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61 | 4+5 | 2012264天咨拓维tztw arcHItects天资拓维设计团队的哲学建立在理解客户需求、要求和目的的宗旨上在每个精心为业主营造的项目中,体现了设计者对项目现实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思索,对地域物理环境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经济、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并以此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流卓越的技术,以及已经建立在合理预算基础上的完美运作与多方面长期愉快的合作关系是公司追求的设计目标成立十余年间,公司通过对先进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的整合,博取众长、精心研究,已完成各类重大工程项目百余项建成项目多次获得天津市优秀建筑设计奖,作品连续五年(2007—2011)入选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团队精神 : 方案创作强调以设计主创人为中心,设计组随时研讨,根据分工同步协调展开设计工作,形成互动式的工作状态工程设计强调以工程主持人为中心,主创人根据工程进度对整体空间处理及细部效果同步把握创新意识 : 从机械的工作中跳出来,其体验的现实生活是活生生的,是创造性的我们主张多视角、多思维,不排斥急功近利的消费文化,推崇具有个性的原创文化服务意识 : 在建筑创作活动中,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多地去倾听、分析和满足业主的需求,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
强调行为自律和职业道德,在创精品与追求经济利益之间,强调道德与良好习惯的平衡作用史博公司投资人执行董事宝建华董事长总建筑师张彦总经理公司董事方轶方案中心总监公司董事234-300栏(6.1).indd 26412-6-7 下午5:31[ UED COLUMN ] 专栏/事务所 OFFICE265tIanjIn Puyu scHool 天津普育学校项目名称 : 天津普育学校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 天津天咨拓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 宝建华、方轶景观设计 : 天津天咨拓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设单位 : 天津市北辰教育局捐建单位 : 天津市万顺置业有限公司规划用地 : 70 244m2总建筑面积 : 39 200m2设计时间 : 2007 年摄影 : 方轶、徐珩等文 / 曲翠萃、邹颖、方轶1928 年,教育家温瀛士为光大“普育精神” ,在津北古镇宜兴埠兴办了普育学堂,并兼任校长学校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西方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在当时成为天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名校,培养出了大批教育界和政界人才普育学堂原址在解放战争中被焚毁2006 年,天津市历史名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十一五”规划。
作为天津市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重要项目、天津市首批历史名校工程中第二所开工建设的历史名校,北辰区普育学校恢复重建工程于 2007 年 11 月正式启动新建的普育学校规划用地 70 244m2, 总建筑面积 39 200m2, 包括小学部、中学部、生活运动区及一座校史展览馆,是一所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学校建筑用地中部为一座传统中式四合院,此建筑系依普育学堂原貌重建,作为校史陈列馆,对学生及社会人士开放,开展和宣传传统教育和普育精神小学区,中学区,生活、运动区这三个区域围合广场进行布置广场中央复原的旧学堂为新建筑与普育精神之间搭起了一条寓传统教育于现代建筑和生活之中的空间纽带,它提醒设计者在创造现代建筑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文传统的追溯因此兼顾传统与现代,一直是设计师所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也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新与旧以一种含蓄平和的方式得到了共生234-300栏(6.1).indd 26512-6-7 下午5:31[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61 | 4+5 | 2012266空间和形体设计的构思来源于对旧学堂的呼应, 对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分析——重视礼法,中轴分明,整体空间格局整齐 ; 由建筑实体围护形成院落,对外封闭、对内开敞 ; 整体布局层层递进,每部分空间以垂花门或月亮门相连,彼此渗透。
在分析了基地的现状后,设计者采用了入口局部运用中轴线、体块顺应地形转折的方法建筑整体布局方正有序,北侧小学区建筑体块则顺应地形做转折 ; 在学校的主入口,围绕复原的旧学堂设置礼仪广场,两侧建筑形体、立面处理手法基本一致,广场尽端的大门体型简练对称,形成了中轴对称、严谨大气的入口空间小学区和中学区各自形成两进院落,院落使建筑形成内敛向心的形态,而院落与院落之间以月亮门和玻璃连廊相隔,若开若闭,有效地丰富了空间层次,使相邻空间之间既相互连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在建筑形体处理上,设计者把传统建筑的形象意象简练地凝集于现代简约的形体中,建筑中看不到传统的符号,却又使人处处能感受到文化的积淀屋顶局部采用了钢制单坡屋面,既与旧学堂相互协调,又使建筑充满现代感院落之间起分隔作用的月亮门采用两层的高度,与四层高的建筑形体比例相协调墙体也是设计中的重点部分,设计中与建筑形体相对应,利用不同特性的墙体,围合出不同的精彩空间水平和竖直的墙,实墙和虚墙之间的直接对话,为整体设计增添了异彩材料和色彩建筑外檐材料主要采用灰色文化砖、白色涂料、黑色陶瓦,辅以仿木装饰板、清水砌块、钢构件和玻璃幕墙屋面采用黑色陶瓦,为整个建筑定下了最重的黑色。
建筑主墙体采用灰墙与白墙相结合,下部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地方采用灰色文化砖,上部则采用白色涂料,既丰富了建筑的层次,也调整了立面的比例,减少了三至四层高的建筑立面给人的压迫感亮白的粉壁与挑檐下部的阴影形成明暗对比,也增添了一定的情景趣味性白墙、灰砖和黑瓦,黑白灰的组合和谐统一、意境素雅局部木质材料的使用软化了建筑群清素的性格,玻璃幕墙又因其通透、反射的特点为建筑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层次庭院和场所为与广场中央复原的旧学堂呼应,设计者也注重了对庭院和外部场所的营造用地中部的半围合广场为学校的主入口——礼仪广场,以建在中央水池上的校史陈列馆为核心,铺地图案雕刻古代教育小故事,寓教于赏广场和南北两侧教学楼之间以竹园过渡,增加了广场的空间层次,也平衡了新老建筑的体量差别在铺装材质的选用上,采用传统的青石板地,与学校主体建筑的白墙黑瓦相般配,也与建筑底部的灰砖相协调教学楼伸展的形体围合形成了四个集中式的庭院考虑到建筑的教育性质,四个庭院分别以琴、棋、书、画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小学区的庭院是琴院和棋院 : 琴院是通过性的庭院,设计采用不规则的流线形铺地连接起了两侧出口,红色的琴形雕塑点明了庭院的特色; 棋院为一面积不大的内向性庭院,夹于周围的三层楼中,借鉴枯山水的做法,采用白色细沙铺底,其上布置圆形黑色大理石,宛若棋子散落,黑白对比也增加了庭院的禅意。
书院和画院位于中学区 : 为给学生提供活动场地,书院以铺地为主,模仿堆砌的书本,以青砖砌出石凳,方便学生休息的同时,也成为了书院中的点题小雕塑 ; 画院是开敞性的“L”形庭院,在拐角处设置的一卷打开的画轴,也起到了引导人流的作用除礼仪广场和四个庭院之外,设计还突破二维路径的局限,用解决垂直交通的楼梯和坡道、空中的站台、连廊和屋顶花园形成“立体游园” ,令使用者可以从三维的视角体验建筑结语 普育学校的设计中注重外部空间趣味点的构成和对普通材料的有效运用,设计者对传统空间进行了必要的借鉴,也通过对传统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再设计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在公共区域营造出了大众的认同感实践证明,传统建筑文化经过挖掘、提炼,将其精髓运用现代抽象手法重新诠释,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光辉234-300栏(6.1).indd 26612-6-7 下午5:31[ UED COLUMN ] 专栏/事务所 OFFICE267234-300栏(6.1).indd 26712-6-7 下午5:31[ UED ] 城市·环境·设计 061 | 4+5 | 2012268234-300栏(6.1).indd 26812-6-7 下午5:32[ UED COLUMN ] 专栏/事务所 OFFICE269234-300栏(6.1).indd 26912-6-7 下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