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45KB
约12页
文档ID:531959310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1/12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念姒娇-赤壁怀古》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槽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3、课下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 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12. 【答案】C【解析】C, “橘橹灰飞烟灭”中的“橘橹”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意思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比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分13. 【答案】D【解析】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因而D项理解欠妥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14 .【答案】(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 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 意“尊” “酹”的书写。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 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15. 【答案】(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 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蓄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起过渡作用,总束上片,带起下 片,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2) 加入“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 且才华横溢,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配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解析】(1) 上片开头写浩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冲走了历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浪涛, 触景生情,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下句中对“三国周郎”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上片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 是全词起兴之笔,把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为周郎出场蓄势江山如画”是用赞叹的语句总结了前面 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紧接着又用“一时多少豪杰”启下,自然引出下片“羽 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即引出所要赞颂的英雄人物周瑜该句在结构上是上下片的过渡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景融为一体2) 这道题考的是“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小乔”是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 中的妹妹词中提到“小乔初嫁了”,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 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束有黑丝带的头巾 (纶巾),风度潇洒,沉着指挥,在说笑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橘橹”代表曹军 的战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橘橹灰飞烟灭”, 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赤壁大战,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由衷赞赏、钦佩、向往之情所以, 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是为了刻画周瑜少年英俊,才华横溢,沉着对敌的雄姿此外,以美人“小 乔”配英雄“周瑜”,衬托周瑜潇洒的一面16. 【答案】(1)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不啬橹灰飞烟灭景物特点:气势宏大、雄起壮丽作用:将江山之胜和 怀古之情融为一体2) 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怀下阕由“遥想”领起,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 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难就。

在此比照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3) 烘托:词中以“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用众多的 豪杰来烘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 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 的壮志未酬4) 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 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 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比照,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5) B【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概括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描写这些 景物的作用先回答前面具体的问题,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2) 此题考查评价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意在拿自己与周瑜比拟,以显现出自己至今 功业未成的忧愤3)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烘托与映衬是本文的主要特色,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分 析4) 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5) “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说明自己 对古人的追怀17. 【答案】(1) A,B(2) 同:都是要用来作反衬异:苏轼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复古词是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解析】(1) A这首词“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气势雄伟”,B应是对“赤壁战争”的描写,苏词简略,此词 描写具体生动2) 注意答出“衬托”的手法,然后分析不同,一个是“正衬”,一个是“反衬”,然后结合具体的诗 句进行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 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异正是把握全文的关 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8. 【答案】(1) 此词上下阕皆先实后虚,实写了石头城、青山,离宫、辇路芳草、松径、鬼火等空冷阴森之景;虚 写了蔽日旌旗,连云橹橹,白骨纷如雪以及歌女的歌舞、临镜等虚实结合使得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2) 相同点:①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怀古伤今。

②对光阴虚掷的感伤不同点: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而苏词抒发自己的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解析】(1)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考虑的有四个方面:修辞手法、写景手法、表现手法、抒情 手法而题干中已经给了明确的手法,而考生只需要解析这种手法,也就是从技巧题的第二步开始,分析 手法+表达效果虚的就是回忆中的梦想中的未来世界的,只要不在眼前的都是虚的,依据这个原那么到诗 句中找提示性的词,比方上片的“惟有青山如壁”“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可见中间都是昔日之 事“蔽日旌旗,连云橘橹,白骨纷如雪”;下片“伤心千古”可见前面“歌舞尊前,繁华镜里”都是昔日 除此之外都是实的而虚实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虚实相生(两者同类),一是虚实相衬(两者相反, 一般是虚衬实)本词中昔日繁华兴盛,今日寥落萧条,昔胜今衰2)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是比拟题这类题目要注意题干给出的要求比方本 题,比拟的点是“情感”,答案的要求是要写出异和同,同时组织答案要规范,一般先说同,然后再说异 两首词中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本词中的句子是“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苏词中“早生花发”;都 有怀古伤今之感,本词通过今昔比照可以看出;苏词中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万千 惆怅尽在句中;昔盛今衰,苏词中“遥想公瑾当年……故国神游”可以看出。

不同点是:本词中更多的是 说战争的残酷,“蔽日旌旗,连云橘橹,白骨纷如雪” “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昔日白骨如 雪,今日鬼火明灭;而苏词中更多的是感慨自己功业未成,壮志未酬,从遥想公瑾谈笑间灭敌千万,到自 己早生花发,即可体会出雪:比喻浪花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初嫁了(lid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 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 o其时距赤壁之战己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 倜傥风流雄姿英发(任):谓周瑜体貌非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非凡,见识卓越羽扇纶(gud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橘橹(qidngW):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橹,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啬橹” 一作“强 虏”,又作“橘虏”,又作“狂虏”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华发(fd):花白的头发一尊还(hudn)酹(16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 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4、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 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 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 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5、赏析: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 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 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阚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 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 愤的情怀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