路线虽然早期道家也提 出了人的生命问题,但它缺乏理性的系统思考而《老子》哲学,不但以“生命” 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②、明确提出关爱生命的主张,还对生命的产生、生命的 过程、生命的内涵、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理想状态和存在方式以及生命的修养方 法等内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和论证,并以极为抽象的概念“道”把天地、 万物、社会、历史与人完全有机地囊括在内,对生命进行超越时空的抽象化、系 统化建构, 而这个理论体系又直接影响了以后道家生命哲学乃至道教生命哲学的 发展,显示出不朽的理论魅力!因此, 《老子》生命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 另外, 《老子》生命哲学研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 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但也面临着以下诸多难题: (1)生命意识 的淡漠,身体、精神方面的疾病逐渐增多, 同时自杀、吸毒、暴力事件频频出现, 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2)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 之间的摩擦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化,社会和谐面临着严峻挑战; (3)自然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加剧。
而《老子》哲学提倡“清 心寡欲” 、 “重生贵己”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可以有效 弥补西方强势文化的不足,加快上述社会问题的解决 ① 尹选波:道家生命哲学的新创获——读《生死智慧——道家生死观研究》 ,载于《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 5 期 ②关于《老子》生命哲学,在徐复观先生看来, “老子思想基本上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存在论证,虽然可以运用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文化情景之中,但是其根本的关怀,还是在于实现与证成生命圆满的存有意义与价值主要是建立在形上学的宇宙论上,推求到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决定与自己生命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 (见郑志明: 《宗教的医疗观与生命教育》 ,台湾大元书局 2004 版,第 1 页 ) 3第一章《老子》生命哲学的历史文化渊源 第一节 历史渊源 关于《老子》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长久以来一直存有争议按陈鼓应先生 的说法, “老子即老聃, 《老子》一书为老聃所作,成书不至晚于战国初⋯⋯《老 子》这本书是一本专著而不是编纂”①陈先生的论证比较充分,可以作为参考 按照现时学术界的通行看法, 《老子》其书的产生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大约是在 春秋初期至战国前期。
而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处于大变动的历史阶 段,其时奴隶社会开始解体,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老子》哲学思想的形成无疑 与当时的社会变动密切相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一时期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耕、铁器工 具开始出现并普遍推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也逐渐繁 荣起来社会的进步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财富却被上层统治者 攫为己有, 肆意挥霍; 下层劳动人民整日为生计疲于奔命, 其生活依旧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