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遗技艺“糖画”田野调查 赵晓霞Summary:糖画技艺是被列入国家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中的一项传统的手工艺糖画看起来像是一种江湖把戏,但其实是一门高深的民间技艺,糖画线条起伏有致或细若游丝或遒劲有力,让人联想到国画大写意绘画,甚至现代主义绘画的意味做为一种民间技艺,它不单单承载的是一种美的欣赏,更多的反映了一种民俗風味、市井人情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过程中找到了糖画的第四代传人韩永强老师,对糖画的历史、技艺、美学价值进行了实地的研究,并撰写出本篇关于糖画的田野调查报告Key:糖画;民间技艺;国画;大写意;非遗项目一勺精心熬制的蔗糖,在糖画艺人手中一纵一放,婉转流长浓稠的汤汁顺着铜勺倾泻而下,在洁白的大理石上,勾勒出精妙绝伦的图案,几秒过后,随着糖液凝固刚才还微不足道的糖浆竟悄然变成一件晶莹剔透的艺术品它是糖,亦是画,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一个浪漫而又甜蜜的名字——糖画一糖画即以糖作画,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四川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叫“倒糖饼儿”,川东叫“糖关刀”,川北叫“糖灯影儿”直到1986年,已故民俗专家蒋守文先生突发灵感,正式命名为“糖画”并沿用至今。
糖画,虽受到人们喜爱,但历史上鲜有记载现在公认有文字可考的史料把糖画诞生的历史上溯到明代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到了清代,糖画技艺日趋精妙,题材广泛,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诗句中真实记录了,当时糖画盛行的景况直至今日,糖画已然成为脍炙人口的“食艺结合”的典范本篇田野调查报告采访对象是糖画非遗传承人韩永强老师据韩永强老师所述,他所拜的师父是祖传糖画艺人马海北,马海北师承马城池,马城池师承马增午,到了韩永强这里已是第四代,韩老师又收闫月娥为徒,现已延续到第五代传人看到这条充满历史气息的传承之路,我不由得感叹,一项传统的技艺想要历经岁月流传至今绝非易事,它需要一代代人心甘情愿的付出心血去经营传承,就像接力赛一样,整个环节只要断了,那么一项珍贵的技艺将会随着最后一棒接力者,永封于世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它身上蕴含着历史感、市井气,同时也蕴含着自身那份独特的美需要我们走近,细细感受,慢慢品读二我们看着糖画艺人在绘制糖画过程中游刃有余实则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永强老师用了十几年的光阴去磨练这一项技艺,长年累月专注于一件事才练就了赋予每一勺糖液生命的境界。
接下来我们跟随韩老师的讲解,详细的记录了糖画的技艺的制作流程及工具详情一)熬糖制作糖画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熬糖,原料必须选用上等白砂糖,按比例与麦芽糖混合,注水熬制糖色由白变黄,糖液由清变稠,直至焦黄麦芽糖的融入可增加糖的张力,能够拉出匀称的糖丝这样在作画时才能飞丝走线,粗细有致在等待数分钟后泛起无数鱼眼大小的小糖泡,就说明此时糖液已达到最佳火候,即可以起火凝固,以备后用二)糖画工具纸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而对于糖画,制糖大理石板自然也举足轻重制作糖画的大理石板,需要50—60厘米白色石板因为这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白色也最能体现出糖画的晶莹剔透,把糖画的艺术效果衬托到最大化制作糖画前准备一块干净的大理石板先开水浇淋板面,既清洗消毒又改变石板的密度,使间隙增大,然后刷菜油慢慢渗透处理过的大理石板才会光滑润泽确保糖画与面板剥离的时候不会粘连制作糖画所用的工具还有竹签、压台、糖勺、铜铲等三)技法按照传统,糖画的技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丝”,行话叫“丝丝货”这种手法最为常见这种技法也是整个糖画技巧的基本功,起到联结主要结构的作用做“糖饼儿”讲究丝丝货不能断,拉糖丝时就要拉得更均匀,然后要慢慢的拉丝,到最后才可把糖丝切断。
第二类是“拓”,行话叫“拭皮子”就是用工具,把大理石上的糖液抹成一定形状,为整体造型打下基础,“拭皮子”讲究对糖的掌握,糖稀了,一拭就薄,糖干了,一试就裹起来了,所以要掌握好糖的温度和浓度再来是“拭皮子”第三类是“板板货”也是相对最难的一种,在使用该技法前,需要先把图案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糖去填充,填充部分的糖块一般较厚,比如说倒个人物、倒个鱼,勾起以后再把空白填满,填满过后再切纹路,如加一些鱼鳞之类的纹路三种手法缺一不可,因此糖画艺人必须把这三种技艺都铭熟于心才能游刃有余的创作出一幅幅糖画作品,糖画作品才能吸引大众的喜爱流传至今三糖画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为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的融合糖画同国画艺术极为相似,都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运笔走势都颇具自然之气,流畅悠扬,图案在薄厚之间给人一种国画的熟悉感糖液在洁白的大理石板上漫延,如同国画中水墨颜料的晕染,安静祥和之感徒然而生糖画”以糖为墨、以勺为笔,我们在糖画中也可以看到挥毫泼墨,曲径婉转,所画成品也顿挫有致,起伏有力因此,我认为糖画与美术作品相比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别糖画作品的题材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较之大写意国画的高雅显得更加通俗亲民,使很少接受到美育的平民百姓也得到美的享受。
这种享受是淳朴的,它更具有市井的温度和人情的韵味,同时它也是一份历史的回忆它在平淡中透露着难能可贵,是一项值得永远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的民间技艺Reference[1]吉晓苹,中国民间糖画艺术的文化透视[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2]刘闻捷,姜语锐.浅析糖画艺术中蕴含的国画艺术特征[J].国画家,2016年04期[3]仓诗建,姜语锐,靳桂芳.浅谈民间糖画的艺术特征[J].兰台世界,2015年25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