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汉语文言文时间词大全

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7KB
约20页
文档ID:206887989
中国古代汉语文言文时间词大全_第1页
1/20

汉语时间词大全我国丰富多彩的语言用词世界无双就拿表示时间的词语来说,就有近百种之多现列举如下:(一)常用的时间表示词表“年”的词语:除了岁、载、春、秋、春秋等词语表示外,祀(殷代称年为“祀”)、霜(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放忆咸阳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为稔,故也谓“年”为稔)也是年的表示词语岁暮:表示年终、一年完累年:表示一年年期年:表示周年整期月:表示一整月兼旬:则指二十日(天)一旬:指10日整旬余:指十多天既望:指农历十六“既望”月团圆侵晨:指天正亮质明、拂晓、破晓:皆指刚刚天亮旦日:表示明天为旦日旦旦:连用表示天天旦暮:指早和晚夙夜:是指朝与夕中夜:指半夜时分夜阑:指深夜时分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亭午:大约指中午十二点光阴、岁月:皆指时间少顷、俄顷、少间:皆指一会儿的短时间须臾、瞬间、刹那、随即、寻、俄、旋、遽:皆指极短的一小会儿时间朔”日:称农历初一望”: 称农历十六为“望”月团圆晦:农历每月尾日为晦日:称每一天旦:称每一天的早晨暝、暮:皆称每一天的傍晚除此之外,象乌飞兔走、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也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在我国古代没有发明计时用的时钟之前,白日计时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动算时间;夜晚计时用的是“更漏”。

我国直到明代才有了时钟的出现二)一天内的时间表示词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这十二个时辰又有特定的名称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记时法相对应现试列表如下:古名称 时辰 现在记时夜半 子时 相当于23——1时鸡鸣 丑时 1 —— 3时平旦 寅时 3 —— 5时日出 卯时 5 —— 7时食时 辰时 7 —— 9时隅中 巳时 9 ——11时日中 午时 11 — 13时日die 未时 13 — 15时晡时 申时 15 — 17时日入 酉时 17 — 19时黄昏 戍时 19 — 21时人定 亥时 21 — 23时明确了古人的记时法,我们对古文中涉及到的时间名称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鸡鸣”就是指晚上一时至三时三)季节月份的时间表示词在我国,季节与月份常用的别名也很多现列举如下:1. 月份的代称(异名)一月:正月、孟春、寅月、首春、元阳、初月、开岁、初春、二月:仲春、卯月、仲月、杏月、丽月、花朝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蚕月、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槐月、麦月、麦秋、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中夏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暮夏、七月:孟秋、申月、巧月、首秋、初秋、兰月、瓜月、凉月八月;仲月、酉月、中秋、正秋、桂月、爽月九月:季秋、戍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咏月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阳月、开冬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复月、龙潜、雪月、冬月、大吕、十二月:季冬、丑月、严冬、嘉平、暮平、临月、腊月、风杪、残冬、冰月、岁暮2 .四季的代称春季: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夏季:初夏、中夏、暮夏、九夏、盛夏、炎夏、三夏秋季:初秋、中秋、暮秋、三秋、金秋、九秋、清秋、高秋、霜秋、霜天冬季:初冬、中冬、寒冬、九冬、暮冬、雪冬、冷冬、隆冬中国古代时间名词钟、鼓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天色、地支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在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

《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刻、字、秒、忽考察古人的时间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查:一是古人对时间科学划分后制定的计时制;二是古人把时间、计时仪器和国家法制、政权兴衰相联系我国古代制定、沿用自成体系的计时法百刻计时法最古老,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大约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纪),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等于14.4分)汉代(前206-公元220)除使用百刻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到隋唐(公元581-907)时,太阳方位计时衍生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

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纪),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刻制演变为九十六刻制,一个时辰内分为八刻、一小时内分为四刻,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的计时法相一致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

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漏】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时】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点】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刻】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旋俄尔俄顷倾之食顷斯须倏忽须臾少顷未几逾时时间不大叫做“旋”,“俄尔”表示忽然间俄顷”、“倾之”是一会儿,“食顷”功夫吃顿饭斯须”、“倏忽”和“须臾”都表瞬间时短暂;“少顷”、“未几”和“逾时”,也是片刻短时间黎明时分称“质明”,早晨一般称作“旦”。

侵晨”是指天将亮,“中夜”时分夜已半旦日”明日第二天,“兼旬”即为二十天朔”为初一“望”十五,“晦”为月底那一天每月十六称“既望”,这段时间称“居有间”,“方”即正当某时候,“日”字用来表每天期月”表示一整月,“期年”表示一周年来年”即为第二年, 表示年年用“累年”一年将尽称“岁暮”,也称“岁晏”或“岁阑”,要记诗文时间词,正确理解是关键口诀帮你记牢固,理解运用多方便初中文言文中,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方面,有时与时间不无关系就教材所涉及的“时间”来看,其时间词所指大体可分为记年、记月、记日、记时四大类:一、记年古代记年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记年汉武帝建元以前,帝王没有年号,只能直书“某某王(公)某某年”或“年”例如:①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四册《陈涉世家》)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六册《曹刿论战》)二是用干支记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国古代用以记录时间的一套专门的序数系统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次为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

如:③时万历丁酉 二月十四日四册《西湖游记二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