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氓》 叙事诗弃妇诗四言古诗作家作品:1、 《氓》选自《诗经·卫风》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诗歌 305 篇3、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本文要点:1、 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 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妇女受欺凌、损害的悲惨命运,也是对当时婚姻制度不合理的控诉2、 本诗各章的主要内容3、 女主人公的主要性格特征4、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5、 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 一、单选题:1、 (A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 头A、 《诗经》B、 《楚辞》C、汉乐府诗D、白居易诗2 2、 我国 文学 史上 最早 的一 部诗 歌 总集 (C )A、 《乐府诗集》B、 《离骚》C、 《诗经》D、 《楚辞》3、 《诗经》中最有价值、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 )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4、 后人把以国风为代表的 《诗经》与以《离 骚》为代表的《楚辞》并称为(A ) A、风骚B、诗辞C、韵文D、 辞赋5 、 《 氓 》 中 采 用 的 主 要 表 达 方 式 是 (A ) A、赋B、比C、兴D、比兴6、 《氓》中使人物性格得到更鲜明体现的 方法是(B ) 。
A、类比B、对比C、象征D、侧写 二、多选题:1 、《 诗 经 》 在 表 现 形 式 上 的 特 点 有3 (ABDE ) A、以四言为主B、多用比兴C、平仄协调D、讲究节奏和韵律E、常用重章叠句2、 《氓》中的对比手法表现在(ABD ) A、 氓与弃妇的性格对比B、以结婚为界,氓的性格的前后对比C、氓与其他男子的性格对比D、以被休弃为界,弃妇性格的前后对比E、女子之间的性格对比3、 《氓》中抒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主要有 (AD ) A、 善良忠贞B、卑劣无耻C、虚伪凶狠D、勤劳坚毅E、委曲求全4、《氓》中运用的比兴诗句有 ( ACDE )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水汤汤,渐车为裳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E、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本诗中运用到的成语有(BC )4 A、子无良媒B、 夙兴夜寐C、 信誓旦旦D、以尔车来E、 总角之宴 三、简析题:阅读《氓》最后一小节,回答问题:1、 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比兴意义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弃妇的悲惨生活没有尽头2、 指出体现氓“士贰其行”的诗句 “信誓旦旦 ” ,” 不思其反3、 指出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诗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 指出本节中用到的成语和采用的修 辞手法。
成语“信誓旦旦” ,采用的修辞手法有顶针、比喻《行路难》乐府旧题诗(盛唐)李白 作家作品: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李太白集》 5 2、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3、 李白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本文要点:1、 主旨 :抒写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在现实 与理想发生冲突中的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 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2、 本诗按照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安排结 构层次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表现诗人什么心情4、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的象征意义是什么?5、 诗人运用哪些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对前 途的希望和信念6、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思想 情怀一、单选题:6 1 、 李 白 是 继 屈 原 之 后 又 一 杰 出 的 (C )主义诗人A、古典B、现实C、浪漫D、象征2、诗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具有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的诗人是 (A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陆游3、 《行路难》中运用行为细节揭示内心抑 郁悲愤的诗句是(B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 《行路难》中,以路途艰险比喻世路艰 难的诗句是(C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 《 行 路 难 》 中 , 情 感 运 行 的 特 点 是(D )7 A、逐层递进B、逐层递退C、平缓舒展D、起伏跌宕6、李白诗歌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 )A、大开大阖B、整齐规范C、对仗工稳D、转折对比7、 李白 《行路难》的抒写主旨是(A )A、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B、朝廷昏暗和仕途艰难C、积极用世和执著追求D、恃才自信和满怀希望 二、多选题:1、下列诗篇属于乐府体的有(ADE )A、陆游《关山月》B、李商隐《无题》C、陶渊明《饮酒》D、李白《行路难》E、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 《 行 路 难 》 中 所 运 用 的 抒 情 方 法 有 ( ABCDE )A、借事抒情B、借行为细节抒情C 、 借 象 征 抒 情D 、 借 典 故 抒 情E、直抒胸臆8 3、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运用典故来抒 情的诗句有( BCD )A、拔剑四顾心茫然B、 闲来垂钓碧溪上C、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E、将登太行雪满山 三、简析题;1、 指出诗中的行为细节及其表现意义。
行为细节:“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表现意义: 形象表达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之情2、 指出诗中的象征句及其暗喻意义象征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象征人世与仕途的艰难险阻(世路艰险)3、 诗中用了哪几个历史人物典故?表达 什么感情?用吕尚、伊尹终遇明主的典故表示自己仍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用宗悫的话来形象地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4、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9 神?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乐观 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5、 本诗的情感流程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 么?情感流程的特点:起伏跌宕原因:现实的压抑与内心的自信相互冲撞,失望与希望交替起伏四、问答题李白《行路难》一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写于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后, 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10 《登高》 (登高抒怀 ) 七言律诗通体对仗(盛唐)杜甫 作家作品:1、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
2、 杜甫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 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 被人们誉为 “诗史”3、 杜甫诗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 创作风格本文要点:1、 主旨 :这首诗通过深秋登高所望所 思的抒写,概括了诗人大半身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深重忧虑,透露出国难、家愁加于己身的痛楚悲秋)2、 融情入景,即景抒怀3、 通体对仗,韵律和谐4、 用词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内涵丰富11 一、单选题1、 《登高》的诗眼是(B ) A、落木B、悲秋C、登台D、霜鬓2 、《 登 高 》 前 四 句 的 抒 情 方 法 是(A ) 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3 、《 登 高 》 后 四 句 的 抒 情 方 法 是 (B ) 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4、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象中所渗 透的诗人的主要感受是(C ) A、秋衰B、老病C、国势衰微D、穷愁潦倒5、 《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的意思 是(D ) A、 由于艰难苦恨,白头发愈来愈多B、 由于年老病衰,白头发愈来愈多C、 由于生活艰苦,非常痛恨年老病衰D、 国事艰难,非常遗憾因年老而不能尽12 力。
6、作为一首七律诗,杜甫的《登高》在形 式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D ) A、首句入韵B、首尾二联不对偶C、二三两联对偶D、四联全对偶7、杜甫的诗歌主要表现出了(C ) 的风格特点A、雄奇奔放B、清丽自然C、沉郁顿挫D、豪放飘逸 二、多选题1.下列诗篇,属于七律的有(CDE ) A、 王昌龄《从军行》B、李白《行路难》C、杜甫《登高》D、 陆游《书愤》E 李商隐《无题》2. 《登高》中的“悲秋”的主要寓意有 ( ACE ) A、悲季节之秋B、悲行役之秋13 C、悲人生之秋D、悲离别之秋E、悲国势之秋3. 《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 台 ” 两 句 所 包 蕴 的 主 要 感 情 有( ABCD ) A、羁旅之思B、怀乡之情C、垂暮之叹D、衰病之怨E、离别之难 三、简析题1.前四句的抒情方法是什么?情感基 调是什么?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感情基调:哀2.前四句写景的感觉情调有何不同? 分别渗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首句写劲秋,渗透政局动荡之思;第二句写清秋,渗透孤单清冷之哀;第三句写衰秋,渗透国势衰颓之痛;第四句写肃秋,渗透历史无情之叹3. “悲秋”之“秋”中有哪几方面的寓 意?前四句写季节之秋;后四句写人生之14 秋;渗透在两者之中的是国势之秋。
4.为什么说 “ 悲秋 ” 二字是联结景和情的 关键词语 ? “ 秋” 字锁合前四句写景,“ 悲” 字 引出后四句抒情5.“ 作客”的内涵是羁旅行役之苦吗? 为什么?这里的“做客”主要不是抒写羁旅 行役之苦,而是抒写远离朝政之哀,因为此时诗人已不在“行役”,他心中始终想的是回到朝政,为国尽力6.最后一联主要是抒写年老多病之哀 吗?为什么?最后一联主要不是抒写年老多病之哀,而是抒写因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尽责尽力的遗憾,这才是终生为国为民、忠贞不二的杜甫之心《 无题》 七言律诗爱情诗(晚唐)李商隐作家作品:15 1、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缜密,想象丰富, 情 致婉曲,文采华美,具有独特风格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尤其著名2、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 杜” 3、 李商隐的作品集有 《樊南文集》、 《李义 山诗集》本文要点:1、 主旨 :抒写了刻骨铭心的离别相思之情, 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忠贞、执着2、 “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为什么在一句 诗里用了两个难字?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和“泪”的双关意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什么?4、 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5、 婉曲柔密的风格 一、单选题1、诗歌以“无题” 命名,为(B ) 所创。
A、李清照B、李商隐16 C、李煜D、李白2、 《无题》中分写男女双方并用了推己及 人方法的一联是(C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3、 《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 灰泪始干” 两句的抒情方法是 (C ) A、借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神话传说 抒情二、多选题1. 《无题》中采用比拟修辞手法的诗句有 ( AE ) A、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C、晓镜但愁云鬓改D、夜吟应觉月光寒E、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简析题1.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起什么作用?17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句以景染情, 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 别忧伤,强化了伤别的程度修辞手法:拟人2.指出其中的比喻句及比喻意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意义:相思绵绵无尽和爱情誓死不变3. “晓镜”两句中怎样通过心理刻画来体现 两地相思之苦?前句写女方照镜因云鬓变白而愁苦的 相思心理,后句写男方夜读望月思人,倍感孤冷的心情4. “蓬山”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和修辞 手法?抒情方法:借神话传说抒情。
修辞手法: 拟人5.诗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事抒情,借 神话传说抒情6.说明本诗回环往复, 层转层深的抒情特点本诗的四联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很紧有了首联的两难,才有18 次联的情思深沉,忠贞无比正因为情思如此,才能设想对方对自己思念的情状有了这样的内心深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