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渗透压,主讲: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王文娟,,临床上输液常用液体,0.9%(即9g/L)NaCl溶液(生理盐水),5%(即50g/L) 葡萄糖溶液,,知识目标:1、掌握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渗透方向 (重点) ; 2、理解渗透压与渗透浓度的关系 (难点) ;3、知道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能力、化学计算能力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较小的溶剂分子(H2O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薄膜例如:细胞膜、膀胱膜、肠衣、毛细血管壁等渗透现象,纯水,纯水,,,,渗透现象,半透膜,,渗透现象,,,,,,,,,,,,,,,,,,由于半透膜两侧溶质粒子浓度的差异,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自发地由浓度较低溶液向浓度较高溶液方向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纯水,纯水,,,,,半透膜,蔗糖溶液,,,为阻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在溶液液面上方施加一额外的压力,这一压力就是溶液所具有的渗透压渗透压,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 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目,即溶质粒子总浓度, 医学上称为渗透浓度(cos), 常用单位是m mol/L渗透压与渗透浓度的关系,例1:比较相同温度下0.1mol/L NaCl溶液与0.1mol/L葡萄糖溶液渗透压的大小cos(NaCl)= c (Na + ) + c (Cl -)= 0.2mol/L=200mmol/L,∵葡糖糖为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cos(葡萄糖)=c (葡萄糖) = 0.1mol/L=100mmol/L, 0.1mol/LNaCl溶液cos > 0.1mol/L葡萄糖溶液cos,解:,渗透压与渗透浓度的关系,低渗溶液、等渗溶液和高渗溶液,正常人体血浆的渗透浓度(280~~320mmol/L),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例题2,计算 9g/L NaCl溶液及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并判断这两种溶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知识回顾,1、医学上溶液浓度常用的表示方法:nB物质的量浓度c B = ——(mol/L或mmol/L)VmB质量浓度 B = —— (g/L)V B 2、 c B 和 B的关系 c B= ——MB,例题2, (NaCl) 9g/Lc (NaCl)=—————=————=0.154mol/LM (NaCl) 58.5g/mol,cos(NaCl)=c (Na + ) + c (Cl -) =0.154mol/L+ 0.154mol/L=0.308mol/L=308mmol/L, 9g/L NaCl溶液是等渗溶液,又∵ NaCl = Na + + Cl -,计算 9g/L NaCl溶液及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并判断这两种溶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解:, (葡萄糖) 50g/Lc (葡萄糖)=———=———=0.278mol/LM (葡萄糖) 180g/mol,cos(葡萄糖)=c (葡萄糖) =0.278mol/L=278mmol/L,(接近280mmol/L), 50g/L葡萄糖溶液是等渗溶液,又∵葡糖糖为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计算 9g/L NaCl溶液及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并判断这两种溶液是等渗、低渗还是高渗溶液?,解:,,例题2,红细胞在等渗、低渗、高渗溶液中形态变化,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正常形态),(胀大→溶血),(皱缩→胞浆分离→血栓),让我好好想一想,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0.154mol / L (9g /L即0.9%)NaCl溶液(生理盐水) 0.278mol /L (50g /L即5%)葡萄糖溶液,特殊情况,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课堂反馈,1、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半透膜存在,半透膜两侧溶质粒子的浓度不同,渗透浓度不同,,( )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其渗透压相同cos的计算:盐类(强电解质): cos=各离子浓度之和;糖类(非电解质): cos= cB 4、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是( ) B、9 g/L NaClC、50 g/L 葡萄糖 D、5 g/L 葡萄糖,课堂反馈,,高渗溶液,A,A、15 g/L NaCl,(等渗),(等渗),B,3、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入液体时,应输入( )A、高渗溶液C、低渗溶液 D、都可以,B、等渗溶液,,,课后作业,(1)什么叫水中毒?(2)血液透析的原理?(3)高渗溶液治疗脑水肿的原理? 3、预习:第四章《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1节《化学反应速率》,1、P76—77《边学边练》 2、参阅教材《走近生活》《走近医学》,并查阅资料、咨询医生:,谢 谢,《溶液的渗透压》,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学法,五、教学程序,六、知识延伸,四、教法学法,(一)教法 1、直观性教学原则 2、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3、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二)学法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小结,,,新课导入,课堂反馈,内容讲述,五、教学程序,目标展示,作业布置,海水淡化原理(反渗透),海水淡化,目前已成为一些海岛、远洋客轮、某些缺少饮用淡水的国家获得淡水的主要方法。
碟管式反渗透移动应急供水 系统—饮用水应急救援车,安吉尔反(逆)渗透纯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