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家训读后感[推荐] 章氏家训读后感 (一):重游西岩山 去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举荐了《章氏家训》, 并撰文指出,家是人格养成的第一课堂,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大力提倡家庭的品德教化 《章氏家训》的创立者是五代十国的章仔钧(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福建浦城人,世称太傅公,自幼勤奋好学,后出仕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其妻练氏夫人,943年,南唐军队进攻建州遇顽抗,城破后准备屠城泄愤,被练氏夫人劝止,全城百姓得以保全,后人尊其为\"芝城之母\".现有全国全部章氏家谱记载祖先都是福建浦城,海内外200万章氏都是他的后裔,所以说\"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 这次休假回老家浦城,在政府工作的大哥陪伴下参观凭吊了西岩山下的章氏祠堂,探究章氏一门为何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人才辈出的内在逻辑 西岩山上有个东风水库,水势浩大,碧波荡漾,儿时常会和几个小伙伴到水库游泳、钓鱼、玩耍,后来工作在工行信贷科分管一家瓷器厂信贷,也常到西山下,自从90年头离开浦城外出谋生,有20年没去过西岩山了 从城西出城以西属莲塘乡管辖,相传古代莲塘这里有十三口池塘横贯串连,盛夏池塘里莲花连成一片,故取名莲塘, 现205国道和京台高速南北穿行而过,驱车一路向西即可以望见西岩山,此山拔地而起,在山顶可以了眺望四方,是武夷山余脉。
浦城自古乃中原入闽唯一通道,经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的仙霞关、五显岭、鱼梁岭可长驱直入到达八闽,战略位置特别重要公元900年,章仔均奉闽王命,把守福建北大门,军队就驻扎在西岩山下这支动脉上,\"屡挫江南之兵,使七闽@得以保障\", 保福建百姓 20余年免遭黄巢等农夫起义军、流寇、土匪杀戮闽王曰\"此垒可以独当江南右臂,坐控二浙之冲\".经过一段田间小路,章氏祖祠功德院坐落在一片修竹林中,这里原为南峰寺,是太傅仔钧公玄孙章得象少时读书处章得象官居北宋宰相后,宋仁宗敕封为章氏功德院,用以纪念与祭祀章仔钧练夫人及十五子 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是海内外章氏后裔憧憬的圣地,是章氏的尊严和先祖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当地流传着很多太傅公保疆守土,练夫人舍身救民的感人故事,这次在现场看到这些事迹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太傅公常戒其子孙说:\"吾不幸生当乱世,是以为说诸子当以\'仁\'字为名,示其有志于仁也\".宋仁宗御赐太傅归田诗 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恋荣名 挂冠变欲辞丹阙,策杖还归老浦城 适意不论三仕喜,传家唯有非常清 林间雅趣知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缨。
大明成祖文皇帝御制练氏阴德传诗曰: 曾将厚德结人心,岂料酿成报德深; 肯使一身同日死,全城宁与卻黄金 又曰: 积德由来报在天,子孙荣显自延绵; 一门积庆皆阴德,千古犹传练氏贤 《章氏家训》是十大家训之首,共196字,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化子孙后代知书达礼,勤俭节约,修身立命,遵纪遵守法律,为家族争光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谆谆告诫后人要勤俭节约,夫妻忍让,慎于择友……等等,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而如今\"葛优躺\"能流行说明世风日下,家训中严厉指责了这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行为, 真是振耳聩聋,令人后背发麻,这对我们今日提高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发扬主动进取,奋勉向上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从章氏祠堂出来,大哥说章氏真是祖上有德啊,是啊,凡是都有一个因果,王石不也信任宿命?但是,我想参观后应当更多的是使人在道德上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正因为有道德高尚的先祖和代代相传的家训启迪,章氏后人才能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杰出人才,他们都践行着章氏家训\"眼底有诗书\"、\"胸中存道理\"的训诲。
台北章氏宗亲会会长章然在恳亲会上书写了\"敦亲睦族\"字幅,他说:\"这个‘族’不仅是章氏一个家族,更是中华民族\".同样,《章氏家训》不仅是章家的家训,也是我们大家的家训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举荐《章氏家训》告知我们,要发扬和继承先辈们的先知哲理、道德模范,只有世代牢记这些做人的价值观,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传统才能源远流长,(网 )中华民族才能宏大复兴 附: 《章氏家训》全文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我祠而葬我茔乎?戒石具左,朝夕诵思 木樨 於厦门二0一六年九月四日 章氏家训读后感 (二) 《章氏家训》被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举荐学习,其举荐词:正气守德,代有人传。
最近,我们单位利用当地廉政教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绩溪县瀛洲乡,参观学习章氏祠堂和陈设室,学习研读《章氏家训》 绩溪县\"西关古里\",是旧时章姓族人居地,有众多章氏先人的古民居遗存,除祠堂外,还有\"职思堂\"、\"慎思堂\"、\"文承堂\".《章氏家训》共196 字,主要内容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忍让安家,嫖赌败家,凶暴亡家,不存猜忌,不听离间,不生愤事,不专公利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耕读和勤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教化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则为家族争光我不得不为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所折服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有道是家和万事兴,足见家庭教化、家风、家庭氛围对子孙后代、对我们和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行言喻仔细学习、探讨、利用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行低估的主动作用 自古以来,家是最小单元,国是亿万个家庭组成,通过家族宗祠建章立制,教化人们沿着家训做人做事,恪守齐家、修身、立业、劝学、笃行的内在伦理,自然家风正、民风淳,堕落贪腐无处滋生 \"读与耕、俭与勤\" 是其《章氏家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特殊是我们在修身之道中最值得学习借鉴,是让人们在物欲与精神追求中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只有让生活处于勤奋求知和勤俭持家的状态中,才能苦中作乐,品尝到精神层面的享受,才能避开物欲侵蚀。
在宗祠的照壁上拓印了一只贪兽,威严凛凛,是一篇章物化了的家训,警示后人,物欲无限,唯有严防内心贪念,才是人生正道 时下,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志向动摇、精神缺钙,导致了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欲、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走向犯罪的深渊严以修身,就是要把牢思想上的\"总开关\".然而,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而是须要付出终生不懈的努力,更须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长期修炼而成的 \"职思堂\",其\"以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 弍 尔心\",以警示自己和后代,为官不能过共享受,以到遗忘职责本分;为政要竭力而力,但又切忌肆意弄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需坚持做到以廉正德,堂正做人做事一是耐得住孤独,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在利益面前不动心、不伸手、不动摇、不懈怠,真正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耐得住清贫,树立为官\"不言贫\"的思想,牢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勤奋工作,不能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个人致富的捷径,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累;三是耐得住诱惑,要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过好人情关、亲情关、情色关和金钱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慎思堂\",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箴言的形式讲解并描述为人处事、修身治家之道,主见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允厚道、诚恳待人、与人为善,戒勉子孙虚心谨慎,忌为富而骄狂作为党员干部,必需坚持做到以责正行,做好人民的公仆一是视人民为衣食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民给予了党员干部的权力,但要常怀敬畏之心,醒悟相识到手中的权利姓\"公\"、姓\"民\",不姓\"私\",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二是 要有担当,敢作敢为,要真正的将为百姓做实事;三是自觉破除形式主义\"花架子\",清扫官僚主义\"衙门气\",祛除享乐主义\"懒散庸\",杜绝消磨意志\"奢侈之风\",自觉遵守\"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以纯洁简朴、风清正气的良好政治生态这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文承堂\",其\"以知书达礼修身,以志节之贵立品\".昭示子孙后代勤奋学习,继承先祖文化,并发扬光大首先要做有志向信念的人,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党员干部要自觉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化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路途方针政策,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决共产主义信仰,防止精神\"缺钙\".坚决志向信念,坚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其次,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要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魄,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也不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
同时要擅长从历史中吸取阅历教训,增加个人生存的才智与实力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严以修身\"就是要修好信念之身,修好道德之身,修好境界之身,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做一个忠诚、担当、干净的好党员、好干部 章氏家训读后感[举荐] 章氏家训(材料) 曾国藩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 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 读后感 《宣城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红色家训》读后感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