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游精品线路推荐之徒步穿越俩母山向家寨高顶寨俩母山风景区坐落在威远境内,其古寨群“雄甲天下”,雄伟险峻和磅礴气势“ 无人能比 ”向家寨、高顶寨、凤凰寨、宜心寨等主要古寨海拔都在 800 米左右,寨崖高 200-300 米,而闻名中外的钓鱼城、神臂城也只是海拔 300-400 米、寨崖高 100-200 米立于山下,只见寨子高耸如云,飞鸟不过;寨上俯瞰,悬崖绝壁,头晕目眩向家寨是四川最大、最高、最雄壮的古寨,也是全国最大古寨之一,东西长 4.5 公里,南北长 3.8 公里,有大寨门、双寨门、水寨门等七个寨门,寨门梯道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 800 多年,属南宋军队抗蒙防御体系寨上分内城、外城,设过县衙,古迹遍野,保存最完整的文化古迹当属洄龙门悬崖上的清代石刻,石刻详细地说明了古寨在清末白莲教时期的寨情高顶寨海拔 763 米,寨门 3 道,为咸丰年间(1851-1861)建造,除寨门外无路可上光绪(1875-1908)年间红灯教农民起义,被清军追歼,聚守此寨,半年有余,因弹尽粮绝,被全歼,尸骨遍野,至今偶有发现,现寨上森林全覆盖,无人居住向家寨下围子湾宋墓群,墓内雕刻精美,墓室很有气势徒步穿越向家寨、高顶寨,正逐渐成为驴友的热门路线。
徒步穿越这两座人迹罕至的古寨,一天足矣小寨门石刻佛龛森林覆盖的高顶寨入寨大门在威远县越溪镇和两河镇的交界处,一座森林植被繁茂、海拔763 米的山头上矗立着历史悠久的高顶寨高顶寨春季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盛夏凉风徐徐,无酷暑之热;秋季红叶迷人,松涛令人心醉;寒冬白雪皑皑,冰柱遍野…… 高顶寨的寨墙高 9 米,宽 12 米;寨门高 3 米,宽 2 米,深 7 米寨墙两边砌条石于悬崖绝壁之上,寨门、寨墙保存基本完整在寨门一侧的石壁上,有“古高顶寨”石刻和清咸(1851-1861)年间维修建造的石刻碑记穿过高顶寨大寨门,前行数十米有一石刻佛龛,据专家考证,佛龛中的石刻佛像出自唐代古寨凭借方山台地之险要而建,在上山路口设置寨门,修筑碉堡、堵卡,以险要山崖作为天然寨墙,山崖旁设有哨所,堆置无数乱石山顶开阔处修建有院落、仓房,周围开池、垦地寨内常年囤积粮草、置备刀矛、枪石、铁砂、火烛等山寨设有寨主,平常留少数人守寨,人们在山下耕种,一遇战事就上山备战连接山寨与山脚的,是一条条凿于悬崖之上的石级阶梯阶梯和寨门相连,是进入山寨的唯一通道接近山寨处,尚有寨门守护,每一道石梯连接一道寨门,而寨门又大多建在山势陡转之处。
此外,四周为两三百米的绝壁悬崖,飞鸟不过,猿猴愁攀天堑之地,造就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朝时,皇室御医孙静阳受封赏赐后隐居此寨,修缮了 3 道寨门,并修建别墅山庄,内设房舍、书楼、冷亭、鱼池等清初顺治八年(1651 年) ,吴三桂奉清廷之命进剿四川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政权过程中,部分起义军据高顶寨和相邻山寨向家寨为营,与清军相持恶战半年之久,终因军困山寨,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清朝中期,红灯教、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军也在两寨风靡一时由于山高路陡,现在山上只住了一家人,并且上边不通水电平时很少有人上去,上山的路也基本上被杂草覆盖了高顶寨神奇的地貌和厚重的历史都为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走在上边,让人还能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在古寨生活的场景,只是现在多了一份沉寂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