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全称: 电子计算机) 别称:电脑;中文:计算机汉语拼音:ji sudn ji英文:Computer、calculation machine、PC (个人计算机)、laptop(笔 记本电脑)、Workstation(工作站)、Server (服务器)、Mainframe(大型 机)、Supercomputer (超级计算机)法文: OrdinateurPC机早期称作微机,初期在香港商人之间被称为电脑,后引入国内, 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名字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 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用于计算弹道是由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 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 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 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 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 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 后逐步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到 1970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 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 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 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 网络通信等工作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 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 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于是, 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 IBM于1981年推出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为硬体架构,以微软公司的MS-DOS为操作系统的个人电 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推出的 微处理器以及微 软推出的操作系统的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Wintel架构全 面取代了 IBM在个人电脑世界的主导地位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 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 170 多平方米,重 量约30吨,消耗近 150千瓦的电力。
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 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 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的 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 (Clifford E.Berry , 1918-1963 ) 于 1939 年 10 月 制 造 的"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 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 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 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 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 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 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 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 家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