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桌案家具文化明代桌案家具文化一、 历史背景(1368 年-1644 年)明朝中叶(16 世纪) ,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桌案类包括:1 炕桌、炕几、炕案;2 香几;3 酒桌、半桌;4 方桌;5 条几、条桌、条案;6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7 其它桌案等炕桌、炕几、炕案: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桌放在炕或床的中间;炕几、炕案由于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两侧端 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香几多为圆形少方形,腿足弯曲较为夸张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香几多居中放置,四无旁依,应面面宜人欣赏,体圆而委婉多资者较佳 酒桌、半桌:这是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酒桌远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边缘多起阳线一道,名曰“拦水线” 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故名它又叫“接桌” ,每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时,用它来拼接 方桌:是传世较多的一种家具,分为“八仙” 、 “六仙”和“四仙” ,在条桌、面桌上都可以找到同样的做法。
条几、条桌、条案:条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师的分法是: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 ,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 它们的结构不是用夹头榫,就是用插肩榫,否则便是变体共分有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就是较小型的,也大于半桌其结构、造型,往往与条桌、条案相同,只是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北京匠师均有明确的概念画桌、画案,为了便于站起来绘画,都不应有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称画桌,案形结构的称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其它桌案:桌和案一般不好区分,尤其是条案和条桌案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其前有俎几,其后才有桌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几是人们坐时的侧靠之具,多为长者、老者而设,到春秋战国时期,几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二、 明式家具的特点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匠师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在传统艺术方面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它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传统艺术品黄花梨套装家具黄花梨画桌 黄花梨双螭纹翘头案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 铁梨螭纹翘头案紫檀长桌 黄花梨云头纹方桌紫檀书案 黄花梨夔凤纹条案抽屉桌 供桌琴桌 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黄花梨木霸王枨条桌 紫檀木插肩榫画案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榫铆精密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彩4、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因此,判别明代及前清家具,也常以此为标准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
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 雅是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 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 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总之,明式家具以做工精巧、造型精美、风格典雅著称,现代家具中仍有仿明式家具出现,而且受到人们的偏爱,价格昂贵可以说明代家具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动用文豪、文人墨客,包括皇上,参与的历史以来最多的年代就是说到一直现在四百多年,目前我们任何一个国家在设计的理念,包括我们自己没有超越我们的祖先,他能把人体学、结构,这种款式真是无可挑剔,这么多年我们自己都没有超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