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3、宋何罪之有? ( )4、战于长勺。
)5、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6、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7、异哉,是鼠之黠也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应为:汝之不惠,甚矣强调“甚矣”,你太不聪明了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应为:世悲哉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应为:吾与谁归我和谁一起相处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句型:“中心词+定语+者”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句型:“中心词+之+定语+者”应为: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句型:“中心词+之+定语”应为:居高之庙堂,则忧其民;处远之江湖,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省略:投之以骨状语后置:以骨投之屠夫害怕了,)用骨头扔(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应为:于长勺战在长勺交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应为:以尉首祭用尉官的人头祭天在后面的括号内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A、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 G、主谓倒装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桃花源记》问(别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AE )《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3、宋何罪之有? ( C )《公输》宋有何罪?4、战于长勺 F )《曹刿论战》于长勺战在长勺交战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5、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D )《陈涉世家》其尝与佣耕者故人闻之。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6、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 )《周处》周处年轻的时候,凶暴强悍,被乡里人(当作)祸害7、异哉,是鼠之黠也 G )《黠鼠赋》鼠之黠是异哉这只老鼠的狡猾是多么令人惊异啊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