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编数学四年级上乘除法计算及应用复习纲要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73KB
约5页
文档ID:408864823
精编数学四年级上乘除法计算及应用复习纲要_第1页
1/5

精编数学四年级上乘除法计算及应用复习纲要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 ,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数学四年级上乘除法计算及应用复习纲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乘法:当因数的末尾有0是 ,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因数末尾有几个0 ,积的末尾不一定有相同个数的0.1、熟练根据乘法口决进行计算如:2300×90 670×300方法:先不看末尾的零 ,进行口算 ,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就在积的末添上几个零注意:要细心计算 ,不要漏掉末尾的零算好后注意验算考试时可用笔算2、估算:把两个因数分别看成整十数或者整百数 ,然后口算或笔算出答案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 ,什么时候应估大些 ,什么时候估小些 ,不能全部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时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如:63×21163×211≈60×200=12019 一般中间过程不用写 ,直接写成63×211≈12019例如:94×41≈36003、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几。

B: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积不变C:例:一个因数乘4 ,另一个因数乘3 ,积要乘4×3一个因数除以4 ,另一个因数除以5 ,积要除以4×5D:一个因数乘4 ,另一个因数除以2 ,积就乘4除以2(乘2)一个因数乘3 ,另一个因数除以6 ,积乘3除以6(除以2倍)题目举例:根据34×12=408 ,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17×6 17×24 68×6 68×24 68×48 68×6 60×68 60×34 24×34 24×17二、 除法1、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 ,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2、估算:被除数或出书是接近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 ,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234÷21 把被除数和除数估成倍数关系 ,然后口算或笔算出答案234÷21≈240÷20=12一般中间过程不用写 ,直接写成234÷21≈12例如:479÷60≈83、笔算A、判断商是几位数要领: 除到哪位商哪位一个数除以一个两位数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234÷21看234的前两位是23 比除数21大 ,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3上面 ,商是两位数。

204÷21看204的前两位是20 比除数21小 ,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4上面 ,商是一位数4209÷43看4209的前两位是42比除数43小 ,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0上面 ,商是两位数4509÷43看4409的前两位是45比除数43大 ,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写在5上面 ,商是三位数B、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a、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 ,在试除前三位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C、每求出一位商 ,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65×123这种是最普通的乘法笔算409×34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3400×670末尾有零的乘法笔算450÷50没有余数 ,末尾有零的除法可以用45÷5的方法来做750÷90有余数 ,用75÷9的方法来做的话 ,余数末尾要添零考试时 ,只要题目不要求简算 ,就可以直接用750÷90进行笔算4、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5、商的变化规律:A、被除数不变 ,除数除以几 ,商反而乘几被除数不变 ,除数乘几 ,商反而除以几B、除数不变 ,被除数乘几 ,商也乘几。

除数不变 ,被除数除以几 ,商也除以几6、应用1、几个数量关系式①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单位:千米/时、米/时、千米/分、米/分、千米/秒、米/秒)②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④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典型题:1、李叔叔一个星期做完了21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七月份全月能做多少个零件?2、有325米布 ,做被罩用去了156米 ,剩下的要做床罩和窗帘 ,做一套床罩和窗帘共需17米布 ,一共可以做多少套床罩和窗帘?3、四年级学生排队做操 ,每排25人排成了24排 ,现在要调整队伍 ,每排只能排20人 ,调整后四年级共站成了多少排?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更多数学四年级上乘除法计算及应用复习纲要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 ,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