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药物分析教研室第一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是新药研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药 制剂的质量标准共包括名称等十余项内容质量 标准的书写具规范的格式,具体要求参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现行版)其内容如下: 一、名称 六、检查 十一、注意 二、处方 七、浸出物测定 十二、规格 三、制法 八、含量测定 十三、贮藏 四、性状 九、功能与主治五、鉴别 十、用法与用量 一、名称 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二、处方 1、成方制剂应列处方单味制剂为单一药味,故不列处方,而在制法中说明药味及其份量; 制剂中使用的药引、辅料及附加剂一般不列入处方中,在制法中加以说 明 2、处方中的药材名称 凡国家标准已收载的药材,一律采用最新版规定的名称地方标准 收载的品种与国家药品标准名称相同而来源不同的,应另起名称国家 药品标准未收载的药材,应采用地方标准收载的名称,应另加注明 3、处方药味的排列 根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顺序排列, 书写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
4、处方中的炮制品写法 处方中药材不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净药材(干品 );某些剧毒药材生用时,冠以“生”字,以引起重视 ;处方中药材属炮制品的,一般用括号注明,与药典方 法不同的,应另加注明 5、处方量 处方中各药材的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 “g”为单位,容量以“ml”为单位,全处方量应以制 成1000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三、制法 u制法项下主要叙述处方中药物共多少味(包括药引、辅料) 各味药处理的简单工艺,对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工艺,应列出控制 的技术条件(如时间、温度、压力、PH值等)保密品种制法可 略(但申报资料中应有这部分内容) u属于常规或《中国药典》已规定的炮制加工品,在制法中不需 叙述,特殊的炮制加工可在附注中叙述 u制法中药材粉末的粉碎度用“粗粉”、“中粉”、“细粉”、 “极细粉”等表示,不列筛号u一般一个品名收载一个剂型的制法;蜜丸可并列收载水蜜丸、 小蜜丸与大蜜丸;制备蜜丸的炼蜜量要考虑各地气候、习惯等不 同,应规定一定幅度,但规定幅度不应过大,以免影响用药剂量 u单味制剂如属取原料直接打粉或直接投料,按常规方法制作的 ,不需经过各种处理的,可不列制法,如珍珠粉胶囊。
四、性状u一种制剂的性状往往与投料的原料质量及工艺有关原料 质量保证,工艺恒定则成品的性状应该是基本一致,故质量 标准中规定制剂的性状,能初步反映其质量情况制剂的性 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形状、气味等 u除去包装后的直观情况,按颜色、外形、气味依次描述; 片剂、丸剂如有包衣的还 应描述除去包衣后的片芯、丸芯 的颜色及气味,硬胶囊剂应写明除去胶囊后内容物的色泽; 丸剂如用朱砂、滑石粉或煎出液包衣,先描述包衣色,再描 述除去包衣后丸芯的颜色及气味u制剂色泽如以二种色调组合的,描写时以后者为主,如棕 红色,以红色为主,书写时颜色、形态后用分号色泽避免 用各地理解不同的术语,如青黄、土黄色、肉黄色、咖啡色 等 u 外用药及剧毒药不描述味 各种剂型描述举例如下:u丸剂 Ø 水丸 沉香化气丸: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Ø 蜜丸 艾附暖宫丸:本品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 甘而后苦、辛u散剂玉真散 本品为黄白色至淡黄色的粉末;气香,味麻辣u片剂牛黄解毒片 本品为素片或包衣片,素片或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 黄色;有冰片香气,味微苦、辛u颗粒剂 午时茶颗粒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
u锭剂 紫金锭 本品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气特异, 味辛而苦u煎膏剂二冬膏 本品为棕黄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味苦u糖浆剂川贝枇把糖浆 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凉 u合剂(口服液)小建中合剂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 、微辛中药口服液一般均有颜色,且难以达到澄明,性状描述时应 予注意u滴丸剂满山红油滴丸 本品为黄棕色的滴丸;有特异香气u胶囊剂 龟龄集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气香异,味咸 u酒剂舒筋活络酒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略苦 u酊剂 颠茄酊 本品为棕红色或棕绿色的液体;有微臭u流浸膏及浸膏剂甘草流浸膏 本品为棕色或红褐色的液体;味甜, 略苦涩甘草浸膏 本品为棕褐色固体,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 的特殊甜味;遇热软化易吸潮u膏药狗皮膏 本品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u橡胶膏剂伤湿止痛膏 本品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皮膏;气 芳香 五、鉴别 鉴别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编 写顺序为:显微鉴别、一般理化鉴别、色谱 鉴别一)显微鉴别应突出描述易察见的特征二)一般理化鉴别 u一般鉴别反应,如《中国药典》附录中已有规定,照 《中国药典》附录方法。
u样品配成供试溶液,u荧光鉴别(三)色谱鉴别 在复方制剂中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鉴别 1、中药制剂中有与《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同 一药味,一般尽可能采用与药材相同条件进行薄层色 谱鉴别,描述也应统一有些处方由于某些药味干扰 ,难以统一或虽无干扰,但在同一薄层板上可实现同 时检出几味药使操作简单,可采用其他条件 2、薄层色谱鉴别中如利用上项鉴别剩余的供试品溶 液,可不再重复写其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可先 写对照品(或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方法,再写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X页)”试验之后,写“吸 取鉴别(X)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上述对照品(或 对照药材)溶液各Xul”;而用上项鉴别的滤液( 溶液)或药渣,再进行处理后才制成供试品溶液 的,应首先描述其处理方法 此外,高效液相色谱很少直接用于中药制剂的 鉴别,气相色谱适宜于制剂中含挥发性成分的药 材鉴别六、检查 u先描述通则规定以外的的检查项目,其他应符合XX剂 型下有关规定(附录X) u通则规定的检查项目要列出具体数据的,或通则规定 以外的检查项目,其描述次序为相对密度、PH值、乙醇 量、总固体、干燥失重、水中不溶物、酸不溶物、重金 属等。
u如对通则中某项检查有特殊规定的,如小金丸可写“ 除溶散时限不检查外,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 规定(附录IA) 七、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和品种的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浸出 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测定并规 定限(幅)度指标八、含量测定 先写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再另起一行写含量测定限度规定 九、功能与主治 u功能要以中医术语来描述,力求简明扼要要突出主要功 能,使能指导主治,并应与主治衔接,先写功能,后写主治 ,中间以句号隔开,并以“用于”二字连接 u根据临床结果,如有明确的西医病名,一般可写在中医病 症之后 十、用法与用量 u先写用法,后写一次量及一日使用次数;同时可 供外用的,则列在服用最后,并用句号隔开 u用法 如用温开水送服的内服药,则写“口服”; 如需用其它方法送服的应写明 除特殊需要明确 者外,一般不写饭前或饭后服用 u用量 为常人有效剂量;儿童使用或以儿童使用为 主的中药制剂,应注明儿童剂量或不同年龄儿童剂 量 毒剧药要注明极量 u不同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也不同,须逐一写明 十一、注意 包括各种禁忌,如孕妇及其他疾患和体质方面的禁 忌、饮食的禁忌或注明该药为毒剧药等。
十二、规格 u规格的写法有以重量计、以装量计、以标量计等,Ø 以重量计的,如丸、片剂,注明每丸(或每片)的重量 ;Ø 以装量计的,如散剂、胶囊剂、液体制剂,注明每包( 或瓶、粒)的装量;Ø 以标示量计的,注明每片的含量同一品种有多种规格 时,量小的在前,依次排列 u规格单位在0.1以下用“mg”,以上用“g”; 液体制剂用“ml”u单味制剂有含量限度的,须列规格,是指每片 (或丸、粒)中含有主药或成分的量;按处方规 定制成多少丸(或片等)以及散装或大包装的以 重量(或体积)计算用量的中药制剂均不规定规 格规格最后不列标点符号 十三、贮藏 u系指对中药制剂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根据制剂的特性,注明保存的条件和要求u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品种可注明“密封” ;需在干燥处保存,不怕热的品种,加注“ 置阴凉干燥处”;遇光易变质的品种要加“ 避光”等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程序一、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u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测方法所作的 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 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u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根据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所制 定的符合中药特点控制中药质量的技术规范。
u制定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 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的原则 对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五个方面规范 即:u《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u《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u《非临床研究用药质量管理规范》(GLP)、 u《临床研究用药管理规范》(GCP) u《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SP)二、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药品标准现行《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定, 经国务 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药品必须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根据新药研究的不同阶段 制订相应的新药质量标准 按照《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要经 过个阶段: u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 u暂行或试行药品质量标准 u正式的药品质量标准 (二)企业标准 药品生产企业为保证药品质量制定的企业内 部标准一般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 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 竞争,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的重要措施 国外较大的企业均由企业标准,对外保密 三、质量标准的特征 药品应具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
而质量标准在保证药品上述性质的同时,本身又 具有如下特性:l 权威性l 科学性l 进展性四、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一)药物组成固定 (二)原料稳定 (三)制备工艺稳定 五、质量标准研究程序1、依据法规制定方案 总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 的《新药审批办法》中对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的 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标准拟定的各项内容参照现行 版《中国药典》 2、查阅有关资料 根据处方组成,查阅组方中药味的主要化学成 分及理化性质的文献资料、与功能主治有关的药效 学研究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制定质量标 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3、实验研究 对质量标准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试验研究 ,积累原始数据,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 据 4、制定质量标准草案 制定标准时,对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 “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既要 结合实际,又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限度 的制定要以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进行合理地制定 第三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u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同时,应编写起草说明,阐述 列入正文内容的理由、研究方法和内容u起草说明是对制定制剂质量标准的详细注释,充分反应质 量标准的制定过程,有助于判断所定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及各 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一、名称 u单味制剂(含提取物),一般采用原料(药材)名与剂型 名结合,如三七片、绞股蓝皂苷片 u 复方制剂Ø 采用方内主要药味缩写加剂型,如参芍片、香连丸、银黄口服液Ø 采用方中主要药味缩写加功效加剂型,如龙胆泻肝丸、银翘解毒冲剂、参附强 心丸Ø 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名或功效加剂型,如六味地黄颗粒、十全大补丸Ø 采用功效加剂型,如补中益气合剂、妇炎康复片、镇脑宁胶囊Ø 采用君药前加复方加剂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天仙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